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须隆答中评:中国真正在维护和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开幕式上做报告(中评社 林艶摄)

  中评社香港10月20日电(记者 郭至君)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在中国大国外交方面的表述引发国际舆论的关注,中评社记者日前采访了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须隆,请他解读报告涉外部分的内涵。陈须隆表示,报告用“中国式现代化”将大国外交理念前所未有地串联了起来,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

  陈须隆对中评社记者表示,二十大报告涉外部分从这个内容上来讲,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强烈的战略自信与理论自信,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用“中国式现代化”这条主线将中国的大国外交串联起来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一个新的发展,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走向、理论建设、实践创新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陈须隆说,“中国式现代化包含了丰富的外交内容,包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把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涵,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样我们对推动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对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又进一步提升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个也是特别值得将来学术界尤其是我本人加以深入研究的。”

  陈须隆表示,报告谈及外交部分也还有新意和亮点,比如说强调世界观方法论,强调心怀天下,这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定位是紧密相关的,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逻辑上是自洽的,这个表述也是很有意义的。再有也特别突出强调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问题。还对“全球伙伴关系”首次做出了权威界定,就是说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内涵给了一个准确的定义,这也是一个新意和亮点。还有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纳入到了外交部分,强调要一块落实。还提出了要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这意味着我们要更好地来进行民心相通、人文交流、公共外交、国际传播的工作,这些方面我们都要做更多的努力。   报告中提到,“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对此表述,陈须隆表示,这让他印象十分深刻,“这次在外交这一部分没有重提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而是提出了三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这可以说是对这个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的进一步阐释,同时特别强调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说明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是复杂严峻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所以报告中特别强调,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他说,“这就是说对当前形式有比较充分的估计和研究,各国人民怎么抉择决定了将来世界的前景,这其中中国的决策是很清楚的,我们要继续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我们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了公平正义一边,这是很清楚的。但是其他国家是怎么选择的呢?有些国家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抉择,这样的话我们要进行艰巨的斗争。”

  报告中也强调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对此陈须隆说,这显示出我们一贯的立场,有继承性和一贯性,而且这句话一定要连续前一句来看,就是“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方面说是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一起搞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一种表示,也是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甚至对中国所谓的“国强必霸”的一种回应。

  陈须隆指出,中国确实认识到霸权主义、对外扩张是悲惨而不得人心的,而且我们也认为“国霸必衰”,搞扩张没有好下场,实际上再进一步认识的话,它是中国的一种很深刻的和合哲学,充满了东方智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选择,它不是光简单地回应西方对中国的质疑,也有更深刻的内涵在里边。   陈须隆表示,报告中多次提及“和平”二字,这表明中国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且中国是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尤其在世界冲突不断发生的情况之下,和平显得弥足珍贵,我们更要珍惜和平发展的这种大好局面,中国也是要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这也是说明了中国是真正为维护世界和平,这种理念是非常深刻的,我们是在坚守这样的理念,而且纳入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

  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陈须隆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的提出马上就满十年了,我们对这个理念的认识也是更加深刻,而且信念愈发坚定,斗志也更加顽强,方略也是更加成熟的。这个理念在国内有一个不断升华发展的脉络,现在纳入了党的报告、党章、宪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和谐内涵,在国际上树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特别是经过这次疫情愈发证明,人类确实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构建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间正道。现在实际上面临那么多的风险挑战,祗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才能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因此,中国要宣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共识,推动大家一起努力来建设、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是非常有建设性的。为这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建设美好世界注入强大的正能量,也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担当和使命。“一起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启发。”陈须隆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开幕式上做报告(中评社 林艶摄)

  中评社香港10月20日电(记者 郭至君)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在中国大国外交方面的表述引发国际舆论的关注,中评社记者日前采访了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须隆,请他解读报告涉外部分的内涵。陈须隆表示,报告用“中国式现代化”将大国外交理念前所未有地串联了起来,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

  陈须隆对中评社记者表示,二十大报告涉外部分从这个内容上来讲,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强烈的战略自信与理论自信,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用“中国式现代化”这条主线将中国的大国外交串联起来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一个新的发展,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走向、理论建设、实践创新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陈须隆说,“中国式现代化包含了丰富的外交内容,包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把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涵,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样我们对推动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对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又进一步提升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个也是特别值得将来学术界尤其是我本人加以深入研究的。”

  陈须隆表示,报告谈及外交部分也还有新意和亮点,比如说强调世界观方法论,强调心怀天下,这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定位是紧密相关的,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逻辑上是自洽的,这个表述也是很有意义的。再有也特别突出强调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问题。还对“全球伙伴关系”首次做出了权威界定,就是说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内涵给了一个准确的定义,这也是一个新意和亮点。还有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纳入到了外交部分,强调要一块落实。还提出了要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这意味着我们要更好地来进行民心相通、人文交流、公共外交、国际传播的工作,这些方面我们都要做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