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的海天境界

  中评社北京1月24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在苍茫的东海洋面上,不知何年何月,冒出了数千个大大小小的岛屿。这些岛屿蛰居汪洋,千姿百态。它们组成一个海上人间之城——舟山。其中有座孤悬小岛,名唤普陀山。

  普陀山曾与近旁的洛迦山合二为一称“普陀洛迦山”,后来才将两山分别称之。从偌大的地图上看,普陀山犹如撒在大海中的一个籽粒,瞪眼细观都不易辨识。去普陀,必坐船,从朱家尖蜈蚣峙码头乘船,约十分钟,海天间便出现一座岛屿。踏上之后,方觉岛屿博大又妩媚。脚下一簇簇浪花从远海奔腾而来,在岸边炸响,飞沫像雾又像细雨。山处在虚无缥缈间,人入其境,显得太过渺小。行之不远,见一牌坊“南海圣境”。普陀山位于东海,何以称“南海圣境”?据说,中国古代都城位置多偏北方,把位于东边和南边的海洋统称“南海”,普陀山也就属于“南海”了。

  年少时,我居住的海岛与普陀山仅一水之隔,看似近在咫尺,但岛屿之间是“非舟楫不相往来”。彼时,因海上交通落后,去普陀山没有班船,上山被视为畏途,也就从未踏足。遥想当年,先人们从陆地乘竹筏渡海上普陀山,即便没遇风浪,往往清晨起程,日暮才抵达也不足为奇。若遇风浪天,即便牧海高手,也只能望洋兴叹。

  我第一次踏上普陀山是上世纪80年代,我随军舰在东海实习,舰泊普陀山码头。那个时候,岛上虽然风光旖旎,有古刹、奇石、金沙,但放眼望去,不少建筑破败,甚至有点荒凉。恰是岛上好时节,却无人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