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特大城市正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中评社北京10月20日电/据人民网报导,城中村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而形成,但不少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大、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亟须实施改造。

  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中村改造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两个月以来,已入库城中村改造项目160余个。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如何破解地怎么征、钱怎么来、账怎么算等问题,实现可持续运营?记者进行了采访。

  将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不同方式分类改造

  根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新市民和青年人,这些群体相当部分租住在城中村。租房成本较低,普遍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认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将创造多重效益。

  惠及民生。城中村改造后,居住条件和环境品质将得到改善,村民能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完善的商业与医疗等配套以及物业服务,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