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评出2022年十大国际新闻
中评社香港12月29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国评论通讯社国际新闻部评出2022年度十大国际新闻:
一、俄乌冲突爆发并长期化 给世界多方面带来深远负面影响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共和国”。2月24日,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军队随后从北、东、南三路进入乌克兰多个城市。乌克兰同日宣布与俄罗斯断交,撼动全球,战争至今仍胶着持续。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除了号召全民抗俄外,也积极寻求西方国家协助。西方各国则实施金援、武器供给、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等措施,俄罗斯则减少天然气输送反制欧洲。至今为止,俄乌冲突造成数万人丧生、数百万人远离家园,战争也引发了全球能源、粮食危机,更造成全球通货膨胀及金融动荡。
俄乌冲突爆发的原因要追溯到北约东扩和克里米亚危机,目前冲突已满300天但还看不到休战的希望。特别是岁末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闪电式访问美国,俄乌局势前景再添不确定性。整体来看,俄乌冲突颠覆了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和经济形势,但其中的美国霸权体现得十分明显,饱受诟病。事实上,各国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美国为一己私利在俄乌局势上“火上浇油”的行为不可取,国际社会都应加强呼吁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祈愿新的一年世界和平。
二、中美元首印尼巴厘岛面对面会晤 两国关系趋向回稳
2022年11月1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了面对面会晤,历时3小时12分,举世瞩目。这是中美元首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是拜登总统执政后两位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中美各自完成国内重大议程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互动。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战略性沟通。中美两位领导人相识已久,谈话内容丰富。两国元首在本次会晤中谈到了各自内外政策、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各领域对话与合作、重大国际地区问题等五方面议题,覆盖了两国关系最重要的方面和当前最紧迫的地区和全球性问题。
中美元首会晤历来受到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走向影响着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元首外交是中美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对两国关系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当前中美关系面临困难,两国元首把舵引航对中美关系发展至关重要。两国元首都重视中美关系的世界性意义,都强调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的重要性,都希望推动双边关系止跌回稳,都同意加强沟通交流、推进务实合作。这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将有利于推动两国关系逐步重回健康稳定的正轨。
三、韩国尹锡悦政府上台 中韩建交三十周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2年3月12日,韩国最大在野党候选人尹锡悦成功当选韩国第二十届总统,于5月10日正式就职。由于尹锡悦在竞选以及当选后的一些涉华的表态,以及韩美同盟愈加走近的姿态,令外界认为中韩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张,充满挑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在巴厘岛会见韩国总统尹锡悦时表示,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也是分不开的合作伙伴,在维护地区和平、促进世界繁荣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也有广泛利益交集。今年是中韩建交三十周年。三十年历史表明,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中方愿同韩方一道,维护、巩固、发展好中韩关系,为地区和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尹锡悦也表示,韩方愿以今年韩中建交三十周年为契机,同中国发展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成熟的关系,这符合两国共同利益。
正如两位领导人所说,今年是中韩建交三十周年,两国隔海相望,比邻而居,历史渊源深厚,建交三十年间,两国人文交流硕果累累,经贸合作成绩斐然,如今迈入“而立之年”的中韩两国关系,不应焦灼于冲突和摩擦点,而是应该迎来共同发展的新起点。
四、安倍被枪杀全球震惊 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面临考验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2022年7月8日在奈良县奈良市街头演讲时遭枪击,经数小时抢救后不治身亡,终年67岁,作为日本第一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战后最年轻且任期最长的首相,安倍在日本政坛具有极大影响力,他的意外死亡震惊日本社会和全球,也使得后安倍时代的中日关系面临着不小的考验。实际上,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半世纪以来,两国实现了和平相处、互利共赢。但近年来,日本部分领导人对华态度出现变化,借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领土问题等挑衅中国,尤其是在互联网上,这些问题被放大,使中日民众相互认知出现扭曲,误解误判加深。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11月在曼谷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时指出,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变,也不会变。中方愿同日方一道,从战略高度把握好两国关系大方向,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岸田文雄也表示,日中作为近邻,互不构成威胁,需要也应该和平共处。日本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中国,反之也同样。日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实现日中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五、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全球哀悼 中英关系面临考验
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于当地时间2022年9月8日晚间辞世,享寿96岁。自1953年加冕至今,女王在位70年,成为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英国政府9月19日于西敏寺举行国葬,全球超过500位领袖、王室成员及政商名流参加。女王安葬于圣乔治教堂,长眠于其夫婿菲立普亲王身旁,新国王查尔斯三世即刻继任。伊莉莎白二世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人物,在位70年里,她给人带来了一种稳定和不变的感觉,随着这位英联邦“主心骨”的离世,英国王室的影响力也不再如从前。
另外,英国今年经历了频繁换相的过程,其中特拉斯只在这个位置上坐了45天,而现任首相苏纳克更是在其第一次重大外交政策演讲中表示,中国对英国的系统性挑战日益尖锐,英中关系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但实际上,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中英之间并没有实际互损国家利益的矛盾,英国应摒弃冷战思维,停止散布“中国威胁论”,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英关系。21世纪面临关乎人类共同利益的重大挑战,需要包括中英两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去共同处理。
六、首届中阿峰会举办 具有划时代意义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9日下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德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峰会发表《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德宣言》,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阿峰会建立在2004年开始举办的中阿合作论坛的基础上,但并非简单的升级版,它是中阿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达到了一定广度和深度后水到渠成的结果。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主旨讲话时表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丝绸古道中相知相交,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患难与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赢,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凝聚成‘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交织迭加,世界进入新一轮动荡变革期。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决心更加坚定,支持彼此捍卫核心利益的行动更加有力,发挥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重要作用。此次峰会也创下诸多“首次”:中阿双方在部长级的中阿合作论坛基础上首次举办峰会;阿拉伯国家联盟首次集体同其他国家举行元首峰会;中共二十大以来,中方首次在境外联合主办多边外交活动,将载入中阿关系史册,见证中阿关系迈上新台阶。
七、斯里兰卡国家破产 多国或将步债务违约后尘
2022年7月,在物价飞涨、物资枯竭的状态里挣扎徘徊甚久的斯里兰卡,随着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的一声宣告,正式“破产”,随后总统、总理双双辞职,群情激奋的民众走上街头,引发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和社会动荡。斯里兰卡这个位于赤道的热带国家被誉为“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以高山茶园和棕榈树环绕的碧海沙滩闻名,是许多外国旅客向往的人间仙境。然而,斯里兰卡于今年4月宣布停止支付外债,因为需要外汇储备来支付进口商品。5月,该国已累计拖欠了7800万美元的外债,并无奈宣布债务违约,成为本世纪以来首个外债违约的国家。
更让人担心的是,斯里兰卡此刻的局面,只是全球粮食、能源、通胀、信用收缩和债务危机的第一块骨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指出,近三分之一的新兴市场国家和近三分之二的低收入国家陷入债务困境。联合国的资料也显示,由俄乌冲突引发或加剧的粮食、燃料和金融危机可能会使较贫穷国家发生动荡,导致70多个国家步斯里兰卡的后尘发生债务违约。
八、美联储多次加息牵动全球经济形势
“通胀”是2022年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关键字之一,多数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准在年内屡屡打破纪录,这背后主要原因便是美联储频繁加息造成的。今年以来,生活成本危机、多数地区金融环境不断收紧、乌克兰危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等因素严重拖累经济前景,其中美国货币政策所引发的金融动荡和流动性危机所带来的风险不容小觑。世界银行9月中旬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央行正以过去五十年未见的同步程度加息,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进入2023年,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还将持续,其消极外溢效应势必继续显现,可能导致金融市场迅速混乱,加大美国及其他国家实体经济疫后复苏的难度。对于主要依靠西方大型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发展中经济体而言,情况可能更为悲观。由于强势美元导致本币被抛售、汇率大跌,这些经济体的进口能力下降,实体经济可能承受更严峻的负面影响。“美国生病、世界吃药”的荒诞很可能还将续写。
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 掀起冰雪运动热潮
2022年2月4日至20日、3月4日至13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先后成功举办。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中国秉持绿色、共用、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9金4银2铜刷新了单届冬奥会获金牌数和奖牌数两项纪录,名列金牌榜第三位,创造了自1980年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8金20银23铜,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创造了参加冬残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这是北京继2008年以来第二次举办奥运盛会,成为全球唯一的曾经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北京冬奥吉祥物“冰墩墩”更是因为憨态可掬的中国国宝——熊猫形象火遍全球,出现了“一墩难求”的景象。
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赛场上相互尊重、彼此激励、突破极限,在激情的比赛中完美演绎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和“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通过筹备并成功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中国也兑现了申冬奥时提出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承诺,带动了城市发展,并且鼓励民众参与冰雪运动,让冰雪运动成为一种普及的生活方式。
十、卡塔尔世界杯阿根廷夺冠后疫情时代全球足球迷狂欢
当地时间12月18日晚,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达落下帷幕。决赛中,阿根廷队与法国队在120分钟内战成3∶3,通过点球大战,阿根廷队最终以7∶5获胜,继1978年和1986年之后第三次捧起大力神杯,夺冠次数仅次于巴西队(5次)、德国队(4次)和意大利队(4次)。阿根廷队球员梅西在本届赛事中打入7球、送出3次助攻,荣膺世界杯金球奖。法国队获得亚军,克罗埃西亚队击败摩洛哥队获得第三名,连续两届世界杯登上领奖台。澳大利亚队、日本队和韩国队3支亚足联球队闯入16强,创造了亚洲足球的历史。
世界杯是全球各个国家在足球领域最梦寐以求的神圣荣耀,也是各个国家所有足球运动员的终极梦想,它也被誉为“生命之杯”,代表着足球界至高无上的荣誉与球迷世界的狂欢。一个简单游戏投射出的人性与普世价值,仍然以一种其他事情无法企及的力量在某程度上代表着人类最纯粹的一面。通过竞技,相互间差异巨大的种族、文化乃至性别相互交流联通,成为共同体,为后疫情时代人类的复苏点燃了精气神。
中评社香港12月29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国评论通讯社国际新闻部评出2022年度十大国际新闻:
一、俄乌冲突爆发并长期化 给世界多方面带来深远负面影响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共和国”。2月24日,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军队随后从北、东、南三路进入乌克兰多个城市。乌克兰同日宣布与俄罗斯断交,撼动全球,战争至今仍胶着持续。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除了号召全民抗俄外,也积极寻求西方国家协助。西方各国则实施金援、武器供给、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等措施,俄罗斯则减少天然气输送反制欧洲。至今为止,俄乌冲突造成数万人丧生、数百万人远离家园,战争也引发了全球能源、粮食危机,更造成全球通货膨胀及金融动荡。
俄乌冲突爆发的原因要追溯到北约东扩和克里米亚危机,目前冲突已满300天但还看不到休战的希望。特别是岁末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闪电式访问美国,俄乌局势前景再添不确定性。整体来看,俄乌冲突颠覆了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和经济形势,但其中的美国霸权体现得十分明显,饱受诟病。事实上,各国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美国为一己私利在俄乌局势上“火上浇油”的行为不可取,国际社会都应加强呼吁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祈愿新的一年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