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论坛:台湾第三势力现状与挑战
中评社香港4月10日电(记者 郑汉龙)中评智库基金会与台湾新故乡智库协会日前邀请台湾专家学者,在中评社台北会议到举办论坛,深入评析台湾第三势力的发展与挑战。
论坛由台湾新故乡智库协会执行长苏进强主持;评论员有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民众党“立法委员”张其禄,民众党“国家治理学院”院长庄淇铭,“国家公益发展协会”理事长黄丙喜,台湾维新党召集人、前台南县长苏焕智。
与会者认为,台湾第三势力在台湾有相当的社会支持基础,主要属于非蓝非绿的比较年轻的部分,在台湾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关键,在明年的大选中也会有自己的角色,但第三势力也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受到制度不公的结构性限制,处于蓝绿夹杀的状态,加上资源有限、内部整合不易等。
台湾新故乡智库协会执行长苏进强说,目前台湾大概有79个政党,在政治光谱上,所谓“第三势力”常常是在蓝绿的两端,受蓝绿两党的挤压。2024年的选举,第三势力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最大的挑战是民进党无所不用其极的认知作战跟选举的“奥步”。
谈到台湾第三势力的社会基础与政治影响,苏进强认为,还是要回到庶民经济、公民社会的领域。如果脱离了公民社会、基层草根,不去看庶民经济,光看高科技、晶片之类,第三势力可能会变成空中楼阁,泡沫化。
苏进强表示,第三势力未来可以变成公民社会的粘合剂,也可以变成蓝绿两党的防腐剂。面临的挑战是,在左右两端很容易被定调为侧翼,很容易被吃掉,在中间怎么样避免他们的夹杀,要有自己的论述。
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认为,台湾第三势力的空间,可从几个角度来看:第一,统独光谱,不统不独、维持现状以后再做决定的,始终在台湾民意里是多数;第二,从传统民调来看,在政党认同上,自认为是中立、无党籍的人永远是最大多数;第三,从社会结构来看,自认为中间,选中产阶级这个部分的比重是最高的;第四,长期以来台湾民众对蓝绿政党评价,正面看待的比例不高。
张五岳说,如果从这四个角度来看,理论上中间的力量应该是有潜力的,但现实并不如此,那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跟台湾的选举制度设计有较大关系。
谈到两岸关系,张五岳表示,两岸的关系政治上可以有分歧,从1949年到现在都有分歧,但关键是不要刻意去制造人民之间的误解、对立或仇恨,包括两岸年轻人之间的误解、对立或仇恨,两者就算不能够完全区隔,也要有所作为。台湾很多人都已经厌倦蓝绿意识形态对立,希望在蓝绿之外还有第三条道路可以走。因此,相较于其他议题,第三势力在两岸议题上还是有一些空间。
民众党“立法委员”张其禄表示,所谓第三势力,讲白一点就是不是传统的蓝绿、是比较年轻的部分;如果给一个更学术性的名词,可以说是公民社会的概念。现在蓝也好绿也好,它们的板块其实也在消退中,因此慢慢冒出一块非蓝也非绿、每次选举按照选举的议题或者具体的候选人来作出选择。这几次的大选,就是这个样子。
张其禄说,这几年观察选举,真的是中间这一块在决定最后的结果。蓝绿板块中,民进党的板块稍微大一点:国民党大概20%不到,民进党大概也不到30%,这是他们的基本盘;中间这一大块,到时候摆到哪边,哪边就是多数;如果只靠基本盘,赢的机会很低。所以中间这一块是真的有机会,是一个决定性的力量,且越来越大,可是也有其限制,就是他们可能不太容易被哪一个政党去号召,因为这些公民概念的选民并不是一定认同某个政党。
张其禄说,民众党作为目前第三势力中最有潜力的新兴政党,既有机会又有挑战。机会是“非蓝非绿”这个群体现在几乎已经在决定台湾每一次选举的成败,就看第三势力到底往哪边靠,怎么来做决定,这就是机会。但我们自己的挑战就是柯P一人党的问题,品牌现在有没有真的出来?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一定要落实住居正义,因为这是民生议题上关键中的关键。我们已经直说了居住补贴完全治标不治本,它根本是结构性的问题。
张其禄说,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在两岸或者美中问题上,得拿得出具体办法,因为现在台湾年轻人关切的,一个是经济生活,另外一个就是台湾的未来有没有兵凶战危的问题,未来到底美中冲突如何发展?台湾会不会成为乌克兰?这些都必须讲清楚。所以人、价值、品牌问题是民众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民众党“国家治理学院”院长庄淇铭表示,随着时代的变迁,台湾的政党选择,在蓝绿之外,有一些年轻世代的板块出来了。在上一次的“总统”大选里,明显的出现了第三势力的选择。以前所谓第三势力都是在蓝绿板块里面争路线,现在是蓝绿板块外多了一个板块,这个板块不考虑蓝绿。在这个时候,时代力量出来了,但是时代力量里面还有一半是在绿的板块,所以时代力量还是属于小绿。时代力量在不少政治选择时,选择支持民进党,所以,社会逐渐将其属性归为小绿,当“总统”大选蓝绿归队了以后,原来小绿的票就回民进党那边了。
庄淇铭说,相对的,柯文哲的民众党在这一块有很稳定的支持者,且不是小蓝小绿。有些选民本来就支持第三势力的非蓝绿,我认为有不少票会跑到民众党这边来,所以民众党在下次的选举中,“立委”的席次会增加。所以民众党未来的发展,找适合的候选人,让支持者认同投下选票,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国家公益发展协会”理事长黄丙喜表示,台湾第三势力的2.0时代已经来了,因为现在第三势力的重新兴起,它的浪潮不是第一波的因为反李登辉的路线之争,而是顺着联合国SDGs和国际ESG风潮的台湾新的公民社会来了。
黄丙喜说,欧洲的第三势力的发展经验很值得台湾借镜。欧洲第三势力的成功经验能否在台湾复制,关键在于目前在台湾第三大党的民众党能否提出令“民众有感”的改革政策,让选民愿意投它一票,让它在2024年的“立法委员”席次达到可以翘动民进党和国民党合伙霸占台湾资源的杠杆地位。
黄丙喜说,民众党要实践台湾第三条路的理想,横在前面的有两个难处,一是“怎么样让台湾更好”;另一是“怎样让民众党的政治版图扩大”。这两个问题有交集也有冲突。“朝野对决”会是非绿阵营扩大政治版图的解方吗?2024“总统”大选之前,中美对抗掀起的地缘政治当然会卷动海峡两岸的浪潮,进而影响选民的投票动向。民众党的两岸政策是主张两强等距,选民埋不埋单,大家拭目以待。
台湾维新党召集人、前台南县长苏焕智表示,台湾的第三势力完全是被现在的“宪政”、选举架构所限制,第三势力在单一选区的“总统”、“立委”、地方首长的选举统统很困难选上的原因,就是因为只选一席,一定是一、二名之间的竞争,第三名就被弃保,这是一个基本结构。
苏焕智说,第三势力很难起来,也是因为地方自治制度不健全,地方自主财源不足;而且选举制度受到买票黑金影响很大。特别是“六都”之后,乡镇市基础地方自治体被废止后,民主倒退,人民参政权更被剥夺;而且参政门槛变得非常高,所以现在第三势力在基层发展更困难。六都占了70%以上的人口,它的乡镇以前还有地方自治,现在全部废掉之后,连培育人才,连地方参与公共事务的人才的机会都大幅被削减。
苏焕智表示,之所以要谈二次民主运动,就是因为如果不谈制度改革,第三势力的发展永远跳不出那个框架。这也是当时成立维新党的想法,是希望能够真正去落实结构性的改革。
苏焕智说,民众党现在是第三势力里面最大的政党,但如果不能够领导这些改革,就没有办法把各方的势力整合好。同样的,年轻人之所以不赞成你,是因为你提出的方案没有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运动没有起来。年轻人这一次选举参与度不高,是因为不只是国民两党提不出新的东西,现在两个主要的第三势力政党提出的政策,也没有解决他们的问题,在他们看起来也没有积极的效果。
苏焕智说,从某个角度来讲,第三势力的能量没有起来的原因,是因为你也没有回应整个社会的不满,你没有创造新的议题来汇总社会的能量。你如果有创造性的议题,把能量整合起来的话,大家都会觉得第三势力有改革性,有推动性结果。如果你改革性、推动性不凸显的话,大家觉得第三势力就是个陪衬,大家的热情不会太高,参与也不会太高。
(论坛整理稿全文刊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4月号》
中评社香港4月10日电(记者 郑汉龙)中评智库基金会与台湾新故乡智库协会日前邀请台湾专家学者,在中评社台北会议到举办论坛,深入评析台湾第三势力的发展与挑战。
论坛由台湾新故乡智库协会执行长苏进强主持;评论员有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民众党“立法委员”张其禄,民众党“国家治理学院”院长庄淇铭,“国家公益发展协会”理事长黄丙喜,台湾维新党召集人、前台南县长苏焕智。
与会者认为,台湾第三势力在台湾有相当的社会支持基础,主要属于非蓝非绿的比较年轻的部分,在台湾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关键,在明年的大选中也会有自己的角色,但第三势力也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受到制度不公的结构性限制,处于蓝绿夹杀的状态,加上资源有限、内部整合不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