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文颕怡谈港民间组织作用

第十四届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文颕怡(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2月22日(记者 陆文煜)全国两会将于3月初在京召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文颕怡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详细解答民间组织在香港社会中承担的角色、同乡社团组织对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作用、香港如何把握“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机遇、香港如何留住外来人才以及鼓励香港青年将个人发展和报效国家相结合等问题。

  文颕怡表示,民间组织是政府和市民中间的一道非常重要的沟通桥梁,面对香港民生深层次矛盾,民间组织更扮演着政府和市民,特别是弱势社群的粘合剂,目的是为了更好帮助市民解决问题。同时,她认为香港的同乡社团可以利用对自身省份的熟悉,发挥两地沟通、共谋发展的作用。同乡社团既可以穿针引线,动员资本流入国家建设,令香港顺理成章地投入和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又可以推动香港支持中央坚定在港实践“一国两制”。此外,文颕怡也透露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中提交三个提案,首先是为在内地求学的香港青少年提供更多便利,深化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办学的模式;第二是促进港澳青少年与内地交流的一些具体建议;此外,如何推动香港康养产业在内地发展也是她今年建议的一个重点。

  文颕怡,现任第十四届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兼召集人,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东华三院董事局前主席。

  以下为访谈全文:

第十四届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文颕怡(中评社 陆文煜摄)

  机缘巧合走上义工之路 坚持为地方工作投入时间精力

  中评社记者:您在慈善社福、同乡社团、地区服务等方面担任了多项公职,也曾在采访中提过“自己只是一名义工”,请问您是如何走上“义工”之路的?

  文颕怡:我的义工之路要从2014年开始担任东华三院总理说起。东华三院是香港的一间慈善机构,在我小时候,我的父亲也曾担任过东华三院的总理,当时我便对这个机构充满好奇,长大后虽然没有太深入的瞭解,但常在电视里看到东华三院有关的新闻。2014年,东华三院时任董事局主席施荣恒主席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东华三院,当时我的工作也能够腾出时间,便答应加入其董事局。

  加入东华三院董事局之后,我便踏出了自己的舒适圈,接触到更多不同的朋友、事物,做了很多慈善工作,让我对很多事情有了改观,对社会事务、政府政策等产生了新的看法或感受。之后,我也去参选了副主席,最后做到东华三院的主席。

  在东华三院里,我结识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有几位朋友都是义工联盟的成员,也有香港广西社团总会的成员,他们邀请我一起加入,我就有了机会加入香港广西社团总会。当时正值2017换届年,我有幸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于是我在香港广西社团总会更加活跃,也更多参与义工联盟活动,由此我便在参与社会事务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一路下来,其实所有的社会事务都有同样的性质,慈善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板块,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义工。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坚持在工作以外投入大量时间和心思投入社区,做好地方工作。不仅是我,我们的每位成员都是如此。
 

香港广西社团总会管理多个属会,成员众多。(中评社 陆文煜摄)

  香港可汲取国家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

  中评社记者:您曾参与了国家三年脱贫攻坚战,包括对广西河池大化县等扶贫工作,能否谈谈您的难忘经历与感受?

  文颕怡:过去几年,我同时加入了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该会大力推动国内的扶贫工作。我最大的感受是十分赞叹国家对脱贫攻坚的效率和决心,国家能够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精准扶贫的方式完成目标,是举世无双、前无古人的的。

  国家把扶贫工作从“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更有利于他们的自身发展,这样才是真正的脱贫攻坚达标。我深深感受到如何教育在地人建立自给自足的技能,让他们可以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发挥自身强项,发挥自家产业的可持续性的重要,这令我衷心佩服。香港在很多方面发展的很好,GDP排名十分高,但仍然很多人生活在贫穷线下,香港的福利政策也在努力涵盖这类对象,帮助他们脱贫,国家成功精准扶贫的经验和效率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众义工曾在抗击香港疫情中有突出表现。(中评社 陆文煜摄)

  民间组织是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桥梁和粘合剂

  中评社记者:您有丰富的民间组织活动经验,在您看来,民间组织在香港社会中承担什么角色?在助力解决香港民生深层次矛盾中可以发挥哪些独特优势作用?

  文颕怡:民间组织是政府和市民中间的一道非常重要的沟通桥梁。民间组织是以为市民提供社会服务为宗旨的,社会上不同的民间组织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取态,有不同聚焦之处,最为“贴地”,最知道市民所需及痛点所在。而政府施政是以民为本的,必须要聆听市民的声音和诉求才能准确施政,为市民谋幸福。而就算政府有再好的政策,都需要靠民间的力量去帮助推动和实践,所以两者有缺一不可的关系。民间组织在面对香港民生深层次矛盾中是扮演着政府和市民,特别是弱势社群的粘合剂,目的是为了更好帮助市民解决问题。   同乡社团发挥两地沟通、共谋发展的作用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同乡社团组织在“爱国者治港”与“一国两制”实践中可以贡献什么样的力量?如何帮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文颕怡:香港大部分人口由全国23省不同地方不同祖籍的人组成,每个省份的人都属同乡,而同乡社团一直在港都扮演着团结乡亲、凝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等积极作用的角色。同乡会就是由各自的省份在香港的一个民间办事处,而同乡会发挥的作用,就是把他们的地方和文化宣扬出去,亦都是组织在香港乡亲的力量。每个同乡会都是团结和孕育爱国爱港力量的最好基地,亦是凝聚选举力量、团结民心的重要平台。在同乡社团会员的帮助下,将能建立一个更美好的香港,亦能加强市民对香港及国家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我认为香港的同乡社团可以利用对自身省份的熟悉,发挥两地沟通、共谋发展的作用。同乡社团既可以穿针引线,动员资本流入国家建设,令香港顺理成章地投入和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又可以推动香港支持中央坚定在港实践“一国两制”。

  同时,同乡社团有很强的义工力量,很多乡亲会员愿意以他们的工余时间去帮助其他人。同乡社团可以有效统合组织义工力量,在政府有需要时候,能在短时间内把义工力量发挥出去。在第五波疫情期间,我们的义工队伍除了协助政府包装抗疫服务包和派发抗疫福袋之外,也通过电话主动关心、瞭解乡亲会员的需要,有时可能会员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电话问候,就能温暖人心。   香港应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下的重要节点枢纽角色

  中评社记者:等待三年,香港终于迎来逐步、有序、全面通关。您认为香港应当如何更好把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机遇?香港应该如何充分用好自身独特优势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文颕怡:我认为现在香港与内地已有序通关,香港应好好利用西九高铁重开的黄金契机,重点向内地宣传香港的优势。我们首先要利用高铁把人流和人才带来香港,再把香港青年人带上内地,让他们亲身体验内地的经济发展和变化,扩阔他们的生活圈子和视野,把生活版块和发展蓝图扩大至整个大湾区的“9+2”城市,真正实现“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并且利用高铁的双向带动,去增加香港与其他湾区城市的交流和互动和发展。

  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上具有重要节点枢纽的角色,在“一国两制”的优势下,香港不同产业都具有独特的国际优势,在全面通关后,相信更加能够发挥好“联通世界”的功能。   “高端人才通行计划”可延长限期以吸引人才定居

  中评社记者:2022年年底,“高端人才通行计划”反响热烈,吸引不少人才来港。您认为目线推出的人才计划是否能满足香港的人才缺口?对于如何留住外来人才,您有哪些建议?

  文颕怡:我相信“高端人才通行计划”短期内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吸纳世界顶尖人才到港发展。但长远来说,因为通行证祗有2年,如何留住这班人才和专业技术,我认为特区政府可以考虑延长期限,不要让人才仅把来到香港当作一段工作经历,而是要让他们视香港为一个可以长远留下来的地方。政府可以在政策方面上做些优惠或者鼓励,让企业可以引入多些高端人才来香港。同时,政府需要做到在港形成一个适合创科和新兴行业孵化和发展的基地,才可以吸引和留住该行业的人。在透过第三方企业吸引人才方面,政府应适时提供津贴或税务优惠,利诱企业加码提供更优厚的薪酬待遇和条件去吸引人才。

  香港广西社团总会方面,除了团结在港乡亲、在港宣扬内地文化之外,也会全力配合政府吸引人才的政策。香港广西总商会和广西香港商会一向积极促进两地商业交流,香港广西青年联会、香港广西专业协会、香港广西妇女联会、香港广西体育总会等属会,也都积极推动、促进会员之间的联系,带动人才交流。个人来说,我最希望带我们的一些青年会员回广西进行交流,亦都鼓励他们在广西发展,促进桂港交流。如果广西青年有志来香港发展,亦都希望可以和我们联系,可以把我们的同乡社团当做一个家。我自己不是广西人,机缘巧合下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协委员,后来成为香港广西社团总会的会长,成为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   青年应积极走进国内、走向世界

  中评社记者:习近平主席曾在22年访港发表的七一讲话中表达了对香港青年的殷切期盼,表示“青年强,则国家强”。您认为应当如何鼓励香港青年将个人发展和报效国家相结合? 

  文颕怡:我非常同意习近平主席提到的“青年强,则国家强”。我认为青年人要瞭解国家,除了提供“宪法”教育,还要推动鼓励他们走出去多见识国家。“宪法”教育方面要做到生活化,生动化,要着重言传身教的方式,透过软性方法和渠道,例如电影等去激发青年人关心国家大事。

  过去几年因社会事件和疫情原因,青年人对未来似乎欠缺希望。我觉得现在社会正在复常阶段,青年人要把握机会走出去见识。我认为最直接的方法是由爱国爱港团体、学校同内地举办交流团,让青年人瞭解到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角色,明白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我相信,透过对教育、经济、文化及生活等范畴的考察和交流,可以让青年人对国家有更直接全面的认识和瞭解,从而提升对国家的归属感。除了到国内,也可以到国外考察学习,对比下就可以看到国家发展之迅速、生活之便利,能够更好帮助青年人认清国家在世界发展中的定位。

  另外,我认为香港作为大湾区“9+2”城市的一部分,要更积极地打破青年人或新一代对内地/大湾区的迷思。我们应当好好利用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机遇,去让青年人感受到北部都会区与内地的一体化之便利。我们可以透过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去传递实用性资讯,同时亦可以配合体验、实习、文化交流、技能培养等活动去鼓励青年人在生涯规划方面树立更清晰的目标、规划,从而积极考虑把到内地发展为长远目标,真正把握国家发展机遇,用自身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中评社记者:可否谈谈您今年打算带哪些建议上两会?

  文颕怡:今年两会我关注三方面,首先是为在内地求学的香港青少年提供更多便利,深化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办学的模式。第二是促进港澳青少年与内地交流的一些具体建议。此外,如何推动香港康养产业在内地发展也是我今年建议的一个重点。

  此专访为2023年全国两会系列专访之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第十四届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文颕怡(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2月22日(记者 陆文煜)全国两会将于3月初在京召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文颕怡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详细解答民间组织在香港社会中承担的角色、同乡社团组织对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作用、香港如何把握“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机遇、香港如何留住外来人才以及鼓励香港青年将个人发展和报效国家相结合等问题。

  文颕怡表示,民间组织是政府和市民中间的一道非常重要的沟通桥梁,面对香港民生深层次矛盾,民间组织更扮演着政府和市民,特别是弱势社群的粘合剂,目的是为了更好帮助市民解决问题。同时,她认为香港的同乡社团可以利用对自身省份的熟悉,发挥两地沟通、共谋发展的作用。同乡社团既可以穿针引线,动员资本流入国家建设,令香港顺理成章地投入和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又可以推动香港支持中央坚定在港实践“一国两制”。此外,文颕怡也透露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中提交三个提案,首先是为在内地求学的香港青少年提供更多便利,深化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办学的模式;第二是促进港澳青少年与内地交流的一些具体建议;此外,如何推动香港康养产业在内地发展也是她今年建议的一个重点。

  文颕怡,现任第十四届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兼召集人,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东华三院董事局前主席。

  以下为访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