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冷”经济 内蒙古满腔热“雪”
中评社北京1月22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国内冰雪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又是一年冰雪季,内蒙古得天独厚的冰雪风光、层出不穷的冰雪体验,吸引着八方来客。凭借冷资源,内蒙古冰雪经济发展热“雪”沸腾。
地处大兴安岭中脊中段的牙克石市,冬季平均气温-24℃,最低气温低至-50℃,积雪期长达200天,拥有超过30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测试湖面,漫长的严冬为高寒环境下工业品暴露检测实验创造了优质条件。
牙克石凤凰山景区的湖面上,雪雾弥漫,马达轰鸣,加速、转弯、急停、漂移……冰雪飞扬的场地里留下一连串飘逸的车影,上演冰雪上的“速度与激情”。冬季的牙克石市迎来火热的汽车测试季,汽车测试企业纷至沓来,试乘试驾人气火爆,带动了城市以冬季旅游为核心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我国顶级汽车冬季试乘试驾的目的地之一。
通过不断努力,牙克石市已形成政府与企业紧密配合、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打造了前端的芯片、汽车零部件冬季研发测试产业,中端的整车耐寒检测产业,末端的高端汽车试乘试驾和第三方评价测试产业三条完整产业链,并同时有效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测试车辆2.5万余台,接待客户27万余人,接待车企1200余家,带动就业1700余人,实现收入近10亿元,“冷资源”迸发出的“热经济”。
呼伦贝尔冬季漫长,降雪早、雪期长、雪量大、雪质好,成为开展冰雪运动的绝佳之地。经过几年的培育和打造,呼伦贝尔形成了“冰主雪辅、大小统筹、远近结合、各具特色”的冰雪运动场地供应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