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中国夏季外交带给世界更多确定性
来源:大公报 作者:宇文
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到国务院总理李强访欧,再到四国总理来华参加天津举办的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并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夏季外交维持春季外交的热度。在国际关系复杂变化的趋势下,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的情势下,中国夏季外交带给全球更多确定性。
布林肯访华,虽然不可能化解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但让印(亚)太区域和全球松了一口气。总理李强访欧,既是中欧关系的延续,也是全新开始。毋庸讳言,德国基于国内“红绿灯”的政治格局,该国对华经贸和外交上出现了忌惮心理。总理李强访欧首站选在德国,既是为了深化和拓展中德关系,也是为了消弭德国对华日渐增加的“竞争”心结,让中德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令美遏华战略破功
法国发挥着欧洲战略自主的关键作用。在总统马克龙的访华后,他直言法国不应成为美国的附庸,在台湾问题上也不会成为美国的追随者。近日,马克龙又直言北约不应扩大到北大西洋之外,强调“如果我们推动北约扩大光谱和地理范围,我们将犯一个大错误。”法国和美西方的大不同调可谓真知灼见。一方面,法国一直坚持欧洲战略自主,也继承了戴高乐主义的大国风骨;另一方面,马克龙的说法符合法国和欧洲的战略利益。
中法、中欧经贸关系已经深度利益攸关,2022年中法双边贸易额达5416.7亿元人民币,占中欧贸易总额的9%。马克龙访华收获了丰厚的经贸大单,除了核电合作,还有200亿美元的空中巴士采购大单。更重要的是,法国和欧盟面临着疫后经济复苏的重任,却承受美国高通胀和金融系统风险的双向传导,难以靠美国“引擎”法国和欧盟经济。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依然是全球经济的最大贡献国。追求欧洲自主的法国,自然要发出不同于美国的声音。事实证明,这既可借力中国为法国经济复苏提供助力,亦可提升法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
北约介入乌克兰危机已经让美国和欧盟等陷入尴尬困境,如果东扩到亚洲(日本)自然会引发和中国的激烈矛盾。就此而言,马克龙反对北约扩大到北大西洋之外,算是说了一句大实话。其他国家若一味追随美国而没有自主性,只会变成美国弃子而成全球笑谈。
美国主动和中国进行接触,中美关系暂时解除风险之“雷”。总理李强访问欧盟“双核”的德法两国,则意味着中欧关系在消弭一定心结的基础上稳步前行。从中美欧大三角关系看,中国夏季外交取得了不菲成果──突破美西方遏华的地缘政治和经济铁幕,在中美欧三方棋局中取得了外交主动。
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等美国的亚洲盟友,其领导人也都希望访华。显然,中国通过中美、中欧等大国外交,盘活了中国夏季外交的大棋局,更纾缓了复杂的国际关系大变局。中美和则全球安──哪怕是暂时的,中欧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是中美关系止损的成果,也使中美欧三方进入良性博弈轨道,从而在整个世界形成化学反应,消解全球不安和焦虑并带给世界更多确定性。
建立互利多赢朋友圈
在此情势下,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越南总理范明政等出席天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并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也给中国夏季外交增添了热度。上述四国,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中国近邻,更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来华,既凸显中国的影响力,也彰显全球各国无论南北,发展都是第一要务。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所折射的是不同区域、不同国情、不同政治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复杂光谱,他们国家的领导人不约而同来到中国,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显然不是为中国进行政治捧场,也不是在中国搞小圈子,而是为了共同发展,当然也是相信中国能为世界提供发展动力。所以,中国夏季外交拉起的是最广泛的朋友圈,这个朋友圈不是基于地缘政治目的,也不是为了反对和遏制某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而是为了互利多赢。
如果说冬季达沃斯论坛被“脱钩断链”的各种杂音所笼罩,本届天津主场的达沃斯论坛则聚焦全球经济复苏,把准了全球渴望发展的脉搏。由于美西方尚未完全走出高通胀,又面临着债务难题和金融风险和能源危机,美西方经济自顾不暇,只有中国才能带给世界希望和愿景。中国夏季外交的热度,是靠大市场、大开放、大机遇和经济复苏动力作为支撑的。
来源:大公报 作者:宇文
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到国务院总理李强访欧,再到四国总理来华参加天津举办的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并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夏季外交维持春季外交的热度。在国际关系复杂变化的趋势下,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的情势下,中国夏季外交带给全球更多确定性。
布林肯访华,虽然不可能化解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但让印(亚)太区域和全球松了一口气。总理李强访欧,既是中欧关系的延续,也是全新开始。毋庸讳言,德国基于国内“红绿灯”的政治格局,该国对华经贸和外交上出现了忌惮心理。总理李强访欧首站选在德国,既是为了深化和拓展中德关系,也是为了消弭德国对华日渐增加的“竞争”心结,让中德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令美遏华战略破功
法国发挥着欧洲战略自主的关键作用。在总统马克龙的访华后,他直言法国不应成为美国的附庸,在台湾问题上也不会成为美国的追随者。近日,马克龙又直言北约不应扩大到北大西洋之外,强调“如果我们推动北约扩大光谱和地理范围,我们将犯一个大错误。”法国和美西方的大不同调可谓真知灼见。一方面,法国一直坚持欧洲战略自主,也继承了戴高乐主义的大国风骨;另一方面,马克龙的说法符合法国和欧洲的战略利益。
中法、中欧经贸关系已经深度利益攸关,2022年中法双边贸易额达5416.7亿元人民币,占中欧贸易总额的9%。马克龙访华收获了丰厚的经贸大单,除了核电合作,还有200亿美元的空中巴士采购大单。更重要的是,法国和欧盟面临着疫后经济复苏的重任,却承受美国高通胀和金融系统风险的双向传导,难以靠美国“引擎”法国和欧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