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作物品种创新有新突破

10月12日,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收割机在一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采收大豆。(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12月7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优质绿色水稻、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品审委)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审定通过了1304个水稻、玉米、大豆、棉花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有啥特点?对保障粮食安全有何帮助?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审定品种情况看,相关作物品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这些品种推广应用将有利于持续提升我国粮食大面积单产和品质水平。

  水稻是此次新品种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共409个,优质绿色是其突出特点。此次审定通过米质达到国标1级优质米品种50个,较上年增加6个;兼具高产、优质、绿色的“三好品种”28个,同比增加6个。

  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种并提出申请的“西子3号”是其中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介绍,经检测,“西子3号”在区域试验中的糙米镉含量为每千克0.000至0.098毫克,低于每千克0.2毫克的国家限量标准。“作为籼型常规稻品种,‘西子3号’可在长江中下游做双季晚稻种植,将有利于部分受重金属污染的地区解决‘镉大米’问题,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柏连阳说。

  大豆是另一个重要品类。数据显示,此次审定通过17个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占比达到1/5,亩产最高达到240公斤,含油率最高达到22.97%,同时筛选推荐了7个适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

  国家品审委负责人介绍,围绕加强高油大豆品种培育和大面积单产提升,国家品审委日前对外发布《国家级大豆品种审定标准(2023年修订)》。此次标准修订提高了品种DNA指纹差异要求,推动解决品种同质化问题,同时提高了品种产量、品质要求以及品种抗病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