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语中评:中美元首达共识 台独失依靠
中评社台中11月16日电(记者 方敬为)中美领袖14日在印尼峇里岛G20峰会聚首会谈。台湾东海大学通识中心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美领袖会面达成6项共识,在众所瞩目的台湾问题上面,虽然美方重申反对任一方片面破坏现状,但同样表明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某种程度而言,中美已达成“共管台湾”的共识,以免台湾成为两强冲突的引爆点。
潘兆民认为,中美领袖都强调双方竞争而不冲突,这场会晤就是在设下两边竞争态势升高的停损点,既然两强都没打算进一步正面对抗,台湾议题自然就会被收敛起来,“台独”也将失去外部依靠。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针对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的会晤。潘兆民认为,这场会谈有三个观察重点。首先是,双方似乎已找到了彼此竞争的底线,也就是设定双方关系对抗态势的停损点,中美彼此将红线画清楚、设下护栏,避免中美竞逐扩大成正面冲突,这一点中美两强都有所共识。
其次是,中美领袖均对国际危机、风险表达有意负起大国责任。潘兆民说明,近来由于乌克兰战争冲击全球发展,朝鲜也频频对外军事恫吓,美国等西方阵营受到波及,尤其这次俄国总统普京不断要胁升级核战争,美国非常担心可能演变成全球性的结构损害,甚至是影响到国际之间对美国的信任。所以这次的中美领袖峰会相信不论是中国也好、美国也好,都希望避免乌克兰战争等全球性风险因素扩大,才会在共同声明里面都特别提到了反对核武器,不应打核战争。
换句话说,中美双方在未来可能会共同管控乌克兰战争态势,美国希望寻求中国的支持,避免核武战争爆发。中国则能够藉此对外展现大国风范,双方各有设定目标。
最后则是,美中彼此都希望找到一个重新开启对话的契机。潘兆民指出,过去美中之间的恶意螺旋急遽攀升,全球都相对担忧。可以发现,拜登上任后其实也有试图冷却彼此敌意,例如寻求减缓双方的贸易战。所以拜登也在声明里面特别提到,美方无意寻求冲突,也没有要围堵,希望在中美之间竞争的过程中,寻求再一次合作的平台。
潘兆民说,中美领袖在G20的场合会面,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中美双方重新释出合作的讯号,探询彼此对话的基础,不只是为双边发展着想,也是在做给全球各国看,因此中美之间才能够在这次会晤当中,达成6方面的共识。后续美国务卿布林肯也将访问中国,宣示中美两方的关系重回到正轨。
不过,他提到,根据外交互动的脉络而言,双方所公布的通稿内容可能都有事先经过相互确认,才会对外公布,所以不见得是在各说各话,而是已经达成共识了,这个共识也就是“共管台湾”,中美共同管控台湾,避免台湾因素成为破坏两国关系,甚至导致大国冲突的潜在问题。
潘兆民进一步指出,加上中美领袖都表明了“同意台海的稳定,关乎到世界的和平,也关系到中美之间的稳定发展”,所以双方都会共同的维护台海情势稳定,这个是双方达成的共识。
他认为,在上述前提下,如果台湾贸然挑战中美所共同设下的护栏,例如寻求“台独”,就等同于单方面破坏了台海稳定,根据中美共识,美国不允许,中国更不允许,“台独”形同失去外部依靠,台湾想要再依靠美国进行独立的空间,势必越来越窄。当这条红线画出来以后,也很清楚的告诉民进党政府,现在的角色应该是扮演稳定台海和平、稳定中美关系的功能,而不是去寻求破坏当前结构的“麻烦制造者”。
中评社台中11月16日电(记者 方敬为)中美领袖14日在印尼峇里岛G20峰会聚首会谈。台湾东海大学通识中心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美领袖会面达成6项共识,在众所瞩目的台湾问题上面,虽然美方重申反对任一方片面破坏现状,但同样表明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某种程度而言,中美已达成“共管台湾”的共识,以免台湾成为两强冲突的引爆点。
潘兆民认为,中美领袖都强调双方竞争而不冲突,这场会晤就是在设下两边竞争态势升高的停损点,既然两强都没打算进一步正面对抗,台湾议题自然就会被收敛起来,“台独”也将失去外部依靠。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针对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的会晤。潘兆民认为,这场会谈有三个观察重点。首先是,双方似乎已找到了彼此竞争的底线,也就是设定双方关系对抗态势的停损点,中美彼此将红线画清楚、设下护栏,避免中美竞逐扩大成正面冲突,这一点中美两强都有所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