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东沙环礁 1840只棘冠海星遭击杀

研究人员用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醋酸击杀棘冠海星。(台湾珊瑚礁学会提供)

  中评社高雄7月9日电/棘冠海星又被称为“魔鬼海星”,是珊瑚的杀手,海域正常时每公顷棘冠海星密度约15到30只。台湾珊瑚礁学会荣誉理事长郑明修研究团队和“内政部”海洋公园管理处在6月9日到12日期间赴东沙环礁调查,发现东沙环礁的西南海域棘冠海星密度已达每公顷1232.9只。郑明修9日召开记者会,指东沙环礁公园的棘冠海星大爆发,热区范围内的珊瑚已有9成以上被棘冠海星啃食殆尽,他这次率团赴该地执行棘冠海星清除作业,5位潜水人员执行注射醋酸,共击杀1237只棘冠海星,针头因使用过于频繁毁损,最后手动移除603只,总计移除1840只。

  “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强调,南沙太平岛周遭海域曾在2022年同样有棘冠海星大爆发现象,当时与“中央研究院”合作,以人工注射醋酸液的方式,清除棘冠海星,时间长达1年多,最后有效控制。棘冠海星主要栖息在水深1公尺至20公尺的珊瑚礁区,以珊瑚虫活组织为食,若数量过多,容易影响珊瑚礁生态,目前主要的清除做法是人工捡拾与醋酸液注射。

  郑明修为台湾珊瑚礁研究领域权威,多年带领团队调查台湾周边海域状况。他指出,棘冠海星是珊瑚礁最大的威胁,因棘冠海星寿命长,加上生命力、繁殖力皆强,1只40公分的成熟棘冠海星1年能释出2.8亿颗卵,又喜食所有种类的珊瑚。若棘冠海星过量时,就会仿佛蝗虫过境,珊瑚礁都被啃食殆尽,澳洲的大堡礁就深受棘冠海星之苦。

  东沙环礁是台湾首座海洋公园,郑明修本次率团赴该地执行棘冠海星清除作业,5位潜水人员执行注射醋酸,共击杀1237只棘冠海星。针头因使用过于频繁毁损,最后手动移除603只,总计移除1840只。

东沙环礁棘冠海星大爆发,危及珊瑚礁生态。(台湾珊瑚礁学会提供)

  除执行移除作业,郑明修观察,东沙环礁棘冠海星的密度已到每公顷平均达1232.9只,主要的热区是在东沙环礁西南边外环礁,长度约4公里长。热区珊瑚已有9成以上都被棘冠海星啃食殆尽,而这些珊瑚礁生态若要复育至少要10年以上。

  郑明修表示,东沙环礁的东部还未观察到棘冠海星的危害,因此需要赶快守住防线。他坦言移除工作并不容易,像是澳洲大堡礁50多年来就面临棘冠海星反覆爆发。若以东沙环礁来说,执行移除工作还会面临地理与天气等限制,从高雄出船到东沙环礁至少要一天,并且还必须海面风平浪静时才能下水移除。加上若10月以后东北季风来临,当地海象恶劣,要移除是困难重重。

  郑明修指出,珊瑚礁仿佛是海洋的热带雨林,棘冠海星啃食珊瑚礁就像是森林大火,必须尽快扑灭。每年4到9月是东沙环礁相对适合执行移除工作的时候,希望政府即刻发起救援行动,可以号召资深潜水志工和潜水专业游艇前往清除。若可以在9月前降低棘冠海星密度,就能降低扩散风险。

东沙环礁公园是台湾首座海洋“国家”公园。(台湾珊瑚礁学会提供)

研究人员用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醋酸击杀棘冠海星。(台湾珊瑚礁学会提供)

  中评社高雄7月9日电/棘冠海星又被称为“魔鬼海星”,是珊瑚的杀手,海域正常时每公顷棘冠海星密度约15到30只。台湾珊瑚礁学会荣誉理事长郑明修研究团队和“内政部”海洋公园管理处在6月9日到12日期间赴东沙环礁调查,发现东沙环礁的西南海域棘冠海星密度已达每公顷1232.9只。郑明修9日召开记者会,指东沙环礁公园的棘冠海星大爆发,热区范围内的珊瑚已有9成以上被棘冠海星啃食殆尽,他这次率团赴该地执行棘冠海星清除作业,5位潜水人员执行注射醋酸,共击杀1237只棘冠海星,针头因使用过于频繁毁损,最后手动移除603只,总计移除1840只。

  “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强调,南沙太平岛周遭海域曾在2022年同样有棘冠海星大爆发现象,当时与“中央研究院”合作,以人工注射醋酸液的方式,清除棘冠海星,时间长达1年多,最后有效控制。棘冠海星主要栖息在水深1公尺至20公尺的珊瑚礁区,以珊瑚虫活组织为食,若数量过多,容易影响珊瑚礁生态,目前主要的清除做法是人工捡拾与醋酸液注射。

  郑明修为台湾珊瑚礁研究领域权威,多年带领团队调查台湾周边海域状况。他指出,棘冠海星是珊瑚礁最大的威胁,因棘冠海星寿命长,加上生命力、繁殖力皆强,1只40公分的成熟棘冠海星1年能释出2.8亿颗卵,又喜食所有种类的珊瑚。若棘冠海星过量时,就会仿佛蝗虫过境,珊瑚礁都被啃食殆尽,澳洲的大堡礁就深受棘冠海星之苦。

  东沙环礁是台湾首座海洋公园,郑明修本次率团赴该地执行棘冠海星清除作业,5位潜水人员执行注射醋酸,共击杀1237只棘冠海星。针头因使用过于频繁毁损,最后手动移除603只,总计移除184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