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至君:“两制”方案中台湾国际空间的思考
中评社香港10月3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国际部主任郭至君日前参加第十二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对台方略与两制方案”的青年求索,并以“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中台湾国际空间的思考”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她在讲话中主要谈及了三点:第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和平发展、改革开放国策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广泛认同,没有任何理由反对。第二、“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能够确保台湾拥有广阔的国际空间。第三、“两制”台湾的国际空间要以发展经济、维护民生利益为主要原则。
郭至君表示,关于台湾国际空间的议题近年来颇受瞩目,我们看到,随着中国大陆的日渐发展壮大,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也开始愈发频繁地使用“以台制华”的手段在台湾国际空间的问题上指手画脚,不仅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指责大陆方面是“外交零和思维,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还不断出台涉台法案,例如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刚刚通过的《台湾政策法》,企图以制造两岸对立、挑拨战争的方式协助台湾拓展其国际空间。然而,我们知道,台湾或“中华民国”不是主权国家,却要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参与国际活动的这一意图,是所谓台湾的“国际空间被压缩”的问题本质。这个问题现在看起来无解,但在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因此,要探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跳出现在的僵局,去思考“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能给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带来哪些好处。
第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和平发展、改革开放国策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广泛认同,没有任何理由反对。
郭至君说,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按照其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因此,她认为,首先应该注意到“一国两制”被划归为基本国策的意义。基本国策的定义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和保障,是处理全域性、长期性、战略性意义的问题的系统对策。也就是说,“一国两制”是从国家战略高度和国家可以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构建的,必须长期执行的国策,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容置疑,不容反对。而且40年过去,我们也看到“一国两制”在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方面的的确确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以“一国两制”为政策基础的对台方略必然是国家方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第二、“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能够确保台湾拥有广阔的国际空间。
郭至君认为,现时在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上的斗争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台湾并没有在国际社会上享有主权国家的待遇,如果执政者否认事实,一意孤行,那就是在中国反分裂的底线上持续挑衅,而踩踏中国国家主权,危害到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行为必然会招致大陆的全力遏制,导致其国际空间更趋窄小,这种后果已经可以清晰预判。二是美国仍有一些打“以台制华”牌的政客认为美国有能力帮助台湾拓展国际空间,但很明显的是,美国的并没有这样的能力,不仅没有这样的能力,却导致自己直接插手分裂台湾海峡两岸的行为,遭受中方的强力反制,更令世界各国和世界组织对台湾避而远之。
郭至君以回归后实践“一国两制”的香港为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的国际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显着提升。香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成员,或以中央人民政府和有关组织所允许的身份参加了各类国际组织;香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组织签署了许多双边协定;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香港设有领馆或官方机构。因此,她认为,在台湾实施“一国两制”的前提下,台湾也一定可以按照香港、澳门模式,参与各类相关国际活动。可以说,“一国两制”可以让台湾得到前所未有的宽阔的国际空间,就像对台白皮书中写到的那样,“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她强调,“一国两制”和台湾的国际空间绝对不是对立和逆反的关系,而是一种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郭至君表示,现在一讨论到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多数台湾人就认为是大陆的“打压”、“欺负”,实际上,却是岛内分裂势力企图以此制造民粹悲情、挑拨岛内民众的情绪所导致的。但她以为,实施“一国两制”之后的台湾国际空间,已经不存在“台独”主导的因素,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台湾本身的经济发展和台湾同胞的民生和利益的诉求。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其对外交往和开放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她认为在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国际空间议题时,还应主要聚焦于经济、民生,要赋予更加广阔的空间。
再以香港为例,出生于中国香港的陈冯富珍曾担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职位。而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中国香港”的名义继续以单独成员身分参与世贸组织,香港在处理对外贸易关系上享有高度自主权,这是生动展示“两制”方案下该地区经济、民生具有高度自主发展权利的例子。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可以见得,在“两制”方案下台湾的国际空间必会扩展,而且会给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民生的发展。
郭至君最后强调,近年来,她在各类论坛的发言中多次讲过,中评智库的青年学者们是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在这次青年论坛上,她仍然提出这一点,为什么我们支持“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在此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就是因为不愿意见到两岸开战、中美热战,全球混战的那一天。
中评社香港10月3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国际部主任郭至君日前参加第十二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对台方略与两制方案”的青年求索,并以“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中台湾国际空间的思考”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她在讲话中主要谈及了三点:第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和平发展、改革开放国策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广泛认同,没有任何理由反对。第二、“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能够确保台湾拥有广阔的国际空间。第三、“两制”台湾的国际空间要以发展经济、维护民生利益为主要原则。
郭至君表示,关于台湾国际空间的议题近年来颇受瞩目,我们看到,随着中国大陆的日渐发展壮大,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也开始愈发频繁地使用“以台制华”的手段在台湾国际空间的问题上指手画脚,不仅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指责大陆方面是“外交零和思维,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还不断出台涉台法案,例如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刚刚通过的《台湾政策法》,企图以制造两岸对立、挑拨战争的方式协助台湾拓展其国际空间。然而,我们知道,台湾或“中华民国”不是主权国家,却要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参与国际活动的这一意图,是所谓台湾的“国际空间被压缩”的问题本质。这个问题现在看起来无解,但在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因此,要探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跳出现在的僵局,去思考“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能给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带来哪些好处。
第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和平发展、改革开放国策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广泛认同,没有任何理由反对。
郭至君说,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按照其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因此,她认为,首先应该注意到“一国两制”被划归为基本国策的意义。基本国策的定义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和保障,是处理全域性、长期性、战略性意义的问题的系统对策。也就是说,“一国两制”是从国家战略高度和国家可以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构建的,必须长期执行的国策,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容置疑,不容反对。而且40年过去,我们也看到“一国两制”在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方面的的确确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以“一国两制”为政策基础的对台方略必然是国家方略的核心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