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共守共融共兴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中评社╱题:“共生共守共融共兴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作者:王卫星(北京),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讲台湾问题时,“血脉相连”“深入协商”“融合发展”“心灵契合”“造福台湾同胞”“和平统一”“民族复兴”等重要理念,层层展开、环环相扣,揭示了两岸“共生”“共守”“共融”“共兴”的和平统一新规划、新路线,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规划蓝图。“共生”是两岸和平统一的逻辑起点,“共守”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本条件,“共融”是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路径,“共兴”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最终目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坐标图,两岸和平统一的方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清晰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全面、深刻、科学地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是我们党几十年一以贯之的,对两岸民众而言,是盼头;对台湾当局来讲,是警示;对“台独”势力而言,是震慑。没有盼头,老百姓就会丧失对党和政府的希望;没有警示,台湾当局就会偏离方向;没有震慑,“台独”就会气焰嚣张。让台湾同胞看到,统一有好处,“台独”是绝路,外国势力靠不住。

  二十大报告在讲台湾问题时,“血脉相连”“深入协商”“融合发展”“心灵契合”“造福台湾同胞”“和平统一”“民族复兴”等重要理念,层层展开、环环相扣,揭示了两岸“共生”“共守”“共融”“共兴”的和平统一新规划、新路线,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规划蓝图,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对世界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共生:植根血浓于水的两岸亲情

  “共生”主要回答两岸为什么要和平统一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将“同胞血脉相连”作为新时代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出发点,着重阐述了三方面内涵:

  一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天亲。报告强调“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阐明了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构成了祖国统一论的逻辑起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同胞,两岸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两岸分离是暂时的、不会持久,推进祖国统一天经地义,两岸复归统一势所必然。

  二是命运与共的同胞亲情。充分理解台湾同胞特殊的历史遭遇和两岸不同社会制度的基本差异,在十九大报告“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的基础上,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等主张,体现了我党以同理心看待台湾同胞、开展对台工作的基本价值观,把命运与共的同胞情、民族爱落到了实处。没有什么感情比骨肉同胞亲情更值得两岸珍重,没有什么价值比中华民族大义更值得两岸追求,没有什么方式比和平统一更符合两岸最大公约数。

  报告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这一论断顺应时势、顺乎民意,彰显强烈的时代价值。强调在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和命运与共的同胞亲情上推进和平统一,体现了让两岸所有中国人都过上美好生活的真挚感情,预示着大陆对台工作将进一步走进台湾岛内,依靠社会基层,为最广大民众谋福祉的基本导向。2018年以来,大陆先后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助力台胞台企发展的“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以及扩大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设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助力台胞台企分享更多大陆发展机遇、享受更多同等待遇。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上述惠台措施正是这一导向的具体体现。

  三是同舟共济的民族感情。两岸关系始终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同胞情、一家人、共命运。多年来,中国驻外使领馆对待台湾同胞就像对待大陆同胞一样,一视同仁,积极给予保护;对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测事件而蒙难受损的台胞,主动关心慰问,提供各种方便、资助和保护,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据统计,每年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理的领事保护协助案件数万起,其中许多是涉及到在海外长期居住或旅行的台湾同胞。当台湾同胞在海外遭受灾害、战乱时,大陆的领事保护为他们遮风挡雨。2021年3月疫情期间,大陆在海外启动“春苗行动”,让尽可能多的包括台胞在内的海外同胞打上新冠疫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协助超过170万海外中国公民在160多个国家接种新冠疫苗,其中包括数千名台胞。比如,泰国、缅甸、越南、玻利维亚、汶莱、马达加斯加、格鲁吉亚等国当地有需要的台胞已接种国产或外国疫苗。今年8月之前,台湾有4000多名岛内民众遭诱骗赴柬埔寨被囚禁殴打,大陆方面加大对在柬台胞领事保护,使领馆竭诚相助,与柬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全力保护台湾同胞在柬安全与合法权益。乌克兰危机中,中国使领馆安排5200名台湾同胞安全撤离。台湾同胞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困难,祖国都是他们的坚强后盾,愿尽最大努力提供协助,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愿尽一切努力为其提供帮助。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大义,符合两岸同胞共同的利益。推进和平统一大业理应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使命要求。

  二、共守:维护一个中国的和平局面

  “共守”主要回答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条件问题。两岸共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遵守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惟其如此,才能维护两岸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和平局面。明确了谁来守、守什么、怎样守的问题。

  一是谁来守?报告强调:“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伟大祖国永远是所有爱国统一力量的坚强后盾。”“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习近平多次指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中国人吃中国饭,要讲中国话,办中国事。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二是守什么?报告重申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即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指出,“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正如国新办、国台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中所讲:“我们将继续团结台湾同胞,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这一宣示进一步昭示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一个中国原则的神圣地位、“九二共识”的不可妥协、中国人自己的事由中国人来决定,划出了实现两岸和平的“底线”。

  三是怎么守?报告针对当前台湾现状和问题,明确提出并重申:“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显然,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始终坚持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应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重大事变的充分准备,目的是从根本上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方能最终实现和平统一。把“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等内容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对企图干涉、破坏两岸和平的行为再次划出了明确的“红线”。近期,大陆依法公布了两批“台独”顽固分子,禁止其本人和家属进入大陆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限制其关联企业和大陆有关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合作,绝不允许其关联企业和金主在大陆谋利,以及采取其他必要的惩戒措施,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终身有效;对外部干涉挑衅,果断采取军事措施,就是具体举措。

  可以看出,为了维护两岸和平发展的环境,保护两岸关系发展已有的成果,大陆表现出了最大诚意和耐心,其根本目的在于造福两岸人民,使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更多受益,也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维护两岸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三、共融:推进心灵契合的融合发展

  “共融”主要回答和平统一的有效路径问题。以促进两岸心灵契合为指向的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确保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的唯一正确道路。

  一是推进两岸人心融合。报告提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这段论述集中阐述了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核心意涵。只有真正不把台湾同胞当外人,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乃至未来可能的政治生活层面,把台湾同胞当自己的同胞看待,与大陆居民实行同等待遇,才能有效消除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心理隔阂,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两岸社会生活条件一体化;只有深入发掘中华文化的巨大潜力,发挥原本就未分离的两岸同源一脉文化的巨大凝聚力,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彰显同文同种,激发同理同爱,培植同国同心,才能真正实现两岸心灵契合。

  二是实现两岸发展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前两岸关系发展,“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两岸青年要勇担重任、团结友爱、携手打拼。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两岸中国人要精诚团结,携手同心,为同胞谋福祉,为民族创未来!”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密切两岸交流合作,拉紧两岸情感纽带和利益联结,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铸牢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厚植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如今,祖国大陆已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台湾同胞不能缺席。目前,大陆从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政策,持续出台实施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到支持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再到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据瞭解,2011年两岸人员往来710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526万人次;2019年两岸人员往来约900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超过600万人次。2020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和民进党当局设置政治障碍的影响,线上交流已经成为两岸同胞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两岸各界每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近千场交流活动。有人计算,台湾每2个外出的人员中,就有1个是到祖国大陆的。

  目前,大陆累计设立了78家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有2000多名台湾青年在大陆高校任教;每年有近3000名台湾学生在大陆高校获得奖学金;近千名台胞考取了大陆各类热门行业职业资格;近300名台胞获得过地市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两岸越融合、心灵越契合,对台胞越有利。”两岸同胞一条心、一起拼,定能大有作为!

  实践充分证明,祖国大陆始终是台湾最坚强的后盾,正是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才会更好,发展空间才会更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是造福两岸同胞的康庄大道。

  四、共兴:同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共兴”主要回答两岸和平统一的动力问题。两岸统一不仅仅事关民族大义,也与两岸同胞的实际利益息息相关,具备实实在在的现实驱动。

  一是参与祖国建设,共享发展红利。国新办、国台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中讲:“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品质发展,让台湾同胞分享更多发展机遇,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目前,在全面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征程中,祖国大陆的和平发展业已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台湾地区即使不是主动地融入,也会是被动地被吸纳其中。据此,大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也特别强调要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据统计,目前,台湾百大企业高层主管,基本上都来祖国大陆参访,考察投资。大陆安定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大批台商。截至2021年底,台商投资大陆项目累计达到124142个。到今年第二季度,来大陆投资的上市公司679家,上柜公司519家,合计1198家,占全部上市上柜公司总数1657家的72.3%。据台湾《2021投资台湾大调查》,台商在岛外的营运总部与据点,59.3%设在大陆;台湾企业岛外投资优先选择地前三名为大陆(31.9%)、越南(18.7%)、美国(16.2%)。

  台湾《天下》杂志调查显示,目前在台湾每3个人当中就有1人有家人或亲友在大陆工作,每2.5人中就有1人有家人或亲友在大陆做生意。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发展的实践证明,台湾同胞始终是受益者。可以确定,今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包括台湾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民众竭力冲破台湾当局和分裂势力的种种阻挠,选择主动融入。

  二是两岸协手共圆“中国梦”。报告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号召全党“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

  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感召两岸同胞投身国家统一大业势所可为;中国大陆崛起的“溢出”效应世界第一,各国和地区趋之若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吸引台湾同胞势所必为;中国大陆的国际地位快速提升,“中国气派”日渐传扬,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焕台湾同胞的民族自豪感势所应为。中国盛世不是会不会到来,而是最快什么时候到来。

  台湾地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一样被赋予重要的任务,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能缺少台湾同胞的参与,这是两岸着力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目标迈进的伟大过程,两岸同胞一定会、也一定能够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五、“四共”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必然选择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既是个总号召、总要求,也是总的发展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党把“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作为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相比,今天提出这一命题,我们的目标更明确、条件更雄厚、信心更坚定,人们也更加坚信这一任务一定会实现。

  台湾各个政党、各界人士应该看清形势、把握大势,积极适应新时代,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别无他途。平心而论,台湾地区也有个“改革开放”的问题,就是向和平统一的方向改革开放;台湾地区有关政党也有个改弦更张的问题,就是向不再抗拒统一潮流的方向改弦更张;有的台湾民众也有个更新观念的问题,就是向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更新观念,抗拒统一势不可为,挟洋自重走不通。傍西方国家做“靠山”,远不如傍我们自己的国运。与民族共命运,与祖国共发展,乃人间正道。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台湾同胞都明白,两岸迟早会统一,两岸统一不可避免。

  70年来,党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始终努力寻求以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二十大报告在总结长期对台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基础上,与历届党代会和党的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述相比较,体现在“六个变与没有变”:一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决心意志没有变,变的是将解决台湾问题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盘中一体谋划推进;二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立场没有变,变的是大陆军事斗争准备随着岛内和平统一土壤条件被侵蚀而更加紧迫与扎实;三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工作方针没有变,变的是对“台独”死硬分子的追责惩戒同步提上了实质进程;四是反对“台独”分裂的坚定立场没有变,变的是对岛内“台独”势力和西方反华势力互相勾联谋独的反制更加坚决有力;五是坚持共同发展共创双赢的路径愿景没有变,变的是提出了“两岸融合”发展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等升级版目标机遇更广更多;六是坚持两岸同文同种大力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没有变,变的是提到了促进心灵契合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等。总之,不变的是党对台方针政策的延续性、创新性;变的是更加高瞻远瞩,更加与时俱进,更加贴近务实。

  综上所述,“共生”是两岸和平统一的逻辑起点,“共守”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本条件,“共融”是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路径,“共兴”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最终目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坐标图,两岸和平统一的方向标。在追求国家完全统一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求一方之私利,不求一党之私利,而求中华民族之共同利益,求中华民族之历史尊严,求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积极努力,创造条件,耐心等待,舍得牺牲,始终敞开和平统一的大门,充满诚意、善意和热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我们坚信,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主要参考资料:

  一、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2022年10月16日。

  二、国新办、国台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2022年8月。

  三、《十八大后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情况》中评网2022年9月21日。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12月号,总第300期)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中评社╱题:“共生共守共融共兴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作者:王卫星(北京),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讲台湾问题时,“血脉相连”“深入协商”“融合发展”“心灵契合”“造福台湾同胞”“和平统一”“民族复兴”等重要理念,层层展开、环环相扣,揭示了两岸“共生”“共守”“共融”“共兴”的和平统一新规划、新路线,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规划蓝图。“共生”是两岸和平统一的逻辑起点,“共守”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本条件,“共融”是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路径,“共兴”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最终目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坐标图,两岸和平统一的方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清晰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全面、深刻、科学地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是我们党几十年一以贯之的,对两岸民众而言,是盼头;对台湾当局来讲,是警示;对“台独”势力而言,是震慑。没有盼头,老百姓就会丧失对党和政府的希望;没有警示,台湾当局就会偏离方向;没有震慑,“台独”就会气焰嚣张。让台湾同胞看到,统一有好处,“台独”是绝路,外国势力靠不住。

  二十大报告在讲台湾问题时,“血脉相连”“深入协商”“融合发展”“心灵契合”“造福台湾同胞”“和平统一”“民族复兴”等重要理念,层层展开、环环相扣,揭示了两岸“共生”“共守”“共融”“共兴”的和平统一新规划、新路线,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规划蓝图,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对世界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共生:植根血浓于水的两岸亲情

  “共生”主要回答两岸为什么要和平统一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将“同胞血脉相连”作为新时代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出发点,着重阐述了三方面内涵:

  一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天亲。报告强调“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阐明了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构成了祖国统一论的逻辑起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同胞,两岸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两岸分离是暂时的、不会持久,推进祖国统一天经地义,两岸复归统一势所必然。

  二是命运与共的同胞亲情。充分理解台湾同胞特殊的历史遭遇和两岸不同社会制度的基本差异,在十九大报告“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的基础上,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等主张,体现了我党以同理心看待台湾同胞、开展对台工作的基本价值观,把命运与共的同胞情、民族爱落到了实处。没有什么感情比骨肉同胞亲情更值得两岸珍重,没有什么价值比中华民族大义更值得两岸追求,没有什么方式比和平统一更符合两岸最大公约数。

  报告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这一论断顺应时势、顺乎民意,彰显强烈的时代价值。强调在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和命运与共的同胞亲情上推进和平统一,体现了让两岸所有中国人都过上美好生活的真挚感情,预示着大陆对台工作将进一步走进台湾岛内,依靠社会基层,为最广大民众谋福祉的基本导向。2018年以来,大陆先后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助力台胞台企发展的“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以及扩大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设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助力台胞台企分享更多大陆发展机遇、享受更多同等待遇。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上述惠台措施正是这一导向的具体体现。

  三是同舟共济的民族感情。两岸关系始终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同胞情、一家人、共命运。多年来,中国驻外使领馆对待台湾同胞就像对待大陆同胞一样,一视同仁,积极给予保护;对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测事件而蒙难受损的台胞,主动关心慰问,提供各种方便、资助和保护,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据统计,每年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理的领事保护协助案件数万起,其中许多是涉及到在海外长期居住或旅行的台湾同胞。当台湾同胞在海外遭受灾害、战乱时,大陆的领事保护为他们遮风挡雨。2021年3月疫情期间,大陆在海外启动“春苗行动”,让尽可能多的包括台胞在内的海外同胞打上新冠疫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协助超过170万海外中国公民在160多个国家接种新冠疫苗,其中包括数千名台胞。比如,泰国、缅甸、越南、玻利维亚、汶莱、马达加斯加、格鲁吉亚等国当地有需要的台胞已接种国产或外国疫苗。今年8月之前,台湾有4000多名岛内民众遭诱骗赴柬埔寨被囚禁殴打,大陆方面加大对在柬台胞领事保护,使领馆竭诚相助,与柬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全力保护台湾同胞在柬安全与合法权益。乌克兰危机中,中国使领馆安排5200名台湾同胞安全撤离。台湾同胞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困难,祖国都是他们的坚强后盾,愿尽最大努力提供协助,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愿尽一切努力为其提供帮助。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大义,符合两岸同胞共同的利益。推进和平统一大业理应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使命要求。

  二、共守:维护一个中国的和平局面

  “共守”主要回答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条件问题。两岸共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遵守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惟其如此,才能维护两岸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和平局面。明确了谁来守、守什么、怎样守的问题。

  一是谁来守?报告强调:“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伟大祖国永远是所有爱国统一力量的坚强后盾。”“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习近平多次指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中国人吃中国饭,要讲中国话,办中国事。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二是守什么?报告重申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即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指出,“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正如国新办、国台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中所讲:“我们将继续团结台湾同胞,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这一宣示进一步昭示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一个中国原则的神圣地位、“九二共识”的不可妥协、中国人自己的事由中国人来决定,划出了实现两岸和平的“底线”。

  三是怎么守?报告针对当前台湾现状和问题,明确提出并重申:“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显然,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始终坚持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应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重大事变的充分准备,目的是从根本上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方能最终实现和平统一。把“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等内容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对企图干涉、破坏两岸和平的行为再次划出了明确的“红线”。近期,大陆依法公布了两批“台独”顽固分子,禁止其本人和家属进入大陆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限制其关联企业和大陆有关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合作,绝不允许其关联企业和金主在大陆谋利,以及采取其他必要的惩戒措施,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终身有效;对外部干涉挑衅,果断采取军事措施,就是具体举措。

  可以看出,为了维护两岸和平发展的环境,保护两岸关系发展已有的成果,大陆表现出了最大诚意和耐心,其根本目的在于造福两岸人民,使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更多受益,也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维护两岸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