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论坛:朱锋论国际环境的挑战和压力
中评社北京11月8日电(实习记者 李惠灵)11月5日,由河南师范大学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和平与发展高端论坛”在线上举行。此次论坛聚焦“国际战略环境与战略机遇期”,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出席会议并以“二十大与中国外交的新征程”为主题发表演讲。
朱锋首先分享了他对二十大报告的学习体会。他表示,正如习总书记批示和敏锐指出那样,世界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选择。他认为,十字路口的战略概念和二十大报告中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治理战略和治理理念有着高度关联。
朱锋说,不管世界局势有何变化,发展还是第一要务。因此,走稳、走实、走好自己的路,是我们应对今天国际战略局势变化最重要的中国方案,也是最清晰的中国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讲,二十大报告提到的2035年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49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也为如何走稳、走实现代化发展道路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目标。
那么,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和压力有何特殊性?朱锋做了以下三方面概括。
首先,当今国际战略形势严峻复杂,多种因素交替叠加,如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地缘战略因素、非地缘战略因素,以及新冠疫情、气候灾变等全球性因素的冲击、挑战叠加在一起。从1945年二战结束,世界经历了22次各种层次的危机,包括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等。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引发的二战以后第一波石油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地缘政治问题;到1973年的能源危机,更多的是市场危机,是供应链的重组危机;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多的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是,今天世界经济有可能走向新的萧条时期,而推动萧条回归的背后因素往往是经济与非经济、金融与非金融以及地缘政治与非地缘政治、地缘战略与非地缘战略等多种因素高度叠加在一起。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新变局,它动乱结合的新效应,确实是二战结束至今,我们从未见过的。
最后,随着气候灾变的延续,未来20年、30年世界经济领域中绿色经济发展的变量效应将会不断突出。欧洲上个月宣布,2035年将全面停止汽油动力和柴油动力汽车;拜登总统在去年5月份就已宣布,到2035年,美国联邦和州政府的政府公务车都将全面停用柴油和汽油动力的汽车。因此,世界经济在气候灾变面前,正面临一个结构性的新调整,并且碳排放、碳关税等问题也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现实。此外,双碳效应所引发的经济变革,会在全球形成新的资源开发、市场开发,以及新的贸易主体发展等突出变化。这些变化虽然没有特别显示在我们今天的议事日程上,但未来全球经济、绿色经济的大变革是一个必然过程,它会引发资源市场主要的绿色经济的科技和产业项目出现新的大洗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紧紧抓住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浪潮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朱锋还提到,在战略环境变化的同时,我们若要把朋友做得多多,敌人减得少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体到主要政策手段也要有新的提升、增进和发展。
中评社北京11月8日电(实习记者 李惠灵)11月5日,由河南师范大学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和平与发展高端论坛”在线上举行。此次论坛聚焦“国际战略环境与战略机遇期”,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出席会议并以“二十大与中国外交的新征程”为主题发表演讲。
朱锋首先分享了他对二十大报告的学习体会。他表示,正如习总书记批示和敏锐指出那样,世界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选择。他认为,十字路口的战略概念和二十大报告中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治理战略和治理理念有着高度关联。
朱锋说,不管世界局势有何变化,发展还是第一要务。因此,走稳、走实、走好自己的路,是我们应对今天国际战略局势变化最重要的中国方案,也是最清晰的中国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讲,二十大报告提到的2035年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49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也为如何走稳、走实现代化发展道路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