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中日媒体呼吁反战和平务实交流
中评社北京12月9日电(中评社报导组)8日上午,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的分论坛聚焦了中日媒体应该如何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大变局下做好报导工作,改善两国关系的讨论。此前,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以在线方式在北京、东京发布。中国受访者肯定民间交流对改善关系的重要性,认可中国媒体对促进中日关系的建设性作用。在分论坛上,中日双方主流媒体的资深记者们纷纷发言,认为现在信息茧房的问题严重,常给两国民众带来误解,大家也都认同,应该真实客观地报导对方的新闻,也要多面对面交流化解误会。
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表示,如何让广大读者更加接近动荡局势的真实现状,如何站在客观立场上进而让各方声音都能被听见,这对于网络时代的新闻媒体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第一,我们需要坚定的让新闻回归本源的重要性。第二,我们应该明确所承担的特殊的责任。其实很多的公众对媒体改善两国关系也是充满期待的。包括中日两国领导人上个月在泰国曼谷也刚刚就双边关系达成了五点共识,其中第五点就是中日共同肩负维护国际地区和平与繁荣的责任,这应该也成为两国媒体在报导动荡多变的世界局势持所秉持的最大的公约数。
刘永钢说,我们的新闻报导在恪守真实的基础上应该追求更多的善意和积极,着力避免一些刻意的猎奇性的负面情绪的渲染,共同将“以和为贵,以善为本”这些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共同遵循的一些信条融合运用到新闻报导之中。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携手推动关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全球性的问题,比如说气候变化、经济复苏,发现相互依存和合作的机会,凸显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
日本经济新闻社常务执行董事兼论说委员长藤井彰夫说,应该把国际社会的声音多元化的进行一个报导,这是我们媒体应尽的责任。他也认为媒体应该是独立于政府,从各种资源采取搜集信息去监督政治权力的功能。“社交媒体现在有一些很极端的讨论,甚至是一些假消息,因此传统的主流媒体进行一个客观正确的报导也是很重要的。另外作为一个媒体人,我认为公开信息的透明性很重要,祗有这样才能够获得信任。”他说。
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黄海波认为,在日美同盟高枕无忧的幻觉下,好多日本政治家为了争取支持率,而日本媒体又为了争取收视率和民众观感,经常把和中、韩等国家的每一个分歧细节都上升为担忧,怨恨、仇恨甚至威胁,这造成了日本对周边国家更大的恐惧和厌恶的反应这样一个被动局面的形成。
黄海波说,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各自的信息茧房,只注意自己关心的和令自己愉悦的领域或事件。另外,他说,中国政权和政策的超级稳定性和日本政权政策相对的变换性,还有中日美三方关系的变量因素放在一起,其实影响了很多我们媒体之间的报导,还有互相的观感,这个是应该有解决的办法,不然就会永远被这个困扰。这方面应有大政治家的智慧,尊重对方的抉择,而不是用自己的标准去强加。他认为应该在目前这种比较悲观的形势当中找一些积极的现象,释放一些善意,也给媒体报导创造气氛,让积极以及平衡的消息和能量传递出来。
日本朝日新闻社编辑委员阪尻信义表示,对于战争、疫情的报导媒体要认真的去对待,作为记者在这里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使命和责任。
日本读卖新闻国际部部长小川聪表示,中日两国价值观的不同使得我们一起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产生不同的影响,媒体报导之后甚至会给对方国家造成不好的观感,这点需要注意。
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王众一说,目前发生在欧洲的战事很多媒体报导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角度,中国不赞成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冲突,但是现在的情况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单纯冲突,它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有可能引发核战,对全球和平带来的危机的事件。因此在报导的时候,媒体应该能够更加全面的深度报导,使得报导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
王众一说,两国老一辈媒体人在促进中日民众相互瞭解方面做了很多积极工作,这使得两国恢复邦交的时候彼此有了扎实的民意基础,中日邦交正常化化解了东北亚地区的的冷战格局,对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50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提这个责任的时候,应该说有些方面是有愧于前辈的。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媒体将信息全面准确详尽地报导出来,像50年前那些曾经勇于瞭解对方和自己不同的这些媒体前辈们去学习,传达更多的理性声音。
日本共同通信社国际局编委、多语言服务室主任、前中国总局局长辰巳知二说,今年是两国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作为媒体人,我们应该把不战的宣誓落实到具体,也就是说,为了实现世界的和平,日中两国媒体不应该有助长战争的这种报导。另外他说,日中两国之间为了实现友好和平的关系,民间交流非常的重要。因此包括青年在内两国媒体要进一步地推动民间更加活跃的交流。
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编辑刘军国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改变,我们媒体人肩负了重要责任。首先他认为应该是秉持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积极传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第二,中日应该加强合作,应该聚焦一些减、脱贫、气候治理、技术合作、数字经济等领域,多讲一些小而美、接地气、聚人心的共同发展故事。在最近的十年中,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有大量的数据可以参考。但是很遗憾,日本媒体这方面的介绍比较少,他希望日本的同行能跟中国同行一起去客观、准确、全面地介绍中国,让两国人民更加准确的瞭解中国和世界,广泛凝聚共识,这样就一定能够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刘军国说,“媒体人应该以最深刻的感悟,最宽广的胸怀,最真诚的善意来牢记历史,着眼长远,开创未来。应该携手合作,通过富有建设性的新闻作品,实实在在的为促进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每日新闻外信部部长古本阳庄对于日本媒体就中国的报导往往会报导一些消极的面而造成了两国国民情绪的恶化是不认同的。他觉得消极、负面的报导并不一定就说明日中关系不好,他也希望我们能够成为这样一种互相指出缺点的健康的朋友关系。另外,他也认为中国方面还需要更多地去瞭解日美同盟关系,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一个解读。
中国青年报社国际部资深记者国际版融媒主编陈小茹说,作为中日的一些正规的大媒体,我们应该非常警惕单一化的信源,应该去采取更多元化的信息,更还原全貌,更系统、全局的去反映新闻事实,这样可以改变民众对于本国或者异国媒体的这种巨大的误解。她说,中日媒体在报导的时候应该非常明确的区分正规媒体和社交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因为这些是完全不同的,一些个人化的表达不可过度的解读。另一方面,除了媒体塑造的责任以外,青年一代直接面对面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随着疫情的管控措施放松以后,中日两国能够尽快启动青年之间面对面地交流,形成共识,做出他们自己的判断。
NHK解说委员室解说主干神子田章博表示,无论是中日关系还是中美关系都有反作用和作用的关系,那就是一个国家的行为对对方引起了一种反作用,使得两国关系更加不好,这一点是需要重视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最后总结时说道,十八年来,中日两国媒体在北京-东京论坛上越谈越直率、真诚,收获更多,这是令人很高兴的。希望今天在会的中日双方的媒体人在疫情之后,带着自己的同僚,同行和对方更多地走动。我们中日媒体不要要求各方面都一样,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事实要尽量的正确、真实,愿望上要为了本国的利益,为了东北亚的利益,为了世界的和平促进中日友好,我们大家都要有这份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