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争取展出月壤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与中国宇航学会合作推展“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项目。(来源:大公报)

  中评社北京9月28日电/据大公报报导,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迅速,亦鼓励香港年轻人参与其中。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与中国宇航学会于昨日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确定合作推展“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下称“基地”)项目。

  作为香港首间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基地预计于今年年底或明年二月底之前完成筹备。教联会主席黄锦良表示,相信学生在基地参观学习后会更有动力参与航天事业,主办方亦正争取能将月球土壤等实物在基地呈现。\大公报记者 赵之齐

  签订仪式上,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于淼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共同签署协议,并互赠礼品。此外,主办方详细介绍了基地展厅情况。

  分七大区 设步入式天宫核心舱

  基地分为七大区域,侧重点各不相同。序厅“逐梦千年”展示古人飞天梦至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的历史,“叩开天门”展厅介绍中国运载火箭相关历程和研制故事。“星联万物”区域展示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在民生中的应用,也让参观者能在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中感受香港的发展变迁。

  “筑梦天宫”区域展现载人航天工程相关内容,设有步入式天宫核心舱供参观者体验太空生活的乐趣。“走向深空”区域展示中国探月、探火等深空探测领域的成果及规划。

  此外,还有互动性更强的“辉耀香江”展厅,以全息投影等技术让参与者沉浸其中。“航天教室”属研学功能区,可为在港中小学提供航天科普课程等服务。

  黄锦良表示,除了模型和诸如宇航服之类的实物展品,目前展馆也正在争取一些“镇馆之宝”,例如希望能将月球土壤实物也进行呈现,有信心如此丰富的内容能吸引香港学生及市民前往参观。

  对于基地的开放时间,黄锦良表示,目前团队正在“跟时间赛跑”,希望争取在年底、不行就明年二月底前,把整个展馆完成。基地选址位于爱国教育支援中心地下有盖操场及一楼活动中心。由于目前基地营运尚未得到政府经费的支持,仍需自负盈亏,预计基地开放之后,市民参观基地仍需购买门票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