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美专家警告挺台聚焦军事加大风险
中评社华盛顿12月28日电(记者余东晖)当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加紧对华军事威慑时,有知名美国专家警告:美国越是专注于军事解决,美国和台湾自身利益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他们宣扬“最好的政策是避免让棘手的挑战一触即发,把问题推到以后去解决”。
即将出版的《外交事务》杂志2023年1/2月合刊发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费和中国研究中心主席白明(Jude Blanchette)和布鲁金斯学会台湾研究项目主席何瑞恩(Ryan Hass)合作撰写的长文“台湾漫长角力--为什么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没有解决方案”。
该文发表时,美国国会刚通过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和政府开支案都凸显对台军援。如该文所说,美国政策圈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台海和平可能不会持续太久。许多分析人士和政策制定者认为,美国必须动用其所有军事力量,准备在台湾海峡与中国开战。2022年10月,美国海军司令吉尔迪宣称北京可能准备在2024年之前攻台,这种警告得到一些美国国会议员的呼应。
这种军事至上的趋势引起作者的担忧。尽管他们也赞成支持台湾,但他们指出,华盛顿归根结底面临的是一个涉及国防内容的战略问题,而不是一个涉及军事解决方案的军事问题。美国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军事解决上,其自身利益、盟友利益和台湾利益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五角大楼和华盛顿智库举行的台海军事推演,有可能转移人们对更尖锐挑战的注意力。
这两位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指出,评判美国两岸政策的唯一标准应该是它是否有助于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而不是它是否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台湾问题或将台湾永远留在美国的阵营中。他们宣称,真正的目标应当是:让北京和台北的领导人都相信,时间在他们一边,避免冲突。美国所做的一切都应该着眼于这个目标。
相较于对华鹰派的激进主张,这两位专家的观点在当今美国台海研究学界代表着相对温和的“传统派”--他们主张尽可能长时间地拖延两岸和平分治的现状,避免美中两个大国因为台湾问题爆发军事冲突。
作者表示,为了维护和平,美国必须瞭解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焦虑的原因,确保中国领导人不会被逼到墙角,并让北京相信统一属于遥远的未来。支持台湾不仅要增强台湾的安全,还能增强其韧性和繁荣。援助台湾要在军事领域之外,对有利于台湾的工具进行新的投资,包括一个更全面的威慑战略。最好的政策是避免让棘手的挑战一触即发,把问题推到以后去解决。
在华府对华鹰派和“军工复合体”代表渲染台海战争迫在眉睫时,作者指出: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北京正在按照一个固定的时间表来占领台湾,华盛顿的担忧加剧主要是由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能力所驱动的,而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北京正准备攻台。他们说,任何未来三十年的时间目标更多地是一种愿望,任何领导人都不愿意被锁定于难以避免的计划中,而是希望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有行动自由。
文章详细分析了美国狭隘地关注军事问题,可能会犯两个严重错误:第一个错误是,过度补偿的方式更可能加剧了紧张局势,而不是遏制冲突;忽视了比台湾可能面临战争更有可能面临的更广泛战略问题;还会加剧台湾人和在台外国投资者的恐惧感。
另一个错误是认为冲突不可避免。这种看法将迫使美国和台湾以各种可能的方式为即将到来的冲突做准备,反而促成他们试图防止的结果。他们说,如果美国将中国逼入绝境,例如,美国在台湾永久驻军,或与台北作出另一项正式的共同防御承诺,中国领导人可能会感受到民族主义的重压,并采取可能摧毁台湾岛的激烈行动。
从中国大陆方面而言,作者相信,单方面冒着与美国就台湾问题开战的风险,也不符合中国的大战略。对台动武会带来巨大代价,直到现在北京还是判断动武的代价太高,从而代之以经济引诱和灰色地带施压。中国领导人祗有到别无选择时才会动武。
文章强调,美国必须在保护其在台湾海峡利益的能力方面保持稳健,不能让军事决策来定义美国的整体策略。不可避免的现实是,在未来5年内,美国军力的增加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台海军事平衡。美国必须依靠治国之道和更广泛的手段向北京表明,动武的代价是高昂的。
作者宣称,可持续的对台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维护和平与稳定”,重点是延长北京方面的时间跨度,使其将统一视为“有朝一日”才会出现的情景。美国应该以不会平白无故地对抗中国大陆的方式,支持台湾的繁荣、安全和韧性。
具体而言,作者认为,美国必须有纪律地拒绝台湾提出的提供主权象征的要求,例如重新命名台湾驻美办事处,这将激怒北京,却不会改善台湾海峡的安全;美国会代表团访台也应致力于推进具体目标,以确保收益超过成本。
作者指出,觉得两岸紧张局势的解决方案仅仅在于加强台湾和美国的军事能力,以为这样北京就会袖手旁观,让台湾走自己的路,这是一种幻想。台北或华盛顿目前为军事冲突做准备的努力,应考虑到解放军可预见的反应。
同样主张应当支持台湾的作者建议,美国支持台湾应着眼于实质性、有意义的方面,而不是提升政治能见度;在军售等方面“多做少说”;少把台湾问题视为“威权与民主之争”,这么描上鲜明的意识形态线条的做法,只会削弱华府“不支持台独”保证的可信性。
对于美国国内正在进行的关于对台“战略清晰度”的辩论,两位专家指出,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干扰,理由是:一方面,中国军方已经假设,如果台海有事美国将进行干预,美国的介入已经被纳入中方军事计划。在美台之间没有共同防御条约的情况下,即使美国总统建议介入,华盛顿也没有进行干预的约束性要求。美国的回应方式将取决于中方进攻的具体情况。他们写道:很“清晰”的是,“战略清晰”就是一个迷思。
作者认为,比“战略清晰性”争论更重要的是,关注美国应该如何调整其“一个中国”政策,以应对更强大的中国带来的新挑战。简单地说“美国的政策没有改变”,对北京和过去六年美国政策的诚实观察者来说都是空洞的。
美国对台政策“传统派”强调“双向威慑”,这两位专家也提出要有“平衡手法”。他们建议,美国应该宣示:它的决定是以“维护台湾海峡和平的决心”为指导的,如果北京加大对台北的压力,华盛顿将相应地调整其姿态。美国同样应该保证,如果台湾采取破坏两岸关系的象征性步骤,美国也会采取同样的行动。美国应该坚定和一致地宣布,它将接受任何和平达成的、符合台湾人民意见的解决海峡两岸紧张局势的方案。
最后文章总结:美国努力的根本目标必须是维护和平与稳定,增强台湾对未来的信心,并令人信服地向北京表明,现在不是武力对抗的时候。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延长时间,而不是将棘手的挑战推向顶峰。明智的治国之道比军事实力更能提供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最佳途径。
中评社华盛顿12月28日电(记者余东晖)当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加紧对华军事威慑时,有知名美国专家警告:美国越是专注于军事解决,美国和台湾自身利益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他们宣扬“最好的政策是避免让棘手的挑战一触即发,把问题推到以后去解决”。
即将出版的《外交事务》杂志2023年1/2月合刊发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费和中国研究中心主席白明(Jude Blanchette)和布鲁金斯学会台湾研究项目主席何瑞恩(Ryan Hass)合作撰写的长文“台湾漫长角力--为什么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没有解决方案”。
该文发表时,美国国会刚通过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和政府开支案都凸显对台军援。如该文所说,美国政策圈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台海和平可能不会持续太久。许多分析人士和政策制定者认为,美国必须动用其所有军事力量,准备在台湾海峡与中国开战。2022年10月,美国海军司令吉尔迪宣称北京可能准备在2024年之前攻台,这种警告得到一些美国国会议员的呼应。
这种军事至上的趋势引起作者的担忧。尽管他们也赞成支持台湾,但他们指出,华盛顿归根结底面临的是一个涉及国防内容的战略问题,而不是一个涉及军事解决方案的军事问题。美国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军事解决上,其自身利益、盟友利益和台湾利益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五角大楼和华盛顿智库举行的台海军事推演,有可能转移人们对更尖锐挑战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