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更精准布局长远工商业发展策略

  中评社北京1月9日电/网评:更精准布局长远工商业发展策略

  来源:大公报  作者:陈祖恒(经民联立法会议员)

  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底会见到京述职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时指出,香港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中央将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锐意改革、奋发有为,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新发展格局和形势之下,香港需以国家战略为方针,因应不同产业板块的发展现况和比较优势,制定长远和前瞻的产业政策,更精准、整全地布局长远工商业发展,引领香港应对经济转型。

  加快融入大局强化拓展海外

  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欧美市场疲弱、供应链分化等因素,为国家乃至香港经济发展带来挑战,而全球亦正经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笔者相信,长远、具前瞻性和与时并进的产业政策,是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及应对香港经济转型的关键。

  第一,政府可着力引领本地各行业和产业,与海内外相应的行业做好深度对接,包括深化与海内外与行业相关的政府单位、行业机构、协会、商会及企业伙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关系。

  香港作为国家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超级联系人”,在新形势下,笔者认为,香港的联系工作要做得更深更广,还要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超级增值人”,以互惠共赢、共拓商机的原则,为内地及香港不同产业不断增值。本地纺织业会继续做好推动者,做好带动内地与海外业界合作的桥头堡。

  第二,政府可加强支援企业开拓内地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市场。随着科技进步、电商兴起,地域距离不再成为开拓东南亚、中亚等市场的隔阂。笔者一直建议政府可继续优化“BUD专项基金”,包括适当地提升“申请易”金额上限、简化采购规定,将申请流程变得更快、更高效,更贴合市场发展和企业需要,令更多中小企受惠。

  同时,笔者建议将专项基金辖下的“电商易”推展至更多新兴经济体,并加强信保局与海外信保机构及银行的合作,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支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开拓新兴市场。

  第三,在招商引资方面,除了着力引进四大策略产业之外,香港有很多传统优势产业,当中已形成具规模和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例如纺织业、电子相关产品的行业、为跨国电商平台提供服务的物流业等。在新格局下,政府可更主动出击,对应优势产业,引进相应的海内外龙头企业,将产业集群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扩大。

  习主席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笔者认为,传统与新兴产业之间的深度互动,是构建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的关键。因此,政府在推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医学等新兴产业发展时,也要因应香港优势和整体产业发展为新兴产业做好定位,包括深化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互动,带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政策法规积极优化配合

  第四,公营及半官方机构一直是支援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当中不少都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应当时工商发展而衍生出来。笔者认为,随着经济转型,发展方针亦要识变、应变、求变,因此建议政府要推动相关机构以与时并进的方针布局未来发展,充分发挥这些机构作为非政府部门的弹性和灵活性,在新形势下支援产业发展。

  最后,金融发展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笔者建议,上市融资平台要提速提效,透过简化流程和电子化降低上市费用,不应过度规管和介入企业管治,理应由市场机制自动调整,可考虑修订《企业管治守则》及相关《上市规则》,改变独立非执董设立任期和职位上限的规定。长远则适宜采纳“披露为本”为上市机制,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能加快上市速度、减少上市成本,以香港作为首选融资平台,同时可制订不同制衡手段保障好投资者、尤其是小股东的权益,强化香港作为国家和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正如习主席在澳门会见行政长官李家超时指出,国家对香港有很高的期待。笔者相信,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可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引领香港经济转型,贡献国家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中评社北京1月9日电/网评:更精准布局长远工商业发展策略

  来源:大公报  作者:陈祖恒(经民联立法会议员)

  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底会见到京述职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时指出,香港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中央将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锐意改革、奋发有为,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新发展格局和形势之下,香港需以国家战略为方针,因应不同产业板块的发展现况和比较优势,制定长远和前瞻的产业政策,更精准、整全地布局长远工商业发展,引领香港应对经济转型。

  加快融入大局强化拓展海外

  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欧美市场疲弱、供应链分化等因素,为国家乃至香港经济发展带来挑战,而全球亦正经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笔者相信,长远、具前瞻性和与时并进的产业政策,是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及应对香港经济转型的关键。

  第一,政府可着力引领本地各行业和产业,与海内外相应的行业做好深度对接,包括深化与海内外与行业相关的政府单位、行业机构、协会、商会及企业伙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关系。

  香港作为国家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超级联系人”,在新形势下,笔者认为,香港的联系工作要做得更深更广,还要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超级增值人”,以互惠共赢、共拓商机的原则,为内地及香港不同产业不断增值。本地纺织业会继续做好推动者,做好带动内地与海外业界合作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