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神话,为何不断创造“神话”?

  中评社北京2月11日电/据央视新闻报导,2025年春节贺岁档的《哪咤之魔童闹海》(“哪咤2”)创造了一个新的票房“神话”:至2月6日中午,该片总票房超越《长津湖》,登顶我国影史票房榜;至2月7日21时,又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票房成绩,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而就在短短几个月前,首个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同样震撼登场:截至2024年底,该产品全球销量突破2800万份,销售额超90亿元,带动国风游戏成为市场新宠。

  从“悟空”到“哪咤”,神话题材的现象级产品接连涌现,激发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极大热情,更引发人们的深度思考:这些神话,为何不断创造“神话”?

  “悟空”问世之初,便在网络上掀起热议。玩家们激动分享,好评如潮,相关话题长时间占据网络热搜。

  “哪咤2”上映,火爆程度同样超乎想象。许多影迷不仅自己观影,还带上家人去影院“二刷”“三刷”,推动“哪咤2”排片密集,票房势如破竹一路飙升。

  “哪咤2”以主角的个人成长为主线,巧妙融合亲情、友情、正义、梦想等主题,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情感共鸣。

  走出影院的网友,称“哪咤2”是“第一部的全面升级”“好看到超出预期,打破了对哪咤闹海传说的既定想象,为故事塑造了符合时代的全新内核”。一句句不吝赞美的评价,反映的是观众对影片的深度认同。

  从“悟空”到“哪咤2”,这些爆款文化产品用美、炫、酷的形式,重新演绎了大闹天宫、哪咤闹海等经典神话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