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论坛:于洪君论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安全

于洪君(线上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11月8日电(实习记者 李惠灵)11月5日,由河南师范大学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和平与发展高端论坛”在线上成功举行。此次论坛聚焦的主题是“国际战略环境与战略机遇期”。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发表讲话。

  于洪君认为,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我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可用习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论述概括,即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观察世界发展大势,观察我们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要有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据此,于洪君指出,探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应仅局限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不应局限于大国关系,甚至是中美关系。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问题非常复杂。

  因此,于洪君提出两大值得思考的方面。   首先,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目前,气候变化已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大议题。仍在肆虐全球的疫情何时结束、如何结束,以及它对整个人类的繁衍生息会带来何种影响,至今尚未清楚。此外,人类生存环境变化还引发了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水资源危机等。所以,考虑大变局定要认真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其次,国际关系的变化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另一个方面,即人类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变化。这一变化涉及到世界格局,而世界格局又涉及到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安全格局,涉及到力量对比、发展模式之争以及价值观体系之争。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化表现为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大国关系异常紧张等,这也是勇对世界之变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谈及中国在此情况下的选择,于洪君提到,习总书记不断重申和平发展,并在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中强调我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他认为,重申和平发展主要是由我们的民族性格、制度属性所决定。   于洪君说,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文章讲毛泽东同志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打赢抗美援朝战争、反对帝国主义。但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有一个重要思想——“和平为上”。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他指出,在新中国建立前夕的政治协商会议上,讨论建国大纲、建国方略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定位时,毛泽东同志做了一个非常精辟的论述,即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他认为,我们执政党有维护世界和平,争取持久和平的初心。

  此外,于洪君提到,我们最近采取了一系列外交举措,包括针对台湾问题、俄乌冲突、中美关系等。这些都表明我们还是要坚持和平发展这个一贯思想,要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最后,他强调,我们坚持和平发展之路与运用一切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并不矛盾,和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不矛盾。这都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的。

于洪君(线上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11月8日电(实习记者 李惠灵)11月5日,由河南师范大学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和平与发展高端论坛”在线上成功举行。此次论坛聚焦的主题是“国际战略环境与战略机遇期”。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发表讲话。

  于洪君认为,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我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可用习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论述概括,即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观察世界发展大势,观察我们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要有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据此,于洪君指出,探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应仅局限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不应局限于大国关系,甚至是中美关系。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问题非常复杂。

  因此,于洪君提出两大值得思考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