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改善吏治是新特首破题变局之钥

李家超(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4月25日电(评论员林艳)“爱国者治港”新时代及完善新选举制度下的新一届香港特首换届选举备受瞩目,前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日前通过资格审查成为唯一候选人。香港各界对未来新特首带领香港开新篇满怀热切的期待,其中既包括尽快取得抗疫胜利、早日实现与内地通关,也包括继续推动拨乱反正、净化香港社会生态;既包括解决房屋、医疗、养老、青年等民生问题,也包括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发展问题。这些归结起来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都希望香港能够在新的起点上重新焕发生机。

  我们以为,香港要焕发新的生机,首先是特区管治要焕发新的生机;特区管治要焕发新的生机,首先是管治队伍要焕发新的生机。改善吏治是实现香港各界美好期待的关键所在,这理应成为新特首在任期内重点聚焦的一条主线。

  实事求是地说,香港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回归25年来遭遇的诸多挑战,都与特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缺陷有关。众所周知,香港特区政府现行的政治架构和公务员制度,基本是沿袭殖民时期港英政府留下的体系和框架,旧体系和旧文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问题正随着时间推移而暴露得愈发明显。为此,习近平主席5年前视察香港时曾颇有深意地对特区政府、立法、司法机构负责人提出过三个寄语:“一寸丹心为报国”“为官避事生平耻”“上下同欲者胜”。令人遗憾的是,在修例风波的危机时刻,很多香港公务员以“政治中立”为名不敢作为、不敢执行,部分公务员甚至公然摒弃“政治中立”原则,成为反政府的力量,哪里有“丹心报国”的赤诚?一些政府部门在解决经济民生深层次矛盾问题上不敢打破条条框框,特别是在土地房屋问题上难以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掣肘,哪里有“事不避难”的担当?在面对第五波疫情时,公务员却率先居家办公避疫,特区政府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哪里有“上下同欲”的团结?   这些充分说明,香港吏治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各界有识之士也越来越看清:若“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可能有善的制度、好的政策、强的执行;那些让市民们担忧害怕的,还会不断变换着花样向香港袭来;那些让市民翘首以盼的,就很难有实质进展。反之,如果消灭了形式主义、程序主义和官僚主义,打造出一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管治队伍,又有什么政治经济民生的具体难题不能破解?又何愁不能开创一个让大家振奋自豪的香港新局面?

  “英雄”和“时势”往往是相互造就的。应当看到,香港回归后的历任特首都为改善吏治作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李家超是历史上首位纪律部队出身的候选人,既在政府运作和带领队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又不至为管治队伍的沉屙弊病所扰。他在宣布参选时就提出了“以结果为目标解决问题”的清晰理念,希望藉改变施政作风给市民一个能做事、有担当、能解决问题的政府,这种务实的作风也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此同时,经过两年多中央出手拨乱反正,香港立法会已经恢复了正常的样子。一方面,在实行行政主导体制的香港,“爱国者治港”效能的核心是行政而不是立法,改革不能止步,必须向行政领域迈进;另一方面,行政领域的改革又离不开立法领域的支持,新的立法会为打造新的特区管治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总而言之,人的因素不同以往,时代条件前所未有,完全有理由期待新特首在改善吏治上大有一番作为。

  当然,改善吏治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如何选人用人、与管治团队建立亲密无间的合作支持关系,如何改革公务员制度、理顺政府问责官员与公务员团队的关系,如何改变公务员文化,推动其告别懒政怠政、互相推诿、逃避责任、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议而不决等“老爷车”做派,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容易的,都需要新特首有足够的智慧和艺术去处理。可以想见,这个过程会在曲折中前进,这就需要香港社会充分支持,并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定力。  “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中央导正下,香港由乱到治的大进程已然不可逆转,但能否解决好管治团队这一“决定因素”,终归要看特区特别是特区首长的作为。我们认为,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必在专业知识上做到样样精通,最关键的是要做到“知人善用”。如果新特首能够把人选好,把队伍带好,把制度建好,也必然能在任期内处理好从政经历中较少涉及的经济民生问题。放眼更长远的历史维度,带领特区政府完成回归以来从未系统进行过的自身革新,实现管治制度、管治思维的重大转变,推动香港真正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无疑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势将在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史上留下影响深远、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香港也必然因此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李家超(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4月25日电(评论员林艳)“爱国者治港”新时代及完善新选举制度下的新一届香港特首换届选举备受瞩目,前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日前通过资格审查成为唯一候选人。香港各界对未来新特首带领香港开新篇满怀热切的期待,其中既包括尽快取得抗疫胜利、早日实现与内地通关,也包括继续推动拨乱反正、净化香港社会生态;既包括解决房屋、医疗、养老、青年等民生问题,也包括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发展问题。这些归结起来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都希望香港能够在新的起点上重新焕发生机。

  我们以为,香港要焕发新的生机,首先是特区管治要焕发新的生机;特区管治要焕发新的生机,首先是管治队伍要焕发新的生机。改善吏治是实现香港各界美好期待的关键所在,这理应成为新特首在任期内重点聚焦的一条主线。

  实事求是地说,香港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回归25年来遭遇的诸多挑战,都与特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缺陷有关。众所周知,香港特区政府现行的政治架构和公务员制度,基本是沿袭殖民时期港英政府留下的体系和框架,旧体系和旧文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问题正随着时间推移而暴露得愈发明显。为此,习近平主席5年前视察香港时曾颇有深意地对特区政府、立法、司法机构负责人提出过三个寄语:“一寸丹心为报国”“为官避事生平耻”“上下同欲者胜”。令人遗憾的是,在修例风波的危机时刻,很多香港公务员以“政治中立”为名不敢作为、不敢执行,部分公务员甚至公然摒弃“政治中立”原则,成为反政府的力量,哪里有“丹心报国”的赤诚?一些政府部门在解决经济民生深层次矛盾问题上不敢打破条条框框,特别是在土地房屋问题上难以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掣肘,哪里有“事不避难”的担当?在面对第五波疫情时,公务员却率先居家办公避疫,特区政府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哪里有“上下同欲”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