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前厅交流会为何得人心?

图1 香港社交媒体对历次“前厅交流会”关注度与支持度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2 香港社交媒体对本届立法会新创设的“前厅交流会”与上届立法会“短问短答”的平均关注度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11月2日电/随着香港选举制度的改革完善,新一届立法会与行政团队密切协调合作,不仅“行政主导”政治秩序得到依法巩固,立法会对政府施政的监督也更加高效得力。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分析香港社交媒体观点数据得出结论:“爱国者治港”保障了香港特色民主政治的品质,以“前厅交流会”为代表的政制创新形式,促进和深化了行政与立法关系的良性互动,为香港政治增添了协商民主新元素,新一届立法会议员积极问政、迸发火花,赢得香港市民广泛支持认同。

  去年9月新一届选委会产生,今年1月新一届立法会履新,今年7月新特首李家超正式上任,标志着香港正式完成新选制下的权力交接,选举制度进入改革完善后的“检验期”。香港特区政府与立法会如何在“爱国者治港”的全新政治氛围下互动,引起各界关注。其中,作为制度创新的“前厅交流会”尤其成为舆论焦点。上一届立法会议员与特首曾有“短问短答”的议程设置,但很快异化为乱港势力的作秀舞台,而新推出的“前厅交流会”取代了“短问短答”,不仅安排相关司局长出席,时间较以往的半个小时更长、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政府与议员之间的交流也将更深入且更有主题。如图1所示,该制度甫一创设即受到各界关注,以经济发展及房屋供应为主题的第三次前厅交流会获得香港市民最高支持度。如图2所示,同上一届“短问短答”对比,由于“前厅交流会”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因而获得更多香港市民的关注。

图3 香港社交媒体对立法会与政府之间配合或冲突关注度比例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前厅交流会”令立法会与行政团队关系更融洽、配合更密切,为香港政治加入了协商民主的新元素、新活力,这是新选制、新政风之下香港特色民主新发展的缩影。如图3所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冲突”都是立法会与政府关系的最鲜明标签,反对派为谋求政治私利大搞“拉布”、“揽炒”,以眼球效应甚至极端手段阻挠和瘫痪议政,立法会一度几乎沦为反对派对抗政府的工具,成为香港政治安全的风险隐患。而如今,在《香港国安法》生效与选举制度改革后,此类现象从源头上被彻底杜绝,立法会重新找回了监督与配合政府施政两个功能之间的平衡,不再“为反而反”而是有理有据,理性客观审议法案,也令立法会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相关统计显示,仅2021年会期内,立会审议了39项政府提交的法案,通过其中33项,两个数字均创下近20年来纪录。而随着立法会与政府关系的改善,香港社交媒体对两者“冲突”与“配合”的关注度形成了各占50%的均衡结构。

图4 香港社交媒体对立法会与政府之间关系满意度按季度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立法会与政府重新磨合,治理效率大幅提升,也令香港市民倍感欣慰。如图4所示,今年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立法与行政关系的满意度创下近六年来新高,并且稳定在高位。有观点指出,加强立法与行政之间沟通,既有助于议员瞭解政情,对港府施政多些谅解,也有助于议员直接为民请命,直接就民众关心的议题一次性向多个部门反应,沟通效率与传达效果都更有改观。有感于此,不少议员个人社交媒体的网民评论区也出现了比以往更多反映实际问题,对港府施政建言献策的声音,等待议员在“前厅交流会”或其他场合将市民诉求向特区政府相关部门转达。

图5 今年7月至今香港社交媒体最受关注前十名立法会议员关注度与支持度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6 今年7月至今香港社交媒体对立法会关注度最高的议题(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全新的立法与行政互动架构,不仅对政府施政提出更高标准,也对立法会议员问政提出更高要求。结合图5、图6所示,社交媒体关注度前10的立法会议员中,支持度最高的则是近期批评政府废除被捕医生“免针纸”的江玉欢,她质疑政府一刀切作废涉违法免针纸做法、担忧香港国际竞争力被新加坡超越、优化防疫措施等建议,戳中不少香港阶层和市民的诉求“痛点”,这些议题也都在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的涉立法会热点议题上排名前列。总体上看,新一届立法会议员站稳“爱国者治港”立场,又不乏尖锐批评质疑之声,对特区政府施政起到了监督作用,也扮演了为香港各类阶层、各股民意发声的代表角色,生动展现了“五光十色”的活泼政治生态。   中评智库认为,积极稳妥推动香港选举制度、政治体制的守正创新,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主席七·一视察香港重要讲话提出“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既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的重大论断,中共二十大报告亦强调“坚持行政主导,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提升全面治理能力和管治水平”,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和立法会正在全力践行上述要求,行政与立法关系焕然一新,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相辅相成。有“爱国者治港”的明确指引、有完善后选举制度的有力保障,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政治已经摆脱了低效与混乱,吸收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正在日益彰显出优越性!

 (记者: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宋漾心)

图1 香港社交媒体对历次“前厅交流会”关注度与支持度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2 香港社交媒体对本届立法会新创设的“前厅交流会”与上届立法会“短问短答”的平均关注度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11月2日电/随着香港选举制度的改革完善,新一届立法会与行政团队密切协调合作,不仅“行政主导”政治秩序得到依法巩固,立法会对政府施政的监督也更加高效得力。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分析香港社交媒体观点数据得出结论:“爱国者治港”保障了香港特色民主政治的品质,以“前厅交流会”为代表的政制创新形式,促进和深化了行政与立法关系的良性互动,为香港政治增添了协商民主新元素,新一届立法会议员积极问政、迸发火花,赢得香港市民广泛支持认同。

  去年9月新一届选委会产生,今年1月新一届立法会履新,今年7月新特首李家超正式上任,标志着香港正式完成新选制下的权力交接,选举制度进入改革完善后的“检验期”。香港特区政府与立法会如何在“爱国者治港”的全新政治氛围下互动,引起各界关注。其中,作为制度创新的“前厅交流会”尤其成为舆论焦点。上一届立法会议员与特首曾有“短问短答”的议程设置,但很快异化为乱港势力的作秀舞台,而新推出的“前厅交流会”取代了“短问短答”,不仅安排相关司局长出席,时间较以往的半个小时更长、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政府与议员之间的交流也将更深入且更有主题。如图1所示,该制度甫一创设即受到各界关注,以经济发展及房屋供应为主题的第三次前厅交流会获得香港市民最高支持度。如图2所示,同上一届“短问短答”对比,由于“前厅交流会”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因而获得更多香港市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