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韩国街店家多山东人 彭守喜看两岸风雨
中评社台北7月16日电(记者 杨腾凯)新北市永和区中兴街因为聚集多家韩货商店,又有“韩国街”、“小韩国”别称,背后发展渊源令人好奇。新北市永和中兴街韩国商圈发展协会总干事彭守喜向中评社介绍,撑起这个商圈的是来自韩国的华侨,最早是山东人,因国民党败退而逃往韩国仁川,最后才来台落地。
彭守喜,1969年生于韩国,祖籍山东,祖父母因国共内战,决定从山东逃往韩国仁川。1982年他12岁时,随着祖父母及父母来到台湾。因为会讲中文及韩语,所以家人开始在永和中兴街经营韩货商行,多数中兴街的韩国华侨和他们的背景都类似。
彭守喜告诉中评社,以前他奶奶常说“八路军”,就是指共产党的军队,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那时候风声鹤唳,大家都要逃命,离台湾近的上海、广州等沿海都市,来到台湾比较方便,而他们祖籍山东,居住在山东最西边离韩国最近的“荣成市”,当时他的祖父母一心决定逃到韩国去。
彭守喜说,其实山东与韩国之间的经商往来,在更早之前就有,往来渠道本来就在,他祖父母就经此到了韩国仁川,如果看一下地图就能发现,荣成与仁川就是一直线,距离不远,现在搭船一个晚上就可以到达。祖父母逃难到仁川后,在韩国生下他的父亲,他父亲则在韩国结识自己的母亲,最后生下他,因此严格说起来,他是韩国出生的第三代华侨。
彭守喜指出,大部分山东人到了韩国,多是经营餐馆卖山东菜,现在大家经常从韩剧看到的炸酱面、炒码面等,都是山东人从中国带过去的料理,“爷爷奶奶以前说,我们中国的炸酱面,养活了不少的韩国人”,因为炸酱面算是一个就地取材很好完成的面食,单价又不高,所以养活了很多韩国人。
彭守喜表示,虽然炸酱面到了韩国有一些变化,与台湾的炸酱面也有些不同,韩国也把炸酱面当成了他们的文化,但这其实这个饮食文化是当初因为山东人逃难到韩国才形成的。
谈到又从韩国来到台湾的过程,彭守喜指出,后来因为韩国政府对待华人在找工作以及房定产购置上,有种种限制、不公平待遇,所以他们大部分人渐渐决定出走,有些人决定到台湾,有些人则决定去到美国。也因为这样,爷爷奶奶在韩国30多年后,决定到台湾,不过当时他们不称台湾,而是称“自由中国”,韩国人也称台湾是自由中国。
彭守喜表示,他们当初在韩国有点像“夹心饼乾”,台湾人不瞭解华侨的会觉得他们是韩国人,可是在韩国又被当成外国人,自己小时候常常与韩国小孩子打架。华人做事比较努力,韩国人会觉得你占用了他们的资源,韩国小孩也从长辈那边承袭下来这样的观念,韩国民族性很强,韩国小孩子知道他们是外国人,在言语上对他们多会有所挑衅。
彭守喜指出,另一个例子是,因为他们山东人很多开餐厅,餐厅老板称“掌柜”,掌柜的“柜”在韩语讲久了,发音越讲越像韩语“狗”(犬)的发音,这是韩国人骂中国人的一种方式,这也是爷爷奶奶后来不想留在韩国的一个原因,反正他们拿的也是“中华民国”护照,也想来台湾看看。
彭守喜表示,小时候在韩国读的是华侨学校,是台湾方面出资的,教科书也都是台湾直接送去的,来到台湾住久了,他们当然也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但心里难免还是会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不过这样的区分现在很容易让人误解,让他们华侨很容易被夹在中间,“我们认定的是‘中华民国’,也认定我们是中国人”。
彭守喜坦言,虽然自己是华人,但是因为在韩国出生,自己也很喜欢韩国的天气与环境,不过任何地方都有好的与不好的。现在他们选择在台湾,韩国就变成偶尔回去回忆小时候的地方,韩国仁川变化也很大,渐渐也与小时候的记忆不同,而那个时代的历程就是如此,如果爷爷奶奶当初没有逃难,留在山东的话,又是另外一种故事,现在他还是有很多亲戚留在韩国,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历程。
中评社台北7月16日电(记者 杨腾凯)新北市永和区中兴街因为聚集多家韩货商店,又有“韩国街”、“小韩国”别称,背后发展渊源令人好奇。新北市永和中兴街韩国商圈发展协会总干事彭守喜向中评社介绍,撑起这个商圈的是来自韩国的华侨,最早是山东人,因国民党败退而逃往韩国仁川,最后才来台落地。
彭守喜,1969年生于韩国,祖籍山东,祖父母因国共内战,决定从山东逃往韩国仁川。1982年他12岁时,随着祖父母及父母来到台湾。因为会讲中文及韩语,所以家人开始在永和中兴街经营韩货商行,多数中兴街的韩国华侨和他们的背景都类似。
彭守喜告诉中评社,以前他奶奶常说“八路军”,就是指共产党的军队,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那时候风声鹤唳,大家都要逃命,离台湾近的上海、广州等沿海都市,来到台湾比较方便,而他们祖籍山东,居住在山东最西边离韩国最近的“荣成市”,当时他的祖父母一心决定逃到韩国去。
彭守喜说,其实山东与韩国之间的经商往来,在更早之前就有,往来渠道本来就在,他祖父母就经此到了韩国仁川,如果看一下地图就能发现,荣成与仁川就是一直线,距离不远,现在搭船一个晚上就可以到达。祖父母逃难到仁川后,在韩国生下他的父亲,他父亲则在韩国结识自己的母亲,最后生下他,因此严格说起来,他是韩国出生的第三代华侨。
彭守喜指出,大部分山东人到了韩国,多是经营餐馆卖山东菜,现在大家经常从韩剧看到的炸酱面、炒码面等,都是山东人从中国带过去的料理,“爷爷奶奶以前说,我们中国的炸酱面,养活了不少的韩国人”,因为炸酱面算是一个就地取材很好完成的面食,单价又不高,所以养活了很多韩国人。
彭守喜表示,虽然炸酱面到了韩国有一些变化,与台湾的炸酱面也有些不同,韩国也把炸酱面当成了他们的文化,但这其实这个饮食文化是当初因为山东人逃难到韩国才形成的。
谈到又从韩国来到台湾的过程,彭守喜指出,后来因为韩国政府对待华人在找工作以及房定产购置上,有种种限制、不公平待遇,所以他们大部分人渐渐决定出走,有些人决定到台湾,有些人则决定去到美国。也因为这样,爷爷奶奶在韩国30多年后,决定到台湾,不过当时他们不称台湾,而是称“自由中国”,韩国人也称台湾是自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