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韩前总领事谈中韩交流

韩国驻西安前总领事李康国(资料照)

  中评社首尔8月22日电(记者 郭至君 崔银珍)8月24日,中韩建交将满三十周年,近几年来,由于国际战略格局和东亚安全局势的动荡变化,中韩关系也受到了不仅是政治方面的消极影响,加之新冠疫情使得中韩之间的人文交往按下暂停键,因此,在两国关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声音。针对目前这种状况,中评社记者日前在首尔采访了韩国前驻西安总领事李康国,请其从资深外交官的角度来谈论当下一些中韩关系中的热点问题。总体来看,李康国认为,韩国不应消极地认为是夹在中美之间的“三明治”,而是应该认识到“韩美同盟”和“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是排他性关系,更不是“零和博弈”,以积极态度去对待。他表示,韩中两国人民在情绪上是相通的,很容易亲近和沟通,而现实是,政治因素阻碍和妨碍了这样的关系。韩中两国应该基于“相互尊重、共同利益”的原则去发展两国关系。

  李康国,成均馆大学英语英文系本科毕业,通过外务考试加入韩国外交部,曾任驻中国大使馆二等书记官,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外交部东北亚二科书记官,驻越南大使馆一等书记官,外交部西南亚太科长,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公使参赞,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驻西安总领事馆总领事(2015-2018)。他在驻华公馆工作了13年以上,现在韩国成均馆大学授课。最近出版了《韩中建交30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书。

  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您曾任韩国驻上海副总领事、驻西安总领事,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在中国的经历?中韩人文交流方面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吗?

  李康国:我曾在外交部总部主要在负责中国业务科室工作,在驻华公馆也工作了13年零7个月,可以说,我是过去30年韩中关系的证人。1998年11月,金大中总统对中国进行国宾访问时,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韩中伙伴关系(partnership)”。当时我在驻中国大使馆工作,拟定了设定韩中伙伴关系的基本内容并参加了协商。中国政府之所以同意与韩国建立伙伴关系,是因为中国改变了认识,认为韩国不仅是经济、通商方面的伙伴,在外交安保方面也是需要合作的对象。而且中国政府对金大中总统个人的高度评价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江泽民主席一边说“有志者事成”,一边祝贺金总统当选,还引用“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说金总统克服了种种困难,将来必定有福气,并表示了敬意。之后两国关系经过2003年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那之后,我移至驻上海总领事馆工作。2001年10月在上海举行了APEC峰会,我负责代表团的日程安排、宿舍安排等业务非常忙碌。当时金大中总统与江泽民主席举行了首脑会晤。因为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不久后,所以防范恐怖袭击的保安、警卫工作非常多。布什总统下榻的酒店犹如用帐篷包裹一样。后来我又回到外交部总部工作了3年,之后在驻越南大使馆和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连续工作后,时隔10年再次回到上海担任副总领事。因为上海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城市,所以中国政府一般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某种政策之前,都会先在上海试点。习近平主席成为中国领导人后,实施大规模改革政策,在上海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了宣传韩国的第一大贸易及投资对象国--中国正发生着非常重要的政策变化,并希望韩国企业好好利用机会,我写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书。

李康国前总领事发言旧照(受访者提供)

  后来作为驻西安总领事工作了3年零7个月。西安作为“一带一路”政策的中心地,举办了许多“一带一路”相关活动。我都积极参与了这些活动。参加每年5月举行的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中国(陕西)韩国经贸合作洽谈会暨韩国商品展。还与西安的大学一起举办了关于“一带一路”政策的研讨会。以此为缘分,我写了《一带一路: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政策》、《一带一路与新北方新南方政策》等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两本书。

  通过设立苏州韩国学校,树立了韩中友好合作的典范。为了设立苏州韩国学校,驻上海总领事馆和苏州韩国商会齐心协力,侨民们通过举办运动会、义卖会、爱心砌砖运动进行募捐。访问苏州的演员、歌手等艺人也为募捐活动助了一臂之力。像是回应侨民的这种渴望以及总领事馆的坚定意志一样,苏州市当局和吴江区就像自己的事情一样给予了协助。苏州市教育局在苏州韩国学校建筑校园之前,介绍可以安心上课的学校,还为顺利取得办学许可尽力。吴江区在学校确保建设用地面临困难时,像守护天使一样出现,提供了学校建设用地。而且总领事馆一行为协商学校建设用地问题访问时,总是以亲切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好意令人非常难忘。

  在担任驻西安总领事时,作为防止沙漠化的一环,我每年都会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和甘肃省兰州市,与当地政府一起,在侨民、留学生、当地学生的参与下举行植树活动。还与西安市共同举办了西安-韩国文化周活动。2018年活动时,韩国电影上映会上放映了《我脑中的橡皮擦》,韩中观众都深受感动。而且,使馆每年都会与西安当地的大学一起举办服饰研讨会和K-pop比赛,参加K-pop比赛的中国学生的歌唱和舞蹈实力仅次于韩国偶像组合的水平,令人惊叹,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韩国作为主宾国参加的2016年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上,由传统舞蹈、跆拳道及B-boy组成的文化使节团进行了演出,获得了很高的人气。我还推动发行了《韩国-中国(陕西)交流史》,举办历史研讨会,为宣传韩中之间的交流历史做了很多努力。2017年这本书还出版了中文版,让更多的中国人士瞭解了两国间的友好交流事实。此外还出版了《西安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纪行》一书,我听很多人说这本书非常有助于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韩中交流历史。

李康国驻华时频频参加中韩交流活动(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中韩两国建交的意义是什么?

  李康国:韩中建交可以定义为,持续数千年交流与合作的韩中两国因政治原因经历了数十年的断绝后重新连接建立起的关系。这绝非易事,不过两国还是利用后冷战时代提供的机会,为了未来果断地做出决断,实现了韩中建交。韩中建交在两国间不断增加的经济相互依存和互惠性不能再受政治及理念因素制约的认知转变的大背景下,反映了两国领导人实现合作共存、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意志和希望。

  正在推进“北方外交”的韩国希望通过与中国建交,营造韩半岛和平统一环境,奠定南北(韩朝)统一的基石。并且扩大与拥有巨大市场的中国的经济交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中国,1978年末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决断对引领改革开放方针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前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回忆录《外交十记》中写道,1985年4月邓小平说:“中韩发展关系,对我们来说,还是有需要的。第一,可以做生意,在经济上有好处;第二,可以使韩国割断同台湾的关系”,之后也提到过多次。中国认识到,为了经济发展,需要韩半岛的稳定,并且韩国的技术和资本对中国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韩中建交后,两国关系基于两国间的理念和制度上的差异可以克服的“求同存异”原则发展。而且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韩半岛问题不会对中美关系产生决定性的阻碍,即“韩半岛问题韩半岛化”的发展趋势,中美关系和朝鲜问题等第三方因素已不是阻碍制约韩中关系发展的因素,这一点起到了主要作用。特别是在脱离冷战和全球化趋势良好的氛围中,不把地缘政治安保因素作为争论焦点,为推动关系发展而努力的两国领导人的意志和推进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种良好的背景下,韩中两国以地理相邻性、经济互补性、文化相似性为基础,实现了飞跃性的关系发展。特别是在政经分离的原则下,以经济和人文领域为中心迅速发展。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基调下,最大限度地抑制矛盾分歧,推进以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为中心的交流和发展,虽然历史短暂,但取得了巨大成果。

李康国曾在中国组织有关KPOP的交流(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记者:三十年来,中韩两国各方面都发展迅速,但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基础却不见增长,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彼此的误解越来越多。您认为,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中韩两国应如何应对?

  李康国:在韩中两国间良好的合作氛围下,在中国掀起了“韩流”热潮,而在韩国中国热潮也兴起,刮起了“汉风”,为营造两国间的友好氛围做出了巨大贡献。以电视剧、K-pop等为代表的“韩流”热潮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影响,使两国人民在情绪上更加亲近。特别是电视剧成了中国人下班后家庭成员聚在一起的理由,甚至还成了中国领导人的聊天话题。《爱情是什么》点燃了韩流,《大长今》至今仍脍炙人口,《来自星星的你》和《太阳的后裔》空前火爆。

  韩国国内的汉语学习热情高涨。很多高中把汉语列为第二外语科目。想要在中国国内大学取得学位的韩国留学生多的时候,占滞留在中国的海外留学生的40%。韩国国内大学纷纷开设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语中文学系),中国地区学等中国相关学科。韩国人民的访华热情高涨,中国人民的访韩也大幅增加。两国关系的气氛非常好。但是,某一天这种友好气氛突然冷却下来了,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政治。政治措施影响了两国人民的感情,也引发了年轻一代的误会。我认为两国政府应该多注意这一点,为恢复和发展两国关系而努力。

  为了巩固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两国之间应该持续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借以超越两国间存在的政治制度和理念差异的壁垒。为此,虽然至今为止一直在推进,但应该更加积极地推进人文纽带强化事业,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亲密感。应该全面扩大引领两国未来的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事业。同时,各方面要多支援,以便激活受理念以及价值因素影响较小的地方政府及城市间的交流,加强地方自治团体之间的合作,进而推进公共外交。此外,还需要构建两国政府和专家共同参与的公共外交层面的危机及矛盾管理体系。

  中评社记者:您对现在网络上的极端民粹主义怎么看?您是否担心中韩网民的“口水战”会给两国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李康国:要警惕反中、反韩情绪过度迸发损害韩中关系的状况发生,应该摆脱以过度的爱国主义及民族主义狭隘的视角看待对方国家的做法,但媒体有时反而煽动,令人担忧。2020年10月防弹少年团(BTS)的范弗里特奖获奖感言引发的争议,可以说是代表性的事例。BTS在美国的韩国社交协会年会上,在纪念韩国战争70周年之际,因对韩美关系发展做出的贡献而获得了范弗里特奖,并发表获奖感言说:“要永远记住两国共同经历的苦难历史和许许多多男性和女性的牺牲”。因为这是韩美关系相关的活动,所以说了祝福韩美关系的话。如果BTS参加韩中关系相关活动,当然会就为韩中关系说好话。如果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看待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某新闻社刊登了BTS的获奖感言让中国网民愤怒为标题的报导,刺激了舆论。由此,两国网民之间爆发了“口水战”。
  
  考虑到舆论主导层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应该持续展开对媒体人、超级博主、权威社交媒体平台博主等的公共外交。还有,因体育活动等为导火线,经常发生损害两国关系的事情,所以事前一定要细致周密地确认。同时,考虑到发生问题时,媒体大肆报导经常会导致事态更加恶化,因此两国政府不应该袖手旁观,而应该及时应对这种情况,避免演变成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对决。   中评社记者:您如何看待尹锡悦政府的对华政策?有何建议?

  李康国:尹锡悦政府的对华政策基调是,韩中两国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精神为基础,在平等合作中,发展更加健康和成熟的关系。虽然尹锡悦政府强调与美国的关系,但我认为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朝核和导弹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重视与中国的关系,这一点尹锡悦政府也和历届政府一样。今后两国应该紧密沟通,减少误会,谋求共同发展。特别是为解决朝核问题,应该进行合作。归根结底,首脑外交非常重要,两国首脑应该尽快实现会面,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

  中评社记者: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您认为韩国应该如何同时处理与美国、中国的关系?

  李康国:在中美霸权竞争激烈的东亚,随着美国和中国的压力加重,该地区国家的苦恼也在加深。韩国也不例外,反而比其他国家处于更加困难的境地。不是流传着在中美两国之间成了“三明治”的说法吗?韩国和朝鲜处于分裂状态,中国和美国都很重要,因此更加难以抉择。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不应消极地认为是夹在中美之间的“三明治”,而是应该认识到“韩美同盟”和“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是排他性关系,更不是“零和博弈”,以积极态度去对待,没有必要只以对中美关系的过分负面评价和展望为基础推进对外战略。

  随着美国对中国施压力度增大,中国的对美战略比重也随之增加,韩国的战略重要性也在扩大。也就是说,在中美战略竞争中,韩国被认为是重要的国家,地缘政治地位随之提高;同时还被认为是尖端技术的重要合作伙伴,战略价值也随之上升。比起考虑韩国在中美之间要站在哪一方,更应该尝试扩大可自律的空间。在保持对当前局势不确定性的危机意识的同时,要一边警惕韩国夹在中美之间会成为牺牲品的过分不安感,一边谋求与中美两国进行实质性合作的方案。   中评社记者:今年是中韩建交三十周年,两国走过风风雨雨,如果请您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中韩关系,您认为是什么?您对未来的中韩关系有何期待?

  李康国:我想说,韩中关系虽有很多合作,但是也存在摩擦和矛盾的关系。矛盾和摩擦是因为邻国而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事情。其他国家也一样,邻国之间虽有很多好事,但也会发生矛盾和摩擦。重要的是要多理解对方,互相忍耐。韩中两国人民在情绪上是相通的。很容易亲近和沟通。而现实是,政治因素阻碍和妨碍了这样的关系。韩中两国首先要基于“相互尊重、共同利益”的原则发展两国关系。两国应该重新确认支撑着韩中关系的过去和现在的共识点,比如,韩中两国是共同分享东北亚和平与繁荣的互补性利益共同体、保持着平等互惠的关系、理解和尊重对方经济发展和安保以及包括两国在内的东亚合作蓝图等,并共享符合环境变化的未来指向性展望。为了实现相互尊重的全新韩中合作时代,应该通过韩中领导人之间的穿梭外交、充实战略对话、增加地方政府间的交流和民间交流、激活公共外交等方式,扩大两国间的互惠合作,构建和强化相生发展的框架。

  最后,我想说,“四人帮”执着地想埋葬甚至想要杀死邓小平,但他却像不倒翁一样崛起,发挥卓越的领导才能,使中国没有发生社会混乱,迅速过渡到了改革开放政策,为大胆解放大众思想而努力,实行了实事求是的现实性的政策。在改革开放政策停滞不前时,1992年初,他以88岁的高龄通过“南巡讲话”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此后,中国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关系融洽,中国的政治体系运转也很稳定。正如之前所说,韩中建交也得益于邓小平做出的决断。韩中建交后,两国关系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因此,永远不能忘记伟大的邓小平,我坚信,如果回归到邓小平精神,韩中关系也会再度得到恢复和发展。

  (本专访为中评社中韩建交三十周年系列深度专访,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韩国驻西安前总领事李康国(资料照)

  中评社首尔8月22日电(记者 郭至君 崔银珍)8月24日,中韩建交将满三十周年,近几年来,由于国际战略格局和东亚安全局势的动荡变化,中韩关系也受到了不仅是政治方面的消极影响,加之新冠疫情使得中韩之间的人文交往按下暂停键,因此,在两国关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声音。针对目前这种状况,中评社记者日前在首尔采访了韩国前驻西安总领事李康国,请其从资深外交官的角度来谈论当下一些中韩关系中的热点问题。总体来看,李康国认为,韩国不应消极地认为是夹在中美之间的“三明治”,而是应该认识到“韩美同盟”和“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是排他性关系,更不是“零和博弈”,以积极态度去对待。他表示,韩中两国人民在情绪上是相通的,很容易亲近和沟通,而现实是,政治因素阻碍和妨碍了这样的关系。韩中两国应该基于“相互尊重、共同利益”的原则去发展两国关系。

  李康国,成均馆大学英语英文系本科毕业,通过外务考试加入韩国外交部,曾任驻中国大使馆二等书记官,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外交部东北亚二科书记官,驻越南大使馆一等书记官,外交部西南亚太科长,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公使参赞,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驻西安总领事馆总领事(2015-2018)。他在驻华公馆工作了13年以上,现在韩国成均馆大学授课。最近出版了《韩中建交30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书。

  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您曾任韩国驻上海副总领事、驻西安总领事,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在中国的经历?中韩人文交流方面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吗?

  李康国:我曾在外交部总部主要在负责中国业务科室工作,在驻华公馆也工作了13年零7个月,可以说,我是过去30年韩中关系的证人。1998年11月,金大中总统对中国进行国宾访问时,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韩中伙伴关系(partnership)”。当时我在驻中国大使馆工作,拟定了设定韩中伙伴关系的基本内容并参加了协商。中国政府之所以同意与韩国建立伙伴关系,是因为中国改变了认识,认为韩国不仅是经济、通商方面的伙伴,在外交安保方面也是需要合作的对象。而且中国政府对金大中总统个人的高度评价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江泽民主席一边说“有志者事成”,一边祝贺金总统当选,还引用“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说金总统克服了种种困难,将来必定有福气,并表示了敬意。之后两国关系经过2003年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那之后,我移至驻上海总领事馆工作。2001年10月在上海举行了APEC峰会,我负责代表团的日程安排、宿舍安排等业务非常忙碌。当时金大中总统与江泽民主席举行了首脑会晤。因为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不久后,所以防范恐怖袭击的保安、警卫工作非常多。布什总统下榻的酒店犹如用帐篷包裹一样。后来我又回到外交部总部工作了3年,之后在驻越南大使馆和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连续工作后,时隔10年再次回到上海担任副总领事。因为上海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城市,所以中国政府一般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某种政策之前,都会先在上海试点。习近平主席成为中国领导人后,实施大规模改革政策,在上海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了宣传韩国的第一大贸易及投资对象国--中国正发生着非常重要的政策变化,并希望韩国企业好好利用机会,我写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