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大陆学者热议中华文化与祖国统一

分论坛现场(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张爽卢哲海涵)第八届中华文化论坛在11月13日下午举行分论坛,与会学者认为,民进党当局分裂国家、谋求独立、倚美谋“独”,完全是一种破坏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形成的祗有一个中国正统理念的行为,是卖国求荣、谋求私利的行为。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在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前提下,求同存异,通过对话协商,化解两岸的政治分歧,逐步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化解积怨,消除误会,努力维护和平发展的局面,共同推进国家统一的进程。

  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申晓若表示,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论断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新的认识。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契合性。当前,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论断进行深入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申晓若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开放性的特征和意识形态上的融合基因,使得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具备可能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可以作为另一种异质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存在发展,并在不同时期与时俱进地产生一脉相承的理论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褚静涛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于历史事实、国际法理、国家实践。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湾新版高中台湾史教科书存在质疑台湾光复正义性与合法性的倾向,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指出其谬误。台湾有学者曲解《旧金山和约》台湾条款,散布“台湾地位未定论”,为“台独”寻找国际法依据,其对历史事实的陈述是不完整的,其逻辑论证是不能成立的,其在国际法条文上是站不住脚的,其结论是经不起历史验证的,其在政治实践上是有危害的,必须予以坚决驳斥。

分论坛现场(中评社 卢哲摄)

  褚静涛认为,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在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前提下,求同存异,通过对话协商,化解两岸的政治分歧,逐步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化解积怨,消除误会,努力维护和平发展的局面,共同推进国家统一的进程。

  外交学院教授杨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忠孝节义”,并把忠放在第一位。孔子提倡忠与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就是孝睇,尊敬父母长辈,兄弟姐妹和睦。节是气节,最大的气节,也要求忠于国家,不背叛国家。义,就是讲道义,讲诚信。在两岸的关系中,面对民进党当局分裂国家,谋求独立,倚美谋“独”,完全是一种破坏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形成的祗有一个中国正统理念的行为,是卖国求荣,谋求私利的行为。凡是中国人,不论现在居于何处,都应该谴责这种谋求台湾分离,两岸保持分裂长期化的观念与行为。

  杨闯表示,现在之所以在中美关系中存在障碍,是美国的官方立场发生倒退,试图利用台湾,遏制中国的发展,阻挠实现中国的国家统一大业。在最近的美国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报告中,美国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位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将台湾定位为民主政体,试图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这完全是徒劳的。正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涉台部分所表述的,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表示,中共二十大政治报告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路径新愿景。那就是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这个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我们的新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新愿景做了这样的描绘:“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杨毅周说,这个新愿景很不简单,具有世界意义的开创性。因为世界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如此大规模的现代化;而且是要共同富裕而不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代化;是在物质上进步的同时,精神上也要同时进步的现代化;是实现环保绿色碳中和、与自然环境友好和谐的现代化;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和平发展的方式而不是依靠武力侵略或殖民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这样五个新型现代化的特征在当今世界上前所未有。因此必然是一个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高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希望,是中国人再次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愿景,是中国梦,也是世界梦。这是一个两岸同胞值得为之共同奋斗的伟大愿景,也是两岸同胞必须为之共同奋斗的伟大愿景。

  杨毅周指出,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景,不可能重复走西方式的道路。只能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如二十大报告所说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杨毅周(中评社 卢哲摄)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申晓若(中评社 卢哲摄)

褚静涛(中评社 卢哲摄)

杨闯(中评社 卢哲摄)

分论坛现场(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张爽卢哲海涵)第八届中华文化论坛在11月13日下午举行分论坛,与会学者认为,民进党当局分裂国家、谋求独立、倚美谋“独”,完全是一种破坏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形成的祗有一个中国正统理念的行为,是卖国求荣、谋求私利的行为。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在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前提下,求同存异,通过对话协商,化解两岸的政治分歧,逐步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化解积怨,消除误会,努力维护和平发展的局面,共同推进国家统一的进程。

  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申晓若表示,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论断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新的认识。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契合性。当前,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论断进行深入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申晓若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开放性的特征和意识形态上的融合基因,使得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具备可能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可以作为另一种异质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存在发展,并在不同时期与时俱进地产生一脉相承的理论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褚静涛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于历史事实、国际法理、国家实践。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湾新版高中台湾史教科书存在质疑台湾光复正义性与合法性的倾向,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指出其谬误。台湾有学者曲解《旧金山和约》台湾条款,散布“台湾地位未定论”,为“台独”寻找国际法依据,其对历史事实的陈述是不完整的,其逻辑论证是不能成立的,其在国际法条文上是站不住脚的,其结论是经不起历史验证的,其在政治实践上是有危害的,必须予以坚决驳斥。

七恰工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