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考古:一把手铲走荆楚 文明拼图释古今

  中评社北京1月21日电/从燃起文明星火的史前文化,到熠熠生辉的金属之路;从楚文化北上问鼎中原,到明清时期的“湖广熟天下足”……荆楚大地自古以来抒写着灿烂历史长河中的恢弘篇章。

  据新华社报导,过去一年,湖北中青年考古工作者持续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深入探寻楚地人类社会的点滴遗存。在近日揭晓的2024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中,荆州楚纪南故城、荆州龙凤庄遗址、襄阳菜越墓地等“上榜”,诸多新发现又将人们的视野带回到荆襄古道上南来北往、风卷白沙的盛景。

  “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屈原笔下关于楚国宫殿美轮美奂的描述常常令人遐想万千。楚人筑高台、着奇服,自由浪漫。楚国最强盛时期的都城遗址——荆州楚纪南故城的宫殿究竟有多大、如何布局?这些问题时常萦绕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闻磊的心头。

  扎根楚纪南故城12年,闻磊在前辈们丰硕考古成果的基础上,致力于进一步厘清城内布局和功能分区,探寻东周时期长江中游的人地关系。

  行走在楚纪南故城宫城区最新发现的“环形界沟”,呈南北向长方形的水沟清晰可辨。长方形围合面积约27万平方米,每侧各有两处缺口与宫门相对。

  闻磊介绍,宫城区分隔为宫殿区和护卫区,位于宫殿区东南部的一群三组台基呈“品”字形分布,南北向排列,通过连廊两两相通,推断这一群台基的性质或为朝堂,是楚王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同时,东北群是寝宫,东南群是朝堂,符合《考工记·匠人》所载“前朝后寝”的总格局。

  “这种带有环形界沟的宫城布局一方面体现了南方‘水城’的因素,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楚人对周礼的改革与创新。”闻磊说,新的发现有利于在更宏观的视野上去考察楚都、楚城的布局结构和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