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艶:台湾民粹主义泛滥危及两岸关系

  中评社北京12月2日电(中评社报导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齐艶日前在第八届中华文化论坛上发表论文指出,台湾民粹主义是民主制度的异化,争选举政治加剧了民主政治的“民粹化”, 泛政治化宣传、媒体舆论与话语霸权为台湾民粹主义推波助澜。

  齐艶表示,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民粹主义现象伴随着政治转型出现,民粹主义与台湾政治经济发展紧密交织,见证了台湾的民主转型与巩固,并对台湾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李登辉的“民粹威权”到陈水扁的“民粹式民主”,以李登辉、陈水扁为首的政治人物成为台湾民粹主义的主要推动者,他们试图以民意来挟持其他政治力量,利用省籍问题,煽动选民情绪,造成了台湾社会的泛政治化和严重对抗,形成了台湾的“政治乱象”。

  齐艶说,2004年之后,随着台湾社会对于其民粹主义的反思和批评增多,台湾民粹主义的热潮在整体上有所式微,但这一趋势并不是不变的,而是存在一定波折的,从2014年的“反服贸运动”、 2015年“反课纲运动”到2016年“大选”和2020年“大选”,民进党不断操弄“民粹选举”,充分证明了台湾民粹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民粹主义潜藏于台湾民主政治的土壤中,一旦遇到适当条件便会由此发酵。   齐艶表示,台湾的民粹主义属于政治民粹主义。整体而言,台湾民粹主义主要表现为政客(政党或政治家)的民粹主义,这种民粹主义实质上是政党、政治家为了获取选票或压制对手而采取的一种政治策略或政治动员手段。在政党民粹主义中,台湾民进党是一个典型“以民粹起家”的政党。长期以来,民进党及其政治人物动辄以“族群议题”、“统独议题”为诉求,以煽动性的政治话语,如“爱台”、“卖台”等进行政治动员,在客观上导致了台湾社会的撕裂。民进党的民粹主义在陈水扁时期达到了顶峰。虽然2004年之后,随着台湾社会对于其民粹主义的反思和批评增多,台湾民粹主义的热潮在整体上有所式微,但这一趋势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一定波折。从2014年“反服贸运动”、2015年“反课纲运动”到2016年台湾“大选”以及2020年台湾“大选”等,充分证明了台湾民粹主义仍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谈及台湾民粹主义的成因,齐艶认为,台湾民粹主义是民主制度的异化,争选举政治加剧了民主政治的“民粹化”, 泛政治化宣传、媒体舆论与话语霸权为台湾民粹主义推波助澜。

  齐艶表示,台湾民粹主义,见证了台湾的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并对台湾政治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在早期有利于推动台湾民主改革的完成,在民主化进程当中台湾也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成就;另一方面的困扰和冲击了台湾民主政治。首先,民粹式的过度政治参与不利于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其次,民粹式过度政治参与会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再次,民粹主义的泛滥严重激化族群的矛盾与对立。最后,台湾民粹主义的泛滥严重危及两岸关系。   第八届中华文化论坛以“中华文化建设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   中评社北京12月2日电(中评社报导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齐艶日前在第八届中华文化论坛上发表论文指出,台湾民粹主义是民主制度的异化,争选举政治加剧了民主政治的“民粹化”, 泛政治化宣传、媒体舆论与话语霸权为台湾民粹主义推波助澜。

  齐艶表示,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民粹主义现象伴随着政治转型出现,民粹主义与台湾政治经济发展紧密交织,见证了台湾的民主转型与巩固,并对台湾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李登辉的“民粹威权”到陈水扁的“民粹式民主”,以李登辉、陈水扁为首的政治人物成为台湾民粹主义的主要推动者,他们试图以民意来挟持其他政治力量,利用省籍问题,煽动选民情绪,造成了台湾社会的泛政治化和严重对抗,形成了台湾的“政治乱象”。

  齐艶说,2004年之后,随着台湾社会对于其民粹主义的反思和批评增多,台湾民粹主义的热潮在整体上有所式微,但这一趋势并不是不变的,而是存在一定波折的,从2014年的“反服贸运动”、 2015年“反课纲运动”到2016年“大选”和2020年“大选”,民进党不断操弄“民粹选举”,充分证明了台湾民粹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民粹主义潜藏于台湾民主政治的土壤中,一旦遇到适当条件便会由此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