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港媒促尽快实施通关0+7方案
中评社香港9月21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疫情数字近期逐渐回落,香港社会对放宽入境检疫的讨论渐渐高涨,港府亦表示正积极考虑实施“0+7”方案,即抵港者毋须再在指定酒店检疫,只须7天医学监察。香港多份报章20日发表社评,聚焦香港对外通关0+7方案,指出香港在现时疫情可控的情况下,应尽快放宽防疫,强调时间不等人,加速复常是提振已呈现疲态的经济的关键。
香港《明报》发表社评《对外通关时不我待“0+7”落实莫再拖》指出,本港经济疲惫,财政司长预计今个财政年度库房赤字逾千亿元,当下刺激经济最有效方法,莫过于尽快对海外开关。本港每日新增输入个案比例不足2%,大多数本地病例亦属轻症,医疗系统有能力承受,八旬或以上长者接种新冠疫苗情况亦渐入佳境,首针率达到七成,不躺平下开关复常,“0+7”愈早落实愈好,等到11月才推行已嫌太迟。有关来港人士上机前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规定,不切实际亦无必要,应该马上取消,减少不便。
社评表示,比起动用额外公帑纾困保就业,尽快通关搞活经济,来得更为实际,亦更符合各界期望。清零早已不是香港抗疫目标,除非内地防疫政策短期内有大变,否则两地通关难有重大突破,推动“逆向隔离”增加北上配额,相信已是极限。相比之下,全面对海外开关,不仅可为,更具迫切性。
社评认为,香港经历了年初疫情洗礼,抗疫形势已截然不同,随着绝大多数市民完成疫苗接种,社会达至“混合免疫”状态,只要继续加紧催谷一长一幼打针、避免医疗系统负荷太大,就可放心推动对外通关复常,与国际接轨。
社评说,根据卫生署数字,本地新增感染个案,过去一周徐徐回落,未有因为中秋节假期而出现明显反弹。“0+7”安排,愈早落实愈好,本月下旬是合适时机,根本无必要再拖,等到11月金融高峰论坛举行前才执行,已嫌太迟,当局甚至可以考虑再进取一些,直接改为“0+4”或“0+3”。社评强调,外防输入政策太严,影响香港竞争力,大型盛事取消或移师周边国家,乃是重要警号。
香港经济日报在社论《重症屏障更牢固加速复常振经济》中表示,本港新冠疫情趋稳,新冠与流感相比,最大差异在于不同的后遗症,惟有了新冠疫苗和抗病毒药,其杀伤力已骤减。而且,即使这两种RNA病毒俱会不断突变,流感经过多年竞择压力,多只能令天然宿主出现无征状感染。
社评认为,只要善用快测和口服药减少入院,兼减少患者滞留,医院重担自可逐渐减轻。医管局月初起,已调整未接种两针确诊病人的出院标准,由隔离14日,减至确诊后第7日,且核酸检测CT值大于30。倘若本港参考台湾,进一步放宽至以CT值27至30为界,病床流转已有望更快。
社评指出,本地当前不同疫情指标已明显靠稳,要是今后经济仍然受压,惟恐是被防疫措施拖后腿,未能发挥联系全球等独特优势。时间不会等人,政府愈迟取消上机前核酸检测、围封强检等措施,本港的国际吸引力愈是江河日下。只要及早制定短中长期全盘预案和监察机制,当局实在不必待到下月施政报告,才改行“0+7”!
香港《东方日报》在题为《自我封闭沦孤岛 错过时机难弥补》的社论中说,本来入秋之后盛事连场,香港10公里锦标赛、维港渡海泳、国际马拉松、桌球大师赛及国际七人榄球赛等,还有重量级金融界人士云集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等,现在只剩小部分可以“留低”,但能否顺利如期举行,也是未知之数,外国来宾及选手,恐怕对香港严苛的防疫措施望而生畏,甚至却步。
社评说,本港的疫情是否严峻至寸步不能放松?问这方面专家袁国勇最清楚,连他也与3个同属港大的学者发表联合文章,指出新冠变种病毒Omicron的毒性大大降低,接种3剂疫苗受感染或重症的机会亦是下降,估计现时应超过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死亡率在极低水平,本港绝对有条件进一步实现以检测代替隔离的“0+7”方案,甚至更进取的方案,加速迈向复常。
中评社香港9月21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疫情数字近期逐渐回落,香港社会对放宽入境检疫的讨论渐渐高涨,港府亦表示正积极考虑实施“0+7”方案,即抵港者毋须再在指定酒店检疫,只须7天医学监察。香港多份报章20日发表社评,聚焦香港对外通关0+7方案,指出香港在现时疫情可控的情况下,应尽快放宽防疫,强调时间不等人,加速复常是提振已呈现疲态的经济的关键。
香港《明报》发表社评《对外通关时不我待“0+7”落实莫再拖》指出,本港经济疲惫,财政司长预计今个财政年度库房赤字逾千亿元,当下刺激经济最有效方法,莫过于尽快对海外开关。本港每日新增输入个案比例不足2%,大多数本地病例亦属轻症,医疗系统有能力承受,八旬或以上长者接种新冠疫苗情况亦渐入佳境,首针率达到七成,不躺平下开关复常,“0+7”愈早落实愈好,等到11月才推行已嫌太迟。有关来港人士上机前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规定,不切实际亦无必要,应该马上取消,减少不便。
社评表示,比起动用额外公帑纾困保就业,尽快通关搞活经济,来得更为实际,亦更符合各界期望。清零早已不是香港抗疫目标,除非内地防疫政策短期内有大变,否则两地通关难有重大突破,推动“逆向隔离”增加北上配额,相信已是极限。相比之下,全面对海外开关,不仅可为,更具迫切性。
社评认为,香港经历了年初疫情洗礼,抗疫形势已截然不同,随着绝大多数市民完成疫苗接种,社会达至“混合免疫”状态,只要继续加紧催谷一长一幼打针、避免医疗系统负荷太大,就可放心推动对外通关复常,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