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荡 金融领袖共议驾驭市场不确定性
中评社香港11月5日电(记者陆文煜实习记者许涵琳)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11月1日至3日在香港举行。11月2日,在“驾驭市场的不确定性”分论坛上,与会者分享了他们在如何在全球经济动荡局势之下调整策略、运营、投资方向以应对挑战,并在市场波动中把握机遇。
此场分论坛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主持,黑石首席财务官兼高级董事总经理Michael Chae、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ames Gorman、瑞银集团董事长Colm Kelleher、中国银行行长刘金、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on作为嘉宾出席讨论。目前全球经济前景和金融市场正处于动荡阶段,滞胀风险加剧、利率攀升、地缘政治冲突及紧张局势迭加,令市场不确定性及风险增加。与会嘉宾探讨企业应当如何重新思考应在市场重整期及新兴市场趋势引领下保持韧性,紧握商业。
黑石首席财务官兼高级董事总经理Michael Chae表示,私募市场波动性较公开市场为小,例如旅游、能源、物业出租及物流行业,市场有较大需求,表现持续强劲。关于投资机遇,他表示,私募信贷具备高吸引力的利差,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亦可关注,另外,科技及生命科学等领域也充满机遇。私人股本市场需求仍在,因为过往其市场都跑赢公开市场,尤其适合喜欢“买入并持有”投资者。他指,现时市场劳动力不足,房产市场走强,私人借贷及硬资产方面充满机遇。
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ames Gorman表示,现时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导致长达十年的刺激政策、量化宽松政策以及零利率环境。突发的疫情亦对经济造成冲击,另美国GDP大跌30%以上。目前市场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胀,当下的通胀水平更是数十年来前所未见。在不使失业率上升过多、保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央行要打击和控制通胀。他预计,通胀不会在短期内恢复至央行目标的2%水平,在未来几年里或将回落到4%左右(危机前为1-2%),利率则会处于4%至5%的高位,市场需要做好准备。
处理不确定性是全球执行官的工作,包括处理疫情下的工作安排、高息环境下的财务安排、工资上涨,还有因地缘政治引发的供应链不足及通胀问题。这是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但并非在于预期之外。他预计,环球央行将继续透过加息对抗通胀,这期间失业率将有所上升,将是必须接受的现实。
被问及疫情前普遍预期科技发展会带来人手过剩、效率提升会长期压抑物价的情况,James Gorman表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突然,但科技发展未有停顿,目前环球经济处正常化过程,不少经济体面对失业率重新回升,认为有关发展正重拾轨道。
瑞银董事长Colm Kelleher发言表示,全球银行家都“非常亲中”,看好中国市场,相信中国故事,不会通过美国媒体瞭解中国,正等待内地复常。他指,旗下财富管理业务现金水平前所未有地高,反映该行客户旁观市场变化、等待市况明朗。瑞银给绝大部分的资产类别“中性”评级,个别美股行业如医疗保健股估值吸引,料未来9个月的投资回报吸引,亦预计另类投资的需求会增加,认为其是少数能够避免大幅波动的市场,预计未来需求会上升。宏观层面来看,Colm Kelleher认为,美国经济相对稳定、估值吸引,但欧洲正面临“大问题”,资产市场规模下滑,银行体系与欧元挂钩,经济体面对错误利率风险,更拖累地经济增长。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目前市场面临最大风险为地缘政治,任何经济活动都会深受其影响。市场给予高度关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风险,2021年下半年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房地产商出现了资金链问题,甚至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政府及时加强了房地产售卖保障,也处理了相关风险,如今市场已经恢复。他强调,人们对政府报以期望,相信房地产市场回暖复苏后,会有更好发展,这一点非常有信心。他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经济的核心和可持续增长的动力。虽然受疫情及地缘政治紧张影响,但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于第三季反弹了3.9%,释放一个良好信号,未来中国将坚持发展经济,前景亦会更好。他强调,香港和中国经济都具有高度确定性,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找寻确定性,才是最佳应对方法。
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on表示,资本市场高度依赖市场信心,但目前市场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加剧,因此资本市场活动放缓。经历了10年的宽松货币政策,资产价格加速升值。当风险溢价和回报不对等时,投资者希望获得更大的折扣,两者之间需要2至6个季度来达致平衡。他认为,明年市场预计仍充满较多不确定,但由于已经较为瞭解市场情况,预计将能达致平衡,尽管它们的估值和资本成本与过去几十年不同。
对于未来全球金融是否还会出现黑天鹅事件,嘉宾都给予了各自观点。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ames Gorman认为,当下的通胀是40年以来未有的情况,美联储等机构已经实行太久量化宽松政策,平衡GDP、失业率。需求方和供应方都面临膨胀,世界政治局势也对通胀有很大影响。央行对于固定收入市场有一定的控制,如果现在突然快速收紧,可能使得市场更动荡,风险更大,需要注意。
中评社香港11月5日电(记者陆文煜实习记者许涵琳)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11月1日至3日在香港举行。11月2日,在“驾驭市场的不确定性”分论坛上,与会者分享了他们在如何在全球经济动荡局势之下调整策略、运营、投资方向以应对挑战,并在市场波动中把握机遇。
此场分论坛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主持,黑石首席财务官兼高级董事总经理Michael Chae、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ames Gorman、瑞银集团董事长Colm Kelleher、中国银行行长刘金、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on作为嘉宾出席讨论。目前全球经济前景和金融市场正处于动荡阶段,滞胀风险加剧、利率攀升、地缘政治冲突及紧张局势迭加,令市场不确定性及风险增加。与会嘉宾探讨企业应当如何重新思考应在市场重整期及新兴市场趋势引领下保持韧性,紧握商业。
黑石首席财务官兼高级董事总经理Michael Chae表示,私募市场波动性较公开市场为小,例如旅游、能源、物业出租及物流行业,市场有较大需求,表现持续强劲。关于投资机遇,他表示,私募信贷具备高吸引力的利差,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亦可关注,另外,科技及生命科学等领域也充满机遇。私人股本市场需求仍在,因为过往其市场都跑赢公开市场,尤其适合喜欢“买入并持有”投资者。他指,现时市场劳动力不足,房产市场走强,私人借贷及硬资产方面充满机遇。
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ames Gorman表示,现时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导致长达十年的刺激政策、量化宽松政策以及零利率环境。突发的疫情亦对经济造成冲击,另美国GDP大跌30%以上。目前市场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胀,当下的通胀水平更是数十年来前所未见。在不使失业率上升过多、保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央行要打击和控制通胀。他预计,通胀不会在短期内恢复至央行目标的2%水平,在未来几年里或将回落到4%左右(危机前为1-2%),利率则会处于4%至5%的高位,市场需要做好准备。
处理不确定性是全球执行官的工作,包括处理疫情下的工作安排、高息环境下的财务安排、工资上涨,还有因地缘政治引发的供应链不足及通胀问题。这是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但并非在于预期之外。他预计,环球央行将继续透过加息对抗通胀,这期间失业率将有所上升,将是必须接受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