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硕鸣:香港繁荣稳定也需国际化的广阔性

香港《超讯》总编辑纪硕鸣。(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6月28日电(作者 梁帆)香港《超讯》总编辑纪硕鸣6月8日出席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的思想者论坛“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的回顾与展望”,他发言表示,香港最核心的制度和环境优势在于两点,一是有“一国两制”的灵活性,二是国际化的广阔性。保持了这两个方面的优势,香港就有竞争力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大湾区发展就有独特性。

  纪硕鸣指出,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实行“一国两制”已经25年了,50年不变,前所未有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香港实践走完了半程。这25年来,虽有风浪,但总体上充满活力,取得成就。而最大的成就,在充分资本主义制度下,香港成就蜚然,繁荣稳定。未来,香港能否长久保持繁荣,仍然在于能否充分“两制”。

  纪硕鸣认为,衡量“一国两制”成功的标志,就在于香港能否持久保持“繁荣稳定”。但是讲“繁荣稳定”还是讲“稳定繁荣”,这个词字相同,内意则大不一样,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制度不同。香港资本主义讲“繁荣稳定”,内地社会主义就讲“稳定繁荣”。

  纪硕鸣说,1989年2月26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不过,对香港,邓小平强调的是“繁荣稳定”,1983年10月3日,邓小平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他说:“有些人担心干预。不能笼统地担心干预,有些干预是必要的。要看这些干预是有利于香港人的利益,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还是损害香港人的利益,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纪硕鸣表示,一直以来,香港扮演的就是“商业香港”的角色,“商业的香港”祗有繁荣了才会稳定,其中的内在逻辑就是祗有人心思赚钱,没有繁荣没钱赚,社会就动荡,就会不稳定。特首林郑月娥讲过,“在背靠祖国、面向国际的有利位置上,香港特区以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开放的经济模式和与内地紧密连系的优势,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并以良好法治、司法独立和资讯自由吸引了逾九千家海内外企业落户香港,不少并以香港为它们亚太区的总部”。25年的“一国两制”实践,可以清晰看到,繁荣是香港的主旋律,以保持繁荣见证了两制实践的成果。

  纪硕鸣称,尽管内地稳定繁荣发展很快,甚至部分省市超越了香港,但这并没有影响香港的繁荣稳定。香港回归25年时,股市及楼市就都有显着增长,GDP还不断赢了先进国家。走出的是繁荣下的稳定轨迹。我们看,1997回归之年,香港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773.5亿美元。在20年后的2017年,香港GDP达3412亿美元,20年就翻了一番。根据世行2015年数据,香港的经济增长率达2.4%,仅输美国,跑赢绝大部分7大工业国成员。以人均GDP计,2015年香港在全球排名第18,始终超过内地省市。即使经历2019年动荡,2020年的疫情,2021年香港GDP总量也达到了逾3678亿美元。
 
  谈到股市,纪硕鸣表示,以1997年为基础,港股的日均成交及市值均有显着增长。截至2017年6月23日,港股主机板的日均成交达752亿元,较1997年时的155亿元高出近4倍。市值方面,港股主机板市值达28.3万亿元,较1997年时的3.2万亿元高出颏8倍。港交所(00388.HK)公布2021年上半年营运数据。证券市场市值于2021年6月底为52.8万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9万亿港元上升39%。
  
  再谈楼市,纪硕鸣继指,按中原城市领先指数,1997年7月指数为100点。20年后上升近6成。根据券商资料,1997年本港约有90万个私楼单位,楼市规模约4万亿元,2017年的私楼数目已达120万个,楼市规模升至9.2万亿元。2021年,香港私楼总值升至12万亿港元。   经历了动荡的2019,新冠病毒仍在肆虐,香港百业待兴,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等待重建中。纪硕鸣谈道,作为国际都市,即使回归25年,香港最大的价值和优势还是极高的国际化和自由的两制。但香港面对“一国两制”50年不变的下半场,最大的难题,可能也就是如何继续保持香港资本主义制度和国际化优势。

  纪硕鸣强调,“一国两制”25年实践后,目前香港更强调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可能再沿用西方那一套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港英时期的那些更会被丢入垃圾桶。那么,香港在经过2019由乱到治后,会实行怎么样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修正后的生活方式,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制度?

  纪硕鸣认为,第六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即将上任,他的政纲明确了四件事,包括了: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土地房屋提供方面,全面提速、提效、提量;提升香港竞争力、持续发展。这部分提到了,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提升其优势,发展香港成为创科中心、带动经济转型;以及建立“关爱社会”,重视青年发展等等四部分。

  纪硕鸣称,无论是政府的治理能力、解决土地房屋问题、还是重视青年发展,对特首来说,凭自己能力和资源,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都能做到,相信也能做好。唯独最有难度的是,提升香港竞争能力这部分。不管怎么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际都市、国际化是香港作为中国城市最重要的特质、最核心的价值之一。未来虽然难,但香港要提升竞争力,缺国际化难成事。说开了,香港最核心的制度和环境优势就两点,一是有“一国两制”的灵活性,二是国际化的广阔性。保持了这两个方面的优势,香港就有竞争力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大湾区发展就有独特性。

香港《超讯》总编辑纪硕鸣。(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6月28日电(作者 梁帆)香港《超讯》总编辑纪硕鸣6月8日出席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的思想者论坛“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的回顾与展望”,他发言表示,香港最核心的制度和环境优势在于两点,一是有“一国两制”的灵活性,二是国际化的广阔性。保持了这两个方面的优势,香港就有竞争力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大湾区发展就有独特性。

  纪硕鸣指出,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实行“一国两制”已经25年了,50年不变,前所未有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香港实践走完了半程。这25年来,虽有风浪,但总体上充满活力,取得成就。而最大的成就,在充分资本主义制度下,香港成就蜚然,繁荣稳定。未来,香港能否长久保持繁荣,仍然在于能否充分“两制”。

  纪硕鸣认为,衡量“一国两制”成功的标志,就在于香港能否持久保持“繁荣稳定”。但是讲“繁荣稳定”还是讲“稳定繁荣”,这个词字相同,内意则大不一样,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制度不同。香港资本主义讲“繁荣稳定”,内地社会主义就讲“稳定繁荣”。

  纪硕鸣说,1989年2月26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不过,对香港,邓小平强调的是“繁荣稳定”,1983年10月3日,邓小平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他说:“有些人担心干预。不能笼统地担心干预,有些干预是必要的。要看这些干预是有利于香港人的利益,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还是损害香港人的利益,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