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中:台湾扛不起燃气飙涨 难支撑台积电

逢甲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系教授梁正中。(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0月4日电(记者 方敬为)俄乌战争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飙涨,引发能源危机。逢甲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系教授梁正中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天然气供需已是全球问题,台湾能源规划打算集中于燃气发电,是高风险的决策,因为台湾天然气完全靠进口,势必得面临能源价格高涨,或是断炊的风险,恐怕难支撑半导体产业耗能需求,甚至民生能源也可能被波及,能源政策需要调整。

  民进党政府“2025非核家园”目标并未修正。梁正中进一步表示,近来可以看到确实有很多国家,包括在欧洲最反核的德国、曾经历过福岛核灾的日本都在重启核能,说到底,核能发电还是目前成本最低廉、相对乾净、稳定性佳的供电方式,也许台湾可以重新再思考,能源该如何去支撑当前主力发展的产业乃至于民生需求?现实面来说,台湾的人民需要用电,台湾要有硅盾、要支撑住台积电更需要大量的水和电,如何达到永续且环保甚至跟上净零碳排的趋势?值得深思。

  梁正中,成功大学化工研究所博士,曾任逢甲大学环工系系主任,研究专长包括空气污染控制、大气反应与传输、环境品质分析、室内空气品质等。

  俄乌战争展开以来,国际天然气价格节节攀升,北溪天然气管道日前疑似遭人为破坏,加上进入秋冬季用气旺季,天然气现货价格持续看高。台湾中油公司为平稳能源价格,今年前8个月的亏损已达新台币965亿元,如今天然气价格高居不下,预估今年9月到12月还会再亏损约千亿元,合计全年税前亏损恐高达新台币2千亿元。台湾的能源价格蠢蠢欲动。

  针对台湾能源结构,梁正中向中评社表示,台湾面临极大的能源危机风险,因为台湾仍有八成比例是靠火力发电,官方打算逐步以燃气发电为主,对应到当前的国际情势来看,形同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内。

  梁正中指出,台湾虽然一直设法增加绿能发电比例,但成效不彰,现在官方所谓绿能,主要有两块,第一个就是海上风机、第二个是太阳能种电。在太阳能种电方面,台湾地狭人稠,其实已差不多饱和了,台湾土地有限,面积无法与大陆型区域相比,且将来很快就要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太阳能板的寿命大概5年后开始衰退,功效降低、发电量降低,以及废弃太阳能板处理的污染问题,等于说在发展绿能的同时,台湾也要承担环境污染风险。

  海上的风机方面,他提到,官方苗栗到彰化沿海设置了29个海上风机,目前进度也是严重落后,有供电的比例低,祗有最小规模、位在苗栗外海的风机有连线供电,其他都还在设置中,且最不好的一件事情是,整个海上风机总共有9家厂商承包,会变成所谓的各自为政,在统筹等各方面来讲,各家厂商的人力、财力都会影响到设置风机到正式供电的期程。

  梁正中表示,也就是说海上风机要真正能够并联发电,大概还要好几年以后。另外风机并非装置完毕后就供电无虞,其实风机无论是在海上或陆上,都有所谓发电风速范围,风速太小不能发电,风速太大可能有毁坏故障的风险。

  他指出,以台湾的气候型态而言,冬季的东北季风强劲,是海上风机发电的好时机,可是若风速快,风机也无法运行,所以并不是风机一装上去,就能够24小时不间断供电,发电的使用率也不可能100%,也就是说,台湾现在要发展绿能,就是只能靠天吃饭。尤其夏季是用电量旺季,可是台湾夏天的风力相对较小,单靠太阳能发电根本不敷使用。

  梁正中说,台湾目前的能源供应情形,若要继续支撑台积电等半导体科技业发展,情况堪忧,台积电近来有意在台中、高雄等地扩厂,当然有助台湾的硅盾区位,可是大家也在质疑,台湾哪来那么多电能够供应?哪来那么多水可以供厂房运转?

  梁正中表示,半导体产业高耗能、高耗水众所周知,而台湾目前的电与水并不充足,以台湾目前的发电结构而言,火力发电仍然是主要的供电途径,若要支撑高耗能产业发展,空气污染就必须牺牲,但这却与国际净零碳排的能源趋势背道而驰,恐怕影响产业竞争力,再来是台湾蓄水也相对不易,执政者应该好好检讨整体的能源政策、用水政策,否则缺水、缺电是台湾未来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谈到台湾官方主打天然气发电。梁正中说,这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中,俄乌战争导致天然气变成抢手的能源物资,甚至攸关欧洲国家的生存、发展形势,台湾本身都无法自产天然气,完全仰赖外部进口,以当前的趋势,天然气会越来越贵,台湾承受得了吗?天然气越来越少,台湾承受的了吗?

  梁正中指出,石化燃料分为固体的煤、液体的石油与气体的天然气,当中煤碳存量最多,可以使用的年限最高,石油大家都知道在几十年就面临枯竭,天然气会更短。请问再过个20、30年,全球的天然气供应量降低,台湾的发电怎么办?百姓生活怎么办?所以包括环团、环保单位、经济单位,一直把鸡蛋都压在这所谓天然气发电上面,他认为是很糟糕的事情。

  

逢甲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系教授梁正中。(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0月4日电(记者 方敬为)俄乌战争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飙涨,引发能源危机。逢甲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系教授梁正中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天然气供需已是全球问题,台湾能源规划打算集中于燃气发电,是高风险的决策,因为台湾天然气完全靠进口,势必得面临能源价格高涨,或是断炊的风险,恐怕难支撑半导体产业耗能需求,甚至民生能源也可能被波及,能源政策需要调整。

  民进党政府“2025非核家园”目标并未修正。梁正中进一步表示,近来可以看到确实有很多国家,包括在欧洲最反核的德国、曾经历过福岛核灾的日本都在重启核能,说到底,核能发电还是目前成本最低廉、相对乾净、稳定性佳的供电方式,也许台湾可以重新再思考,能源该如何去支撑当前主力发展的产业乃至于民生需求?现实面来说,台湾的人民需要用电,台湾要有硅盾、要支撑住台积电更需要大量的水和电,如何达到永续且环保甚至跟上净零碳排的趋势?值得深思。

  梁正中,成功大学化工研究所博士,曾任逢甲大学环工系系主任,研究专长包括空气污染控制、大气反应与传输、环境品质分析、室内空气品质等。

  俄乌战争展开以来,国际天然气价格节节攀升,北溪天然气管道日前疑似遭人为破坏,加上进入秋冬季用气旺季,天然气现货价格持续看高。台湾中油公司为平稳能源价格,今年前8个月的亏损已达新台币965亿元,如今天然气价格高居不下,预估今年9月到12月还会再亏损约千亿元,合计全年税前亏损恐高达新台币2千亿元。台湾的能源价格蠢蠢欲动。

  针对台湾能源结构,梁正中向中评社表示,台湾面临极大的能源危机风险,因为台湾仍有八成比例是靠火力发电,官方打算逐步以燃气发电为主,对应到当前的国际情势来看,形同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内。

  梁正中指出,台湾虽然一直设法增加绿能发电比例,但成效不彰,现在官方所谓绿能,主要有两块,第一个就是海上风机、第二个是太阳能种电。在太阳能种电方面,台湾地狭人稠,其实已差不多饱和了,台湾土地有限,面积无法与大陆型区域相比,且将来很快就要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太阳能板的寿命大概5年后开始衰退,功效降低、发电量降低,以及废弃太阳能板处理的污染问题,等于说在发展绿能的同时,台湾也要承担环境污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