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杰:铭记历史 鉴往知来 共促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杨明杰(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 张爽 实习记者 苗鑫)“坚持‘九二共识’推进和平发展”——纪念台湾光复77周年学术座谈会于2022年10月25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本次座谈会旨在进一步深化两岸人文交流,增进两岸民众的理解与互信,加强对台湾光复历史和“九二共识”的研究和认知,增强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杨明杰在座谈会上表示,“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与事实基础不可动摇,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不容篡改否定,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杨明杰指出,今年是台湾光复77周年,也是两岸达成“九二共识”30周年。77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彻底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其后不久,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30年前,我们团结台湾同胞,秉持求同存异精神,推动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开启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

  杨明杰表示,鉴往知来,向史而新。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这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与事实基础不可动摇。

  台湾光复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光复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重要成果之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件明确“台湾属于中国”。世界主要国家均以多种方式对《开罗宣言》等文件的法律效力及台湾回归中国予以确认。新中国成立后,18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祗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事实证明,台湾的地位非常明确,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虽然尚未完全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任何蓄意歪曲事实,炒作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的行径,都是不可能得逞的。

  台湾光复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重要成果。为战胜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统一,全体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台湾回归祖国,是全体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换来的。台湾光复史,是两岸同胞共同用鲜血写就的。台湾光复充分彰显了台湾同胞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和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怀,充分展现全体中华儿女共促祖国统一、共谋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和磅礴力量,充分显示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不容篡改否。

  1992年,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受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协商。通过1992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两会一系列函电往来,双方达成共识。其核心意涵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一共识后来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虽然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共识,但其过程和内容均有明确的文件和文字记录。“九二共识”的历史面貌十分清晰,没有任何“模糊化”空间,任何人、任何势力都否定不了、歪曲不了。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九二共识”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奠定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九二共识”达成后,两会协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汪辜会谈”顺利举行,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4项协议。但此后台湾当局制造“两个中国”分裂活动,两岸各层级商谈被迫中断。2008年马英九上台执政,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制度性协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23项协议,举行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开启两岸关系发展新阶段。2016年5月以来,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直接导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协商谈判中断,国台办与台湾方面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停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严峻挑战。

  30年来,“九二共识”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0年后,这一体现两岸中国人搁置争议、求同存异政治智慧的共识,作为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统一始终是历史演进的主旋律,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深深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液和灵魂。孙中山先生有言:“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统一大势不可阻挡。祖国大陆自身发展进步特别是4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决定着两岸关系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中国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国家发展和安全主动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杨明杰指出,当前,两岸关系虽然面临严峻复杂的挑战,但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大势所趋,浩荡潮流。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入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他表示,希望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杨明杰(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 张爽 实习记者 苗鑫)“坚持‘九二共识’推进和平发展”——纪念台湾光复77周年学术座谈会于2022年10月25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本次座谈会旨在进一步深化两岸人文交流,增进两岸民众的理解与互信,加强对台湾光复历史和“九二共识”的研究和认知,增强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杨明杰在座谈会上表示,“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与事实基础不可动摇,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不容篡改否定,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杨明杰指出,今年是台湾光复77周年,也是两岸达成“九二共识”30周年。77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彻底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其后不久,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30年前,我们团结台湾同胞,秉持求同存异精神,推动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开启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

  杨明杰表示,鉴往知来,向史而新。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这在于以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