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林芳正共贺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召开
中评社北京12月8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今年是北京-东京论坛连续第十八年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和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都发来了视频致辞。王毅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明年将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中日双方要以信相交,坚守政治承诺;相互成就,坚持合作共赢;以诚相待,致力和平共处;以心相交,厚植友好根基;坚持原则,维护公道正义,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稳定前行,共同开创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合力打造亚洲发展振兴的新纪元。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日中邦交正常化50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思维和政治勇气指引下,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等领域取得了切实发展。当前,两国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也面临着诸多共同课题。日中两国作为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肩负重要责任的大国,需要开展坦诚对话与深化合作。
以下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致辞: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很高兴出席第18届北京-东京论坛开幕式。多年来,论坛汇聚中日各界有识之士,围绕两国关系集思广益、共谋合作,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借此机会,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日关系发展,推动和参与中日友好合作的朋友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同岸田文雄首相在曼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了首次会晤。双方一致认为,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变也不会变,愿共同努力,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明年又将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我们要以今明两个周年的时间节点为契机,重温实现邦交正常化时的初心使命,再续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的条约宗旨,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方向持续稳定前行。中日要以信相交、坚守政治承诺。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时,周恩来总理同田中角荣首相分别留下了“言必信,行必果”和“信为万事之本”的警句,恪守信义,这是中日交往中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都要铭记的原则。为此,双方要坚守“四个政治文件”中确立的各项承诺,各自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彼此树立客观理性认知,切实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这一政治共识体现到政策上,落实到行动中。历史、台湾等重大敏感问题涉及两国关系政治根基,尤其要重信守诺、妥善处置,确保不动摇、不越线。中日要相互成就,坚持合作共赢。两国经贸合作本质上是互利的,这是市场规律同各自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今年前三季度,中日贸易额达到2704亿美元,这充分彰显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潜力和韧性。中国将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欢迎日方分享由此产生的巨大机遇,推动两国持续共同发展繁荣。我们要警惕对中日经贸合作不怀好意的干扰、掣肘,以致单边主义反对脱钩断链,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贸易投资环境公平开放。中日要以诚相待,致力和平共处。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亲仁善邻的传统。中日两国是永远要相守的近邻,邻里关系不应被卷入阵营对抗的窠臼,更不应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对双方之间存在的分歧,应当遵守已有共识妥善处理,并不断寻求达成新的更多共识。涉港、涉疆等事务是中国的内政,日方不应干涉。中方同样不会干涉日方的内部事务,这是国际关系准则,也是邻里相处之道。中日要以心相交,厚植友好根基。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日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在历史长河中,无论两国关系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始终都有大量有识之士矢志笃行,致力于两国人民的友好。
今年以来,双方围绕邦交正常化50周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我们要乘势而上推进友好交流,改善国民感情。媒体乃社会公器,希望两国媒体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两国人民建立真诚友善的相互认知。中日要坚持原则维护公道正义。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经受冲击。一时强弱在于利,千秋胜负在于理。当今世界不应再回到“强权即公理”的丛林世界,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应该得到坚守和弘扬。中日作为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要肩负起应尽责任,加强沟通协调,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区域融合发展,共同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
各位朋友,上个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举行,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中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新机遇。中国将始终秉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所有周边国家包括日本在内的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亚洲的安定与繁荣注入更多动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各位朋友,50年前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准确把握世界大势,表现出卓越的历史远见和政治智慧。展望下一个50年,我们应该作出不负先人的正确抉择,共同开创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合力打造亚洲发展振兴的新纪元,中方愿意同日本朝野各界的朋友们一道,为之作出新的不懈努力。
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出席东京-北京论坛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外务大臣林芳正,值此第18届东京-北京论坛召开之际,我谨致以诚挚的问候。同时,我要向所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影响仍然坚持推动对话的言论NPO、中国国际传播集团以及相关人士表示深深的敬意。
今年,日中两国迎来了邦交正常化的50周年。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思维和政治勇气的指引下,我们实现邦交正常化已经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日中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等广泛领域取得切实发展。当前,两国关系存在着各种合作潜力,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课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日中两国都是对地区和国际社会和平与繁荣肩负重要责任的大国。我参加了上个月举行的日中首脑会谈,正如岸田首相在会谈中所讲述的那样,正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课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才更需要坦诚对话。在国际问题上,同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各个课题开展合作,加速推进这一朝着构建具有建设性和稳定日中关系的方向共同努力,这样才是最重要的。鉴于这样的背景,有必要坚定恢复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急剧减少的两国之间的国民交流。在上次会谈中,两国首脑就让肩负两国未来的青少年在内的国民交流越来越活跃,达成了一致。在这个背景下,今后论坛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最后,我要在此向多年以来为日中关系发展付出努力的各位朋友谨致由衷的谢意。预祝本届论坛展开积极有意义的讨论,取得圆满成功。非常感谢!
中评社北京12月8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今年是北京-东京论坛连续第十八年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和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都发来了视频致辞。王毅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明年将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中日双方要以信相交,坚守政治承诺;相互成就,坚持合作共赢;以诚相待,致力和平共处;以心相交,厚植友好根基;坚持原则,维护公道正义,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稳定前行,共同开创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合力打造亚洲发展振兴的新纪元。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日中邦交正常化50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思维和政治勇气指引下,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等领域取得了切实发展。当前,两国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也面临着诸多共同课题。日中两国作为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肩负重要责任的大国,需要开展坦诚对话与深化合作。
以下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致辞: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很高兴出席第18届北京-东京论坛开幕式。多年来,论坛汇聚中日各界有识之士,围绕两国关系集思广益、共谋合作,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借此机会,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日关系发展,推动和参与中日友好合作的朋友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同岸田文雄首相在曼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了首次会晤。双方一致认为,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变也不会变,愿共同努力,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明年又将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我们要以今明两个周年的时间节点为契机,重温实现邦交正常化时的初心使命,再续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的条约宗旨,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方向持续稳定前行。中日要以信相交、坚守政治承诺。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时,周恩来总理同田中角荣首相分别留下了“言必信,行必果”和“信为万事之本”的警句,恪守信义,这是中日交往中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都要铭记的原则。为此,双方要坚守“四个政治文件”中确立的各项承诺,各自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彼此树立客观理性认知,切实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这一政治共识体现到政策上,落实到行动中。历史、台湾等重大敏感问题涉及两国关系政治根基,尤其要重信守诺、妥善处置,确保不动摇、不越线。中日要相互成就,坚持合作共赢。两国经贸合作本质上是互利的,这是市场规律同各自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今年前三季度,中日贸易额达到2704亿美元,这充分彰显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潜力和韧性。中国将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欢迎日方分享由此产生的巨大机遇,推动两国持续共同发展繁荣。我们要警惕对中日经贸合作不怀好意的干扰、掣肘,以致单边主义反对脱钩断链,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贸易投资环境公平开放。中日要以诚相待,致力和平共处。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亲仁善邻的传统。中日两国是永远要相守的近邻,邻里关系不应被卷入阵营对抗的窠臼,更不应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对双方之间存在的分歧,应当遵守已有共识妥善处理,并不断寻求达成新的更多共识。涉港、涉疆等事务是中国的内政,日方不应干涉。中方同样不会干涉日方的内部事务,这是国际关系准则,也是邻里相处之道。中日要以心相交,厚植友好根基。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日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在历史长河中,无论两国关系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始终都有大量有识之士矢志笃行,致力于两国人民的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