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民航绿色转型攻坚战

  中评社北京4月11日电/据经济日报报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航业坚持规划引领,积极实施专项行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在日前举行的首届民航绿色发展论坛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说。

  据介绍,我国运输机队机龄目前保持在8年左右水平,运输机队燃效达到历史最优的0.285千克/吨公里,机场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突破6000万千瓦时,场内电动车辆设备占比超过24%,飞机APU(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施设备安装率、使用率稳定在90%以上。但也要看到,民航业绿色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绿色转型动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组织机构不完善、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十分突出,与建设新时代民航强国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对民航业加快绿色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据悉,民航业将重点从转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推进重大工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推动民航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坚决打赢民航业绿色转型攻坚战持久战。

  深入实施低碳发展战略

  2022年初发布的《“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我国力争到2025年可持续航空燃料累计消费量达到5万吨。民航业绿色转型要坚持能源低碳化,并将此作为行业绿色转型的主战场,努力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应用取得突破。

  “我国民航运输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能源消费和排放将刚性增长,实现民航绿色转型、全面脱碳,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民航运输企业仍然面临不小减排压力。”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王昌顺表示,航油能耗占民航运输能耗的97%以上,国产可持续航空燃料是实现我国民航业深度脱碳的最优手段。

  可持续航空燃料是可用于商业航空的液体燃料。与主要由石油炼制而成的航空燃料相比,可以降低约80%的二氧化碳排放。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原料包括废油脂、农林废弃物、城市废弃物以及非粮食作物等,还可以通过把氢气和捕获来的二氧化碳加以合成的方法来生产。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副院长綦琦表示,因为成本高、技术难,可持续航空燃料目前还未实现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