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祥喜:九二共识核心内涵不会变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记者 段晓鲁)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在12月5日香港举行的“九二共识三十周年论坛”发表专题演讲时表示,三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正反经验表明,只要遵循“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两岸就有基本的政治互信,台海和平就有保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能持续;不承认或否认“九二共识”,两岸就没有互信的基础,两岸关系一定会出现波折。
对于“九二共识”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罗祥喜谈了四点看法: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中,与否认、曲解“九二共识”的“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反华势力的斗争势必更加尖锐复杂;第三,“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不会变、更不会过时;第四,台湾朝野其实都相当关注“九二共识”,未来势必进一步认识到“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罗祥喜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并不影响我们继续进行两岸关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影响我们探讨提出两岸都能够接受、有利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新论述、新名词、新共识。但不管什么样的新论述、新名词,“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即一个中国原则和谋求国家统一,都不会变,不可能变。他说,如何谋求国家统一,需要方法,需要智慧,“九二共识”本身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当年求同存异谋求解决问题的精神依然可取,依然重要。
以下是罗祥喜演讲内容:
很荣幸我们中评智库基金会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共同举办这场论坛。今年是“九二共识”达成30周年,两岸及港澳、海外举办了一系列座谈会、研讨会,我们这场论坛是这系列研讨活动的尾声,同时也是中共二十大之后海内外系列研讨“九二共识”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作用的序幕,特别有意义。
刚才张志军会长、罗永纲主任、洪秀柱主席、陈国基司长的致辞,对“九二共识”的来龙去脉、核心要义和重要作用,作了很好的论述。三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正反经验表明,只要遵循“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两岸就有基本的政治互信,台海和平就有保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能持续;不承认或否定“九二共识”,两岸就没有互信的基础,两岸关系一定会出现波折。接下来,我主要想谈一下“九二共识”的未来作用。我认为,“九二共识”依然是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具体谈四点: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我们应该认真领会其中的意涵。可以肯定,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不会因为台湾部分政党和政客不承认或否认“九二共识”而停滞不前,台湾的多数民众和主流民意还是支持两岸友善交流,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而要维持台海的和平稳定,必须在承认和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
第二,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中,与否认、曲解“九二共识”的“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反华势力的斗争势必更加尖锐复杂。面对两岸关系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指出,“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里反映了“九二共识”的两个核心内涵: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关系是国内关系,不是国际关系,解决台湾问题只能由两岸中国人来解决;二是谋求国家统一的意志坚定,国家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当然和平统一是第一选择。而要和统,必须在承认和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如果不得不选择非和平方式,必然是在和统无望的情形之下才会发生。
第三,“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不会变、更不会过时。“九二共识”是事后概括出来的名词,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个名称,它所反映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客观事实,两岸都追求国家统一更是历史大趋势,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改变,也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有人说,“九二共识”是三十年前达成的,现在的政治社会环境都变了,所以过时了,不适用于现在了,这是完全不瞭解“九二共识”的内涵。请问,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台湾是中国的一部,这个属性,这个性质会变吗?完全不可能变。当然,如何谋求国家统一,需要方法,需要智慧,“九二共识”本身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当年求同存异谋求解决问题的精神依然可取,依然重要。
同时我也认为,坚持“九二共识”这个名称,并不影响我们继续进行两岸关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影响我们探讨提出两岸都能够接受、有利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新论述、新名词、新共识。但不管什么样的新论述、新名词,“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和谋求国家统一,都不会变,不可能变。
第四,我认为,台湾朝野其实都相当关注“九二共识”,未来势必进一步认识到“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我的观察,台湾朝野对“九二共识”的态度,有几个特点:
一是民进党和民进党当局基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不愿意承认“九二共识”,甚至还不断曲解或污名化“九二共识”,结果只能导致对话协商的中断和两岸关系的紧张;他们也曾试图想绕开“九二共识”来维持“两岸现状”或推动两岸交流,结果证明是行不通的。可以说,民进党和民进党当局虽然不承认“九二共识”,但从未放弃对“九二共识”的关注,并设法加以破解。承认“九二共识”与否,还会是影响民进党在未来两岸关系中作用的基础性因素。
二是因政党轮替失去执政权的国民党,在与民进党的竞争过程中,深受民进党两岸论述影响,近几年也比较消极对待“九二共识”,试图淡化“九二共识”的影响,并多次引发党内两岸论述或两岸路线争议,但国民党最终还是发现,回避不了“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和谋求国家统一,本来就是国民党的重要核心价值,国民党的多数支持者也反对放弃这个核心价值。这也是国民党现在仍然表示坚持“九二共识”的重要民意基础,更是国共还有基本政治互信的基础。
三是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多数台湾民众,也会进一步认识到大陆对“九二共识”的坚持不可动摇,进一步认识到两岸如果没有沟通对话,一定会加深误解和误判,增加台海风险,而要沟通对话,“九二共识”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台湾朝野政党如何面对“九二共识”,其实一直是台湾民众所关心和关注的。
总之,分析“九二共识”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需要思考的因素很多,包括台湾的政治生态和主流民意变化,但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深刻领会大陆在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尤其要领会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的涉台论述,理解大陆始终握有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记者 段晓鲁)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在12月5日香港举行的“九二共识三十周年论坛”发表专题演讲时表示,三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正反经验表明,只要遵循“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两岸就有基本的政治互信,台海和平就有保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能持续;不承认或否认“九二共识”,两岸就没有互信的基础,两岸关系一定会出现波折。
对于“九二共识”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罗祥喜谈了四点看法: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中,与否认、曲解“九二共识”的“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反华势力的斗争势必更加尖锐复杂;第三,“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不会变、更不会过时;第四,台湾朝野其实都相当关注“九二共识”,未来势必进一步认识到“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罗祥喜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并不影响我们继续进行两岸关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影响我们探讨提出两岸都能够接受、有利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新论述、新名词、新共识。但不管什么样的新论述、新名词,“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即一个中国原则和谋求国家统一,都不会变,不可能变。他说,如何谋求国家统一,需要方法,需要智慧,“九二共识”本身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当年求同存异谋求解决问题的精神依然可取,依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