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私校掀倒闭潮 陈学圣:少子化又缺陆生

中国国民党前“立委”、国家政策研基金会教文体育组召集人陈学圣。(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6月2日电(记者 倪鸿祥)针对台湾私立高校倒闭潮,中国国民党前“立委”、“国家政策研基金会”教文体育组召集人陈学圣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今年出现多所私立大专院校退场,除了少子化问题外还有缺少陆生、“教育部”管太多等5个原因;其中,陆生不来更加速偏远地区私立高校的退场。

  陈学圣,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学士,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硕士,曾任2届台北市议员、4届“立法委员”,桃园县文化局长,长期在“立院”教育暨文化委员会,熟稔教育问题。

  “教育部”2021年10月统计,目前全台私立大专校共有110所,其中一般大学36所,技职院校56所、专科学校10所、宗教研修学院8所。从1990年到今年到5月底为止,共有12所私立大专院校停办、停招,1所学校列为专辅学校。若以今年为计,到5月底为止,计有4所私校停招、停办。

  其中,宜兰兰阳技术学院“教育部”同意停招;高雄和春技术学院、彰化中洲大学、嘉义大同技术学院等3校由“教育部”勒令停招;台南的台湾首府大学未获“教育部”同意停办,而是列为专辅学校。

  另外,高雄东方设计大学;台南台湾首府大学、远东科技大学;新北市圣约翰大学、华夏科技大学;彰化县明道大学;台北市中华科技大学等7所私校的注册率都低于6成。若连续两年注册率不足6成,就会被“教育部”列入“预警学校”,可能面临退场。

  陈学圣表示,今年出现多所私立大专院校退场,除了少子化问题外,还有5个原因,如果想挽救私校,也是朝这5个方向去调整。

  陈学圣指出,第一,当年为了广设高教学校,让大专院校扩充太快。

  第二,广设私校后,“教育部”对私校的辅导并没有完全尽心尽力。   第三,向外招生缺了陆生这很重要的一块。其实不能否认,虽然政府推新南向政策有招收一些外籍生,但其实在马英九的年代,台湾的外籍生已经差不多达到顶限大约11万余人,即使现在蔡英文执政,人数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但陆生却因为两岸关系变化,大大影响陆生来台的意愿。

  陈学圣告诉中评社,本来就因为少子化、台籍学生变少、必须要靠外籍生与陆生的私立大专院校,在外籍生人数已经达到顶限之际,只能靠陆生来补足私校招生不足的问题,偏偏陆生又被砍断,私校面临关门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第四,“教育部”“宏观调控” 所有大专院校各科系招生人数,这变成私校如果想设新的科系,都会面临“教育部”的刁难,因为“教育部”可以判断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系现在招收的学生在4年后是否有就职市场需求,可是“教育部”不管是在观光或餐饮系的判断完全都是错误的。

  陈学圣举例,2018年8月停办的高美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当时他亲自下高雄辅导,这所学校准备招收原住民的医护,对原住民乡镇、部落来说是最有需求的科系,而且学生来源没问题,可是即使该校都已准备好,“教育部”就是不准招生,于是高美医护就这样关门了,这就是典型“教育部”要管、却又不敢保证学生日后可为社会所用。

  陈学圣认为,“教育部”应让学校能自主考量所需,去调整招生的方向与学校的科系,这样私校活下去的机率会非常高。

  第五,“教育部”应该鼓励一些私立大专院校往实验大学的方向调整。2014年“立法院”三读通过“实验教育三法”,可是到现在都没有一所实验大学成立,其实有些私校可以转成实验大学,如果有弹性的空间让一些私校转成实验大学,就可继续生存下去。

  所谓“实验教育”(experimental education)是指政府或民间为促进教育革新,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以完整的教育单位为范围,在教育实务工作中采用实验的方法与步骤,探究与发现改进教育实务的原理、原则与做法。

  对于4月22日通过《私立高级中等以上学校退场条例》(私校退场条例)助场私校退场潮?

  陈学圣表示,其实私校退场关心的就是学校的财产、土地何去何从。这次通过的私校退场条例,主要是对土地的处分还是要做公益使用,这无助于私校经营,私校老师也拿不到应有的保障,但“教育部”仍维持在土地上给予严格的控管,因此对这些私校而言,既然处分土地无望,学校继续开着损失只会愈来愈大,在对“教育部”退场机制完全失望的情况下,乾脆“长痛不如短痛”,关门算了。

中国国民党前“立委”、国家政策研基金会教文体育组召集人陈学圣。(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6月2日电(记者 倪鸿祥)针对台湾私立高校倒闭潮,中国国民党前“立委”、“国家政策研基金会”教文体育组召集人陈学圣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今年出现多所私立大专院校退场,除了少子化问题外还有缺少陆生、“教育部”管太多等5个原因;其中,陆生不来更加速偏远地区私立高校的退场。

  陈学圣,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学士,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硕士,曾任2届台北市议员、4届“立法委员”,桃园县文化局长,长期在“立院”教育暨文化委员会,熟稔教育问题。

  “教育部”2021年10月统计,目前全台私立大专校共有110所,其中一般大学36所,技职院校56所、专科学校10所、宗教研修学院8所。从1990年到今年到5月底为止,共有12所私立大专院校停办、停招,1所学校列为专辅学校。若以今年为计,到5月底为止,计有4所私校停招、停办。

  其中,宜兰兰阳技术学院“教育部”同意停招;高雄和春技术学院、彰化中洲大学、嘉义大同技术学院等3校由“教育部”勒令停招;台南的台湾首府大学未获“教育部”同意停办,而是列为专辅学校。

  另外,高雄东方设计大学;台南台湾首府大学、远东科技大学;新北市圣约翰大学、华夏科技大学;彰化县明道大学;台北市中华科技大学等7所私校的注册率都低于6成。若连续两年注册率不足6成,就会被“教育部”列入“预警学校”,可能面临退场。

  陈学圣表示,今年出现多所私立大专院校退场,除了少子化问题外,还有5个原因,如果想挽救私校,也是朝这5个方向去调整。

  陈学圣指出,第一,当年为了广设高教学校,让大专院校扩充太快。

  第二,广设私校后,“教育部”对私校的辅导并没有完全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