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里藏着“魔童”的神话
奎文村四周环山,地势险要,历史上是秦楚古道的要冲,为古西岐东出朝歌的军事要塞。《西峡县志》记载,奎文关原名陈塘关,位于县城西北,扼守豫陕孔道。相传闻太师在断龙岭(今哪咤山下)战败自刎,陈塘关因此改名为“鬼门关”。明朝天启年间,内乡知县董为觉得“鬼”字不雅,改为“魁门关”。民国时期,河南省高等法院院长徐金盛因喜爱《封神演义》,将“魁门关”更名为“奎文关”,寓意此地文运昌盛。
在奎文关山岭上,一块石碑上刻着“陈塘关遗址”,并记录了当地地名变迁。碑文提到陈塘关曾有多个名字,位于西峡县城西十五公里处。相传李靖和哪咤父子曾在此镇守,助周伐纣,后成仙护佑百姓。
除了陈塘关,奎文村周边的杏花村、翠屏山、侍郎村、九湾河、赶鸡沟等地名都与哪咤传说有关。村南的哪咤山即古翠屏山,相传哪咤即出生于此。与之相对的山为庞家寨,两山间有关隘,相传是总兵李靖驻守之地。传说为李靖后裔修建的李侍郎府、丁河大贵寺及托塔李天王庙,也是哪咤传说的重要印证。
除了地名演变,在丁河镇还流传着很多与哪咤有关的民间习俗。相传很久以前,丁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些老百姓不知道珍惜粮食,于是天帝就派天神哪咤,带领火德星君等人,放火以示惩罚。哪咤不忍百姓受难,就暗示当地群众放烟火,造成着火的样子,帮助百姓逃过一劫。百姓为了感谢哪咤,广种粮食,勤俭节约,并于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三放烟花,抬着哪咤塑像游街祭拜,这种民俗当地称为“高台”。
如今,丁河高台已成为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当地都会举行高台展演,民间艺人用钢铁铸成铁架,让村里幼童扮作哪咤,众人将其高高抬起,以示尊重。幼童两脚离地,坐在空中,再加上发型服装和哪咤无二,远远望去,犹如哪咤腾云驾雾一般。
丁河有山,名曰翠屏山,山下有河,名曰丁河(古名九湾河)。翠屏山上有一空地,即为哪咤行宫遗址,虽经千年风雨,古建筑遗迹仍然清晰可辨。据当地老人介绍,行宫为砖木结构,内有一米多高的神座,置有一尊哪咤彩绘泥胎坐像。历来香火旺盛,可惜抗日战争时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中。现遗址上仅存一间小庙和一座“西周中坛元帅神庙遗址”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