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南沙方案》助力粤港澳全面合作
据瞭解,南沙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湾区之心,全域面积803平方公里,开发强度是23%。区位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基础坚实,使得南沙具有具有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独特优势,粤港澳三地合作对其开发意愿亦比较强烈。
国家层面对于南沙发展的正式部署可以追溯至2012年。2012年9月份,国务院批覆了《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要求推进南沙开发建设,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在南沙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共建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重要平台,打造优质生活圈。而新近出台的《南沙方案》则是推进南沙建设的基础性文件,为支持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提供了根本遵循。
据笔者观察,《南沙方案》明确要在南沙深化粤港澳的全面合作,指明了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的主攻方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产业基地。粤港澳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为吸引创新要素在南沙集聚,《南沙方案》在强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力的措施,比如,对有关高新技术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按程序制定优惠产业目录;支持符合条件的一站式创新创业平台按规定享受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南沙方案》明确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纳入当地的创业补贴扶持范围,加强就业配套服务保障,并在住宿公寓、通勤、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大力推动人才集聚,推动构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
第四,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规则通则要素流动畅,《南沙方案》要求南沙在提升与港澳金融市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水平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规则机制“软联通”,明确支持南沙在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商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向纵深推进。
笔者认为,《南沙方案》与去年国家发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同为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的重要战略性文件。《横琴方案》主要围绕着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立足服务澳门、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进行谋划设计;《前海方案》主要聚焦“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为香港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也为深圳乃至内地的改革开放积累经验;《南沙方案》聚焦协同港澳的基本要求和面向世界的开放导向。这三个方案分别以横琴、前海、南沙为平台,在战略定位上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目的都是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探索、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从而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支持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据瞭解,南沙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湾区之心,全域面积803平方公里,开发强度是23%。区位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基础坚实,使得南沙具有具有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独特优势,粤港澳三地合作对其开发意愿亦比较强烈。
国家层面对于南沙发展的正式部署可以追溯至2012年。2012年9月份,国务院批覆了《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要求推进南沙开发建设,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在南沙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共建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重要平台,打造优质生活圈。而新近出台的《南沙方案》则是推进南沙建设的基础性文件,为支持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提供了根本遵循。
据笔者观察,《南沙方案》明确要在南沙深化粤港澳的全面合作,指明了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的主攻方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产业基地。粤港澳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为吸引创新要素在南沙集聚,《南沙方案》在强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力的措施,比如,对有关高新技术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按程序制定优惠产业目录;支持符合条件的一站式创新创业平台按规定享受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南沙方案》明确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纳入当地的创业补贴扶持范围,加强就业配套服务保障,并在住宿公寓、通勤、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大力推动人才集聚,推动构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