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大罢免对台湾政治发展不良示范效应
中评社台北7月20日电(作者 柳金财)离7月26日台湾大罢免选举日期越来越逼近,蓝白绿间对立越趋紧张,相关民调整体显示台湾领导人赖清德施政满意度低于不满意度,陷入所谓死亡交叉点。尽管台湾社会支持罢免的比例低于反罢免,但最终结果端赖蓝白绿政治集体动员效果及中间选民抉择。一旦民进党及其侧翼所谓公民团体推动的大罢免最终成功,罢免多位国民党或在野“立委”、地方首长,甚至“立委”超过五席以上,这对台湾政治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要负面影响。
无庸置疑,一旦罢免成功将强化民进党及赖清德的政治主导权,尽管更能有效率通过法案提高施政效率,但政党间对立将更形升高。换言之,大罢免已然产生双面刃效应,对民进党而言可能有利之处在于,罢免成功将被诠释为对其政治立场与施政方向的再次背书,巩固执政正当性。同时也会扩张民进党对“立法院”影响力:若能罢免数名蓝营“立委”,又在补选中拿下席次,则利于掌握立法机构主导权。尤其更是塑造赖清德政府强势领导形象,拥有更大政策话语权,扩大改革力度,例如司法改革、能源转型、“国防”现代化。
然大罢免一旦成功也会滋生诸多政治风险。这不仅导致台湾社会对立、撕裂加深,损及社会信任及凝聚的社会资本;罢免变成政治斗争工具,促发支持者与反对者更强烈对立,原本多元包容尊重的社会,将产生政治报复循环。
尔后蓝白在野党也会受影响学习,藉由发动报复性罢免,形成“绿罢蓝白、蓝白罢绿”的不良政治文化,罢免成为选后常规操作及延长选战的手段,变成“无限选战期间”,政党对抗进一步压缩政党间协商空间,致“立法院”与地方政治更难协调。事实上,公民团体发动大罢免隐含民进党领导人及政党充满民粹主义思维,这与台湾政治制度信任形成极大张力。民进党及其侧翼号召大罢免行动一旦成功,对台湾政治发展将产生多重政治意涵及负面冲击影响。
其次,侵蚀政治制度存在合法性及正当性基础。不同政党选民支持者,将对制度信任产生怀疑。民进党及民团一旦成功操作罢免,期间执政党挹注更多行政资源及操作媒体公众舆论,将使不同政党支持民众对选举制度与代议民主信任度下降。制度维护需要成熟政治文化,当民进党处于朝小野大难以完全执政时,动辄将施政无能及政策难以推动,推卸给反对党掣肘。
这不仅未能符合政党政治、问责制、权力分立及制衡精神,也会造成政治极化产生政治报复示范效应。他日当蓝白执政也处于朝小野大,也会仿效绿执政时操作大罢免手法,形成一致性政府、完全执政,台湾政治将掉入选举罢免重覆循环运作过程,致社会纷争及冲突永无宁日,难以创造永续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政治社会稳定秩序。
再者,政党政治趋向“集权式分裂”。完成成功罢免后,民进党将更强化“中央”层级政府集权与控制蓝白地方政府,立法权配合行政权沦为橡皮图章,立法机构沦为行政机构的附庸成为立法局。尽管蓝营在2018年及2022年皆取得三分之二地方县市首长席次,但在“中央”集权下地方难以展现自主性,无法发挥地方包围“中央”的政治效应。
无论是在“中央”层级与地方层级的财政收支划分、两岸交流,地方政府未来无论是参与海峡论坛、城市交流更受到制约。如此蓝白在野党联盟恐将更松散化、碎片化及被边缘化,由于缺乏强而有力蓝白共主致难以有效整合在野势力,台湾政治发展陷入“强执政党-弱反对党”、强势行政机构及依附立法机构等不对称权力结构。
令人忧心的是,若如此台湾政治发展将陷入报复与对抗的恶性循环中,产生极度政治衰退现象。职是,台湾社会中间选民理性力量应觉醒,发挥温和理性第三条道路,若能对大罢免操作产生反感发挥平衡作用,创造恢复政策理性与对话平台,就能挽救台湾政治陷入两极化困境。
(作者:柳金财,佛光大学公共行政与国际事务学系副教授)
中评社台北7月20日电(作者 柳金财)离7月26日台湾大罢免选举日期越来越逼近,蓝白绿间对立越趋紧张,相关民调整体显示台湾领导人赖清德施政满意度低于不满意度,陷入所谓死亡交叉点。尽管台湾社会支持罢免的比例低于反罢免,但最终结果端赖蓝白绿政治集体动员效果及中间选民抉择。一旦民进党及其侧翼所谓公民团体推动的大罢免最终成功,罢免多位国民党或在野“立委”、地方首长,甚至“立委”超过五席以上,这对台湾政治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要负面影响。
无庸置疑,一旦罢免成功将强化民进党及赖清德的政治主导权,尽管更能有效率通过法案提高施政效率,但政党间对立将更形升高。换言之,大罢免已然产生双面刃效应,对民进党而言可能有利之处在于,罢免成功将被诠释为对其政治立场与施政方向的再次背书,巩固执政正当性。同时也会扩张民进党对“立法院”影响力:若能罢免数名蓝营“立委”,又在补选中拿下席次,则利于掌握立法机构主导权。尤其更是塑造赖清德政府强势领导形象,拥有更大政策话语权,扩大改革力度,例如司法改革、能源转型、“国防”现代化。
然大罢免一旦成功也会滋生诸多政治风险。这不仅导致台湾社会对立、撕裂加深,损及社会信任及凝聚的社会资本;罢免变成政治斗争工具,促发支持者与反对者更强烈对立,原本多元包容尊重的社会,将产生政治报复循环。
尔后蓝白在野党也会受影响学习,藉由发动报复性罢免,形成“绿罢蓝白、蓝白罢绿”的不良政治文化,罢免成为选后常规操作及延长选战的手段,变成“无限选战期间”,政党对抗进一步压缩政党间协商空间,致“立法院”与地方政治更难协调。事实上,公民团体发动大罢免隐含民进党领导人及政党充满民粹主义思维,这与台湾政治制度信任形成极大张力。民进党及其侧翼号召大罢免行动一旦成功,对台湾政治发展将产生多重政治意涵及负面冲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