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法人单位量质齐升
一、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吸纳更多从业人员
五年来,我国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迸发,带动就业增长。202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1.2亿个,比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长43.1%,年均增长7.4%。其中,法人单位3327.0万个,增长52.7%;个体经营户8799.5万个,增长39.8%。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共吸收从业人员6.1亿人,比2018年末增长14.3%,年均增长2.7%。其中,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3亿人,增长11.9%;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8亿人,增长20.3%。
二、劳动生产效率提升,经营规模稳步扩大
五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企业生产效率提高,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2023年,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442.6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50.2%,年均增长8.5%。人均营业收入122.0万元,比2018年增长34.6%,年均增长6.1%。2023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39.1万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7.4%,年均增长9.5%。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五年来,第三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成为支撑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力量。2023年末,全国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和资产总计占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9.3%、61.7%和82.5%,分别比2018年末上升0.5个、6.7个和1.5个百分点。2023年,全国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253.8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68.3%,比第二产业增速高37.0个百分点。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数量快速增长。2023年末,全国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5.3万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分别比2018年增长57.4%和43.1%,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分别上升2.0个和2.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