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成语中评:在北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陈文成(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卢哲)“幸福生活是努力奋斗出来的!……终于实现了十多年在北京拥有车牌的梦想。感恩身处伟大的新时代,感谢北京市台办组织的参访活动和北汽集团的关心和支持!!”这是北京大学台湾籍教师陈文成几周前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段文字的配图是陈文成“喜提新车”的签车仪式现场,车行给他们一家人准备了气球、鲜花、香槟和蛋糕,让陈文成非常惊喜。

  “这个故事要从北京市台办的系列活动‘我为台胞办实事’说起。”陈文成近日在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分享了自己小家庭进步的喜悦,并深入畅谈了作为台胞在北京生活的“融入”感受与思考。

  “我为台胞办实事”是北京市台办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出的品牌工作,重点围绕“五个服务”——政策服务、发展服务、生活服务、贴近服务、平台服务,包含25项具体工作内容,涵盖台胞台企在京学习、就业、生活、生产等领域,持续聚焦台胞住房保障、社会保险、子女就学、疫情防控、企业发展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需求,通过开展系列服务工作,全力支持台胞台企融入北京新发展格局。

  在两个多月前,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北京市台办组织了名企参访活动。活动中,陈文成在与北汽集团代表座谈时,谈起自己终于取得了“家庭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现在正好需要新能源汽车。“没想到北汽的领导很重视这个事情,后续北汽集团积极跟进,包括推荐车型、提建议等等,服务和态度都很好。”

陈文成在签车现场(受访者供图)

  陈文成说,北汽是国家自己的品牌,而国家在新能源技术上领先世界,因此很快决定选择购买北汽集团的新能源车。“他们给了我们台胞一些优惠,还有贷款的力度也比较大。我觉得市台办确实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非常符合我的需要。”

  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在北京生活的陈文成早就希望能申请到车牌指标。“当时的规定是要求住满一年上的常住台胞可以参与摇号,所以我从2012年开始排队摇号。”但“久摇未中”,至2020年底,陈文成瞭解到新能源车摇号的新政策,从普通小客车指标申请转换成家庭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终于实现了十多年在北京拥有车牌的梦想。”

  陈文成说,自己摇号的经历与其他北京市民是一样的,都是按政策及流程要求排号及算积分。“因为我有孩子,又已经排了十几年,所以基本上比较靠前。”他说,“这是我想跟很多台胞表达的一点,这其实是‘同等待遇’的落实,各方都没有特殊。”

  不过,在买车方面,因为是北汽方面的首位台胞顾客,售卖流程上并未完善到细节。“我拿车的时候确实遇到比较多的麻烦。因为证件上用的是台胞证,很多代办的企业没办法办理,只能去总局总队办。但北汽集团的服务很好,工作人员愿意帮我跑流程,各方面都帮我处理好。”更让陈文成感动的是,“他们也跟我表达,因为我是他们第一个服务的台胞,他们也想通过我的这次经历、经验,未来为更多台胞服务。我觉得他们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很好。”

陈文成参加两岸交流活动(受访者供图)

  “感谢北京市台办的组织,让我们台胞能走进北京知名的企业。然后让我选择了北汽的车,还挺有意义的。”陈文成认为,近几年北京市台办的政策及活动“更接地气了”,“尤其是政策‘最后一里路’,他们也朝这个方向做的更扎实。”

  陈文成举例,“我为台胞办实事”系列推出以来,自己参与了其中的不少活动,包括针对台胞购房、租房的线上讲座等。“市台办前期还做了一些调研,例如针对在北京的台湾青年对公租房的需求,瞭解大家的目标区域,然后市台办去跟相关的部门谈,提供一部分比例给台青申请等等。”陈文成说,“这些活动都很切中我们台胞在大陆生活会面临的一些难点、需求,效果很好。尤其是北京市台办编写、印发的《台胞百问》手册,这本书包罗万象,把大家会遇到的问题集结成册,做成一个口袋书,在求学、就业、创业、生活等等方面都很实际。同时,它又结合现在互联网科技术做了一个H5,方便大家随时阅读,我觉得非常实用。” 

  陈文成说,对台胞来说,“台办也算是一个家,它会为我们家人去做很多着想”。陈文成说,这几年市台办的工作做得丰富细致,包括两岸青年峰会,两岸羽毛球交流赛,中秋节两岸视频连线,集体登山、烧烤活动等等,“我觉得台胞需要有这样的平台,并由此知道我们在北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是有一群台胞和关心我们的领导、亲人、朋友在给予支持。这样的交流真的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必要的。”

陈文成参加两岸交流活动(受访者供图)

  回顾在京生活的十余年,陈文成说,刚到北京的时候确实遇到很多不便,但自从2018年推出“31条措施”关注台胞同等待遇之后,“从台胞的需求角度来说,感受到政策层面做了很多突破。也有更多的台生现在愿意留在大陆各城市工作,包括到西部地区等等,我想这也是十年来我觉得变化比较大的地方。”而针对现时居住证还有一些不便的地方,北京市台办也在不断做调研,逐步解决问题。“这就是大陆说的高质量发展,我想台胞都感受到了政府办事的高效率。让我们在这里的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都是实实在在的。”

  对于未来在北京的生活,陈文成说,“日子肯定是越来越好,”他认为,台胞将会“为两岸融合发展、走向统一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路径。”

陈文成(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卢哲)“幸福生活是努力奋斗出来的!……终于实现了十多年在北京拥有车牌的梦想。感恩身处伟大的新时代,感谢北京市台办组织的参访活动和北汽集团的关心和支持!!”这是北京大学台湾籍教师陈文成几周前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段文字的配图是陈文成“喜提新车”的签车仪式现场,车行给他们一家人准备了气球、鲜花、香槟和蛋糕,让陈文成非常惊喜。

  “这个故事要从北京市台办的系列活动‘我为台胞办实事’说起。”陈文成近日在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分享了自己小家庭进步的喜悦,并深入畅谈了作为台胞在北京生活的“融入”感受与思考。

  “我为台胞办实事”是北京市台办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出的品牌工作,重点围绕“五个服务”——政策服务、发展服务、生活服务、贴近服务、平台服务,包含25项具体工作内容,涵盖台胞台企在京学习、就业、生活、生产等领域,持续聚焦台胞住房保障、社会保险、子女就学、疫情防控、企业发展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需求,通过开展系列服务工作,全力支持台胞台企融入北京新发展格局。

  在两个多月前,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北京市台办组织了名企参访活动。活动中,陈文成在与北汽集团代表座谈时,谈起自己终于取得了“家庭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现在正好需要新能源汽车。“没想到北汽的领导很重视这个事情,后续北汽集团积极跟进,包括推荐车型、提建议等等,服务和态度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