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黄国谈香港民生问题之解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2月18日电(记者 段晓鲁)2023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今年两会提案更加关心社会民生问题。一是关于中港车来往便利问题,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不断增加,中港车牌亦越来越多。但车辆出入境要查验2次,导致大排长龙。他希望,将来可以采用最高标准一次查验两地认可;二是希望设立一个大湾区保险,方便在整个大湾区使用,帮助两地互联互通。黄国表示,目前虽然强调融合,但很多政策都遇到了障碍,希望两地政府能够排除万难,积极推动相关工作。访问过程中,黄国也就香港社会民生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有关的建议和意见。

  黄国,工联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立法会议员。大学毕业就进入工联会工作,已经有近30年,亦是工人医疗所董事会主席,工人俱乐部管理委员会主席,负责工联会社会福利服务和内地谘询服务中心工作。黄国亦曾担任多个政府谘询组织,包括最低工资委员会、强积金管理局、策略发展委员会等等。熟悉劳工,瞭解国情,具有丰富的公共政策经验。

  以下是采访内容全文:

  中评社记者:最低工资经历了4年的冻结,如今上调到40元。您认为这是否真正保护到香港基层劳动者的权利?考虑到通胀因素,40元的最低工资能否平衡生活水平,此次上调最低工资,还有哪些政府未考虑的因素及需要检讨的地方?

  黄国:之前的最低工资调整,受惠人群较为广泛,而现时最低工资调整的不合理,这是与当前生活水平明显脱节导致,造成了不公平的现象。将最低工资上调至40元,大概仅仅祗有1万人受惠,是非常不合理的。工联会建议政府在这方面进行检讨,设立一个工资与生活水平的标准,这就正如习主席所说,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去改变自己或家人的生活水平。

  现如今2人综援家庭的入息限额已达到17000元了,如果拿现在的40元最低工资计算,一天上8小时班,一个月上26天班,那么一个月的工资才16000元左右,低于2人综援入息水平,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工联会向政府提议最低工资一定要高于综援标准,这样才能刺激到人们去就业,而不是拿综援。更重要的是最低工资要跟上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而以往在劳资谈判过程中,最低工资往往只是就通胀水平作出调整,这就导致最低工资占整体工资中位数的比例越来越少了。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记者:您之前谈到过国药港用的建议,在这方面特区政府应该如何去做?如何规避放宽药物注册要求所存在的风险?

  黄国:跨境医疗与社会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现如今香港医疗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难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以一个比较广的角度出发,除了考虑香港,亦要从整个大湾区作考虑。最近工联会也收到一些长期病患组织的反应,随着内地实施中央药物集体采购政策,内地药品越来越便宜,香港很多病人想购买内地价格较为低的药来使用。比如香港治疗肠癌的药,每月需要3到5万元左右,但如果使用内地药只需要1万元左右。香港与内地融合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药物互认的问题,内地药物受国家的监控,这些药物是可靠的,而香港药物认可比较信欧盟药物标准,而对于内地药物却不是很认可,需要另一个国家认可内地药物才能在香港使用。我希望香港能够改变以往比较相信欧美的标准,对于内地标准相对保留的看法。

  在香港做膝盖手术要等候大概7到10年的时间,香港医院认为这个病不是致命的,就这样拖下去,但其实膝盖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希望医管局可以让香港病人去内地三甲医院就医,这些费用由医管局支付,我们计算过这比支付病人在香港本地就医的费用要低许多,这样就能用有限的资源,去解决较大的医疗问题。问题是香港医管局是否认可内地三甲医院的医疗水平,双方可否建立一个互认及监管的框架。

  中评社记者:香港行业人力需求转弱及人才流失的问题日益明显,而抢人才也视为特区政府的首要任务。您认为如何吸引人才留港?在吸引人才政策方面港府忽视了哪些因素? 

  黄国:我认为香港人才流失的现象是短期的,这是因为受到过往黑暴事件影响,并且有个别人对于国家及香港未来发展存在较大误解,受到西方误导。现在很多香港移民去海外人士,他们都觉得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美好。香港在80年代也有人才流失的情况,出现大量移民潮,之后是97年移民潮,不过过了那段时间,人们发现香港比之前发展更加好,便愿意留下来了。香港是一个人才流动的地方,如果建设好,相信会吸引人才来。

  吸引人才的关键是如何定义什么是人才,什么人才为香港所用,香港未来发展主要集中在什么产业,这样才能使人才来到香港有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而这方面特区政府过往做的比较弱,因为政府的政策是不干预,由市场为主导。香港未来要建立八个中心,而这八个中心中要分析出需要什么人才。对于吸引人才方面也要设立一些配套政策,特别是在衣食住行方面提供有效保障。

  中评社记者:简约公屋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您是否可以谈一谈在细节上如何节省成本、提升效率?在组建简约公屋可否与内地合作,并加强两地的基建交流?

  黄国:简约公屋是解决眼下最逼切的问题,我亦在社区接触了不少住在劏房的人,他们居住环境之恶劣是你相信不到的。关于如何节省成本、提升效率的问题,我想可以参考内地的作法,内地在基建方面很有经验。节省成本主要包括建筑成本,建造房子越高楼层越贵,因为这涉及到防风、稳定性及更多的建筑材料,第二便是房子的使用年限,现在简约房屋试用期祗有5年时间左右,非常短,使得使用成本提高,性价比变低。还有要考虑位置的因素,附近需要有配套措施,交通等,如果太过于偏僻,即便成本太低,我想也未必有那么多人入住。市区的劏房之所以贵,是因为交通便利,方便上班。不过简约公屋始终是短期措施,如果要解决长期的房屋问题,还是要加快提供更多的公营房屋。传统的公营房屋成本一定比简约公屋要低许多,因为使用期限更长。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记者:工联会最近建议政府增设创就业复业基金,能否谈一下其中的想法?创就业复业基金与其他的就业基金有什么不同?

  黄国:香港有不同的就业基金去针对不同问题,增设创就业复业基金是因应复常,在三年抗疫过程中,不少行业受到疫情的冲击,人才流失,亦有很多企业没有请人,因为要节约开业成本,现在全面复常之后,很多行业不够人手。在如何解决人手问题中,创就业复业基金就能够为鼓励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且鼓励企业增聘人手,加强员工培训,例如举办更多的招聘会、培训课程等。希望能帮助香港的复常的过程中,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且有更多受培训的潜在就业者投入到市场中。

  中评社记者:随着两地恢复全面通关,内地与香港的交流将更为紧密,您认为香港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更好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发展定位?

  答:习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为香港发展定下了明确目标,接下来就是如何实践的问题了。特首李家超最近也出访了中东国家,为香港与外界增加更多的交流机会,达到联通世界的目的。我认为还需努力的地方是香港创科产业如何与内地互联互通,在推动这项工作中,除了要吸引人才之外,亦要增加对本地人才的培训,让他们多瞭解内地的制度与文化。

  对于香港特区政府的官员,需要求他们在内地挂职,增加对内地的认识,因为内地发展和整体的策略部署对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极其重要,港府官员挂职内地中央机构,能帮助香港官员更好的瞭解内地大政方针、发展方向等,这有利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另外,香港青年应多瞭解内地的情况,如果有兴趣去内地工作几年,再回港就业,我相信各方面的待遇都会好上不少,香港亦缺乏瞭解内地又熟悉香港的年轻人才,这些人才通过内地工作的经验,相信回在香港有更大的舞台表现,这也对香港未来发展增加了新动力。

  中评社记者:想请问一下当下香港劳工市场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保护劳工者权益方面,工联会未来会发挥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黄国:工联会提出了一个就业优先的劳工计划,此计划从三个方面出发,“机会”、“保底”、“保障”,“机会”就是创造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但其实香港就业市场“保底”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在过去20年,香港就业市场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某些职业迎合了社会发展,工资水平有明显的提升,而某些职业的工资却比以前待遇更差,“保底”是设立最低工资,保护最基层的劳工者的收入。

  香港特区政府有一些外判工,但都是价低者得,工资待遇与一般政府工差很远,而且2年一签,这对需要长期有稳定收入的劳工者非常不公平,而且这些外判工的人数也不少,大约有4万多人。所以工联会要求特区政府,要让普通劳工者享受比经济发展更多的好处,如果特区政府还是以前那样一切都是靠市场定调的话,贫富悬殊就会越来越大。单一发放津贴去给低收入的劳工者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因为劳有所得,透过双手挣去应该得到的,劳动是有尊严的,不需要拿另外的津贴。

  最后就是在“保障”方面,香港在职业安全方面做得非常不理想,每年与职业有关的死亡人数高达200多人,最近新闻里也经常出现与职业安全有关的报导,希望特区政府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让我们打工仔职业安全受到保障,降低严重死亡个案的数量,这些就是工联会在劳工政策方面,系统的主张和理念。此外,工联会也提倡乐业安居,有一个好的工作,另外在住的方面也要有所提升,如果能够解决香港的住房问题,相信香港比以前会更加的和谐,人心更加团结。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记者:全国两会马上就要开始,能否谈谈您今年向全国两会提交的提案有哪些重点内容?

  黄国:我会更加关心社会民生问题,我有一个提案是关于中港车来往便利问题,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不断增加,中港车牌亦越来越多。但车辆出入境要查验2次,而且是大排长龙,非常耽误时间。还有就是保险问题,香港保险在内地不能使用,如果要去内地需要另外购买保险,这都要时间及金钱成本。我希望将来两地查验车辆,以最高标准定,那边的标准高就采用那边的,一次查验两地认可。在保险方面,我希望设立一个大湾区车保险,这个保险可以在整个大湾区使用,帮助两地互联互通。其实这只是第一步,香港的社会民生问题中发现,时常强调融合,但很多政策都遇到了障碍,希望两地政府能够排除万难,积极推动相关工作。

  此专访为2023年全国两会系列专访之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2月18日电(记者 段晓鲁)2023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今年两会提案更加关心社会民生问题。一是关于中港车来往便利问题,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不断增加,中港车牌亦越来越多。但车辆出入境要查验2次,导致大排长龙。他希望,将来可以采用最高标准一次查验两地认可;二是希望设立一个大湾区保险,方便在整个大湾区使用,帮助两地互联互通。黄国表示,目前虽然强调融合,但很多政策都遇到了障碍,希望两地政府能够排除万难,积极推动相关工作。访问过程中,黄国也就香港社会民生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有关的建议和意见。

  黄国,工联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立法会议员。大学毕业就进入工联会工作,已经有近30年,亦是工人医疗所董事会主席,工人俱乐部管理委员会主席,负责工联会社会福利服务和内地谘询服务中心工作。黄国亦曾担任多个政府谘询组织,包括最低工资委员会、强积金管理局、策略发展委员会等等。熟悉劳工,瞭解国情,具有丰富的公共政策经验。

  以下是采访内容全文:

  中评社记者:最低工资经历了4年的冻结,如今上调到40元。您认为这是否真正保护到香港基层劳动者的权利?考虑到通胀因素,40元的最低工资能否平衡生活水平,此次上调最低工资,还有哪些政府未考虑的因素及需要检讨的地方?

  黄国:之前的最低工资调整,受惠人群较为广泛,而现时最低工资调整的不合理,这是与当前生活水平明显脱节导致,造成了不公平的现象。将最低工资上调至40元,大概仅仅祗有1万人受惠,是非常不合理的。工联会建议政府在这方面进行检讨,设立一个工资与生活水平的标准,这就正如习主席所说,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去改变自己或家人的生活水平。

  现如今2人综援家庭的入息限额已达到17000元了,如果拿现在的40元最低工资计算,一天上8小时班,一个月上26天班,那么一个月的工资才16000元左右,低于2人综援入息水平,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工联会向政府提议最低工资一定要高于综援标准,这样才能刺激到人们去就业,而不是拿综援。更重要的是最低工资要跟上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而以往在劳资谈判过程中,最低工资往往只是就通胀水平作出调整,这就导致最低工资占整体工资中位数的比例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