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2022年被称为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最激烈的一年。上千万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岗位,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名牌大学的博士和硕士参加公务员考试,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它一方面说明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务员仍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岗位。公务员收入稳定,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不确定的社会,具有明显的确定性,因而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的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那些不愿意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大学毕业生,选择成为公务员,说明竞争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在人们担心的是,政府机关录用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能否保证政府服务质量提高。博士成为公务员,并不是因为公务员要求发生变化,而是因为博士毕业生就业压力发生变化。博士毕业生能否成为合格的公务员,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不少人认为,博士毕业生担任公务员是大材小用。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公务员是一个服务行业,既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同时又要密切联系群众。对那些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博士而言,担任公务员可能面临严峻的挑战。许多博士毕业生担任公务员之后,无法适应公务员岗位,他们最终不得不选择转换自己工作频道,或者甘愿在公务员队伍中平庸下去。
高学历毕业生担任公务员,表面上看对中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应指出的是,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如果高学历毕业生担任公务员,而没有进行职业培训,那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相信国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今后将会通过行政学院或者党校,对走上工作岗位的高学历公务员实施专业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中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今后将会有更多高等院校高学历人才走上市场,而不是进入机关成为公务员。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高等教育认识仍然存在分歧。大学本科阶段,教育主要是通识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方法论和价值观,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大学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从事某些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可是,由于中国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规模相对较大,因此,不可能要求中国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都能成为专业研究人才。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从事非教学科研工作是必然的事情。如果中国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都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那么,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将会出现严重膨胀现象。一部分缺乏独立研究能力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进入社会,从事非教学科研工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社会各界对此应当予以充分理解,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保留足够的耐心。
高等教育的发展,应符合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中国正处在快速转型时期,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中国工业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太空经济的发展积蓄力量,是中国高等院校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可以非常坦率地说,不同高等院校应当选择不同的发展目标。少数综合类高等院校可以仰望星空,拒绝脚踏实地,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这些高等院校应当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果只负责教育,而没有考虑到毕业生的前途问题,那么,这样的高等院校是不负责任的。当然,高等院校学生也应该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承担责任。如果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或者没有职业规划,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迷茫,无所适从。
中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少数高等院校按部就班,固步自封,没有改革意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培养的学生缺乏竞争能力。博士毕业生主动选择成为城市管理人员,这是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选择。选择的背后可能有多种考虑。但是有一点应肯定,那就是应当鼓励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主动作出选择。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高等院校的压力,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第二,应把高等院校改革看作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高等院校的评估看重高等院校的科研论文数量,少数核心期刊成为高等院校教师竞相追逐的对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尽快设立高等院校网站,将高等院校教师的所有科研成果张榜公布。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鼓励高等院校互通有无,高等院校可以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网站公布的教师科研成果情况,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立科研评价体系,鼓励高等院校公平竞争,良性竞争,优胜劣汰。如果一些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不尽如人意,科研成果统一公布可以促使高等院校吸引优秀人才,尽快提高自己竞争能力。
第三,应一如既往高度重视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率虽然不是衡量一个高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就业率是衡量高等院校是否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指标。如果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或者某些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低,至少说明这些高等院校或者高等院校的专业需要调整。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被淘汰。公布就业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等院校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高度重视教育拨款的作用,提高教育拨款的透明度,鼓励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不可否认,中国当前高等院校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一些大型综合类高等院校的拨款数量越来越多,各种专项资助资金,使这些高等院校经费相对充裕。而许多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由于缺乏资金,办学难度越来越大。解决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马太效应”,应痛下杀手。一方面高度重视高等院校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把高等院校资助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与拨款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防止国家的教育经费出现浪费现象。另一方面,应改革专项拨款制度,把过去建立在评估基础之上的拨款政策改为资助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政策,鼓励经费相对较少的地方高等院校,尽快补齐短板,实现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博士毕业生竞争城市管理执法岗位,不必大惊小怪。这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正常现象,也是中国高等院校改革的良好契机。北京是国家的首都,北京市户口具有绝对的吸引力,博士毕业生在北京担任公务员,可以享受许许多多的福利。一些不怀好意的外国新闻媒体恶意炒作这些现象,不利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
2022年被称为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最激烈的一年。上千万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岗位,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名牌大学的博士和硕士参加公务员考试,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它一方面说明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务员仍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岗位。公务员收入稳定,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不确定的社会,具有明显的确定性,因而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的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那些不愿意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大学毕业生,选择成为公务员,说明竞争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在人们担心的是,政府机关录用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能否保证政府服务质量提高。博士成为公务员,并不是因为公务员要求发生变化,而是因为博士毕业生就业压力发生变化。博士毕业生能否成为合格的公务员,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不少人认为,博士毕业生担任公务员是大材小用。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公务员是一个服务行业,既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同时又要密切联系群众。对那些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博士而言,担任公务员可能面临严峻的挑战。许多博士毕业生担任公务员之后,无法适应公务员岗位,他们最终不得不选择转换自己工作频道,或者甘愿在公务员队伍中平庸下去。
高学历毕业生担任公务员,表面上看对中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应指出的是,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如果高学历毕业生担任公务员,而没有进行职业培训,那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相信国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今后将会通过行政学院或者党校,对走上工作岗位的高学历公务员实施专业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中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今后将会有更多高等院校高学历人才走上市场,而不是进入机关成为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