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外国记者答中评:关注中国外交政策走向

古巴记者OJEDA BELLO ISTVAN(中评社 林艶摄)

  中评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林艳卢哲海涵)昨天上午,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沈蓓莉,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马朝旭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前行”主题与记者交流。期间,二位有关负责人回答了中外媒体记者提出的十个问题,包括中国外交与西方大国相比有何独特风范、中国全球目标是什么、在对外交往中如何处理“互不干涉内部事务”与“互学互鉴”二者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如何体现斗争精神等。七位外国媒体记者会后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非常关注中国的外交走向,认为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其在外交关系事务上的一切表态都非常重要。他们普遍高度肯定中国的外交政策,有记者表示一直期待有中国这样的大国出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灵活外交的大国;有记者则表示,非常认同中国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处理世界问题;也有记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对长期坚持和平发展的大政方针令很多发展中国家印象深刻,中国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记者CHEONG JIA WEI对中评社记者表示,自己对这场发布会最关注的是中国的大国外交走向。因为现在整个世界格局扑朔迷离,很多国家处于“在中美之间不想选边站”的困境。中国给予我们这些中小型国家一个比较灵活的空间,我们不需要选边站,也不一定要在两大阵营之间作出抉择,中国也不会干涉他国的内政。他认为,中国给予了发展中国家一个比较好的地位。通过这场发布会对中国的瞭解可以感受到,中国大国外交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我们一直期待有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出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灵活外交的大国”。同时,他也表示,现在的中国展现的是自信和团结的形象。以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偏向韬光养晦,而现在只要觉得是对的就会去做,这也是基于中国的团结,因此在推动政策时阻力非常小。

叙利亚阿拉伯记者(中评社 林艶摄)

  乌干达《新视野》(New Vision)记者KIVA NELSON 对中评社记者表示,发布会的内容回应了他感兴趣的大部分议题,也让他对中国的外交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乌干达在寻找以相互理解为基础的国际合作,而中国也表示将继续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处理世界问题。他认为,相互合作不是准备时刻对别人说教,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乌干达和其他非洲国家一样,和西方合作的基础就是一直被西方说教,甚至在政治方面。因此,非洲领导人似乎倾向于与中国合作,因为与中国的合作没有说教。

  来自瑞典的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对中评社记者表示,通过此次发布会可以体会到中国外交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是百年大党、世界上第一大党,其一举一动对世界产生的影响都是有目共睹的,引起高度关注。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对长期坚持和平发展的大政方针令很多发展中国家印象深刻,而且中国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陈雪霏分享了其长年在瑞典和非洲工作的观察,她说,在瑞典或非洲工作时能够体会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是直截了当的,也是很有成效的。她时常听到非洲朋友说,中国方案对他们而言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西方的援助时常是“雷声大雨点小”,这点非洲朋友是有切身体会的。她也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国家的政党交往,对中国对外开放、对外交往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她也觉得这些年中国外交方面做得不错,现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新冷战思维正在展现出来。中国面对恶意抹黑,展现了一系列摆事实讲道理的回应和行动,包括向世界展现中国真正的意图、真正的发展情况、真正的进步等。

  厄瓜多尔TV Ecuador记者BYRON告诉中评社记者,今天这场外交主题新闻发布会很有趣。发布会上谈到了中国同拉丁美洲的关系,中国在不断发展同拉美的关系,“这会是我报导的重点。”此外,这场记者招待会上提到的台湾海峡局势以及一个中国原则,还有乌克兰危机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古巴记者OJEDA BELLO ISTVAN对中评社记者表示,非常关注这场外交主题记者会。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因此它与其他各国的外交关系非常重要。作为大国,中国在外交关系事务上的一切表态对我们都很重要,比如一些势力正在试图把某些问题如乌克兰问题往中国身上推。

  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记者吴敏告诉中评社记者,作为一个海外华文媒体,今天参加这场记者招待会感触颇多,会上发布的相关内容也让海外侨领侨胞更有信心、更有方向。其中,“一带一路”“国际友好城市”等内容尤其让吴敏印象深刻,记者会上介绍的内容给我们提供了方向和路径,让我们找到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让我们更加明晰自己今后要走的路和要做的事。他也表示,会将这场记者会所释放的讯息以最快的速度、最全面的形式传播出去。

  葡萄牙葡新国际传媒记者马丽梅对中评社记者说,从这场记者招待会上感受到了中国外交的立场——有理有据!她表示,为维护中国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的利益和尊严,中国现时的外交政策是经得起考验的,我们海外华人华侨支持中国的立场。

斐济记者(中评社 林艶摄)

吉尔吉斯斯坦记者(中评社 林艶摄)

厄瓜多尔TV Ecuador记者BYRON(中评社 林艶摄)

葡萄牙葡新国际传媒记者马丽梅(中评社 海涵摄)

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记者吴敏(中评社 海涵摄)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记者 CHEONG JIA WEI(中评社 卢哲摄)

乌干达《新视野》(New Vision)记者KIVA NELSON (中评社 卢哲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中评社 卢哲摄)

古巴记者OJEDA BELLO ISTVAN(中评社 林艶摄)

  中评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林艳卢哲海涵)昨天上午,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沈蓓莉,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马朝旭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前行”主题与记者交流。期间,二位有关负责人回答了中外媒体记者提出的十个问题,包括中国外交与西方大国相比有何独特风范、中国全球目标是什么、在对外交往中如何处理“互不干涉内部事务”与“互学互鉴”二者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如何体现斗争精神等。七位外国媒体记者会后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非常关注中国的外交走向,认为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其在外交关系事务上的一切表态都非常重要。他们普遍高度肯定中国的外交政策,有记者表示一直期待有中国这样的大国出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灵活外交的大国;有记者则表示,非常认同中国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处理世界问题;也有记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对长期坚持和平发展的大政方针令很多发展中国家印象深刻,中国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记者CHEONG JIA WEI对中评社记者表示,自己对这场发布会最关注的是中国的大国外交走向。因为现在整个世界格局扑朔迷离,很多国家处于“在中美之间不想选边站”的困境。中国给予我们这些中小型国家一个比较灵活的空间,我们不需要选边站,也不一定要在两大阵营之间作出抉择,中国也不会干涉他国的内政。他认为,中国给予了发展中国家一个比较好的地位。通过这场发布会对中国的瞭解可以感受到,中国大国外交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我们一直期待有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出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灵活外交的大国”。同时,他也表示,现在的中国展现的是自信和团结的形象。以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偏向韬光养晦,而现在只要觉得是对的就会去做,这也是基于中国的团结,因此在推动政策时阻力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