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答中评:白皮书开启了两岸关系新时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 张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在出席2022年两岸关系研讨会时对中评社表示,《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将历史、法理、政策、利益、体系诸要素融为一体,开启了两岸关系的新时代,确立了两岸完全统一的新坐标和行动策略。新的历史时间开始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严格挂钩,进取型两岸关系政策体系加速形成,反“台独”、反干预的综合斗争框架基本成形。
 
  田飞龙对中评社说,2022年大陆主办的“两岸关系研讨会”主题是“把握历史大势,共谋民族复兴”,而第三份涉台白皮书及其新论述体系成为研讨主线。两岸关系在中美“大两岸关系”结构波动下出现了更为激烈的地缘政治斗争和世界体系竞争,涉及国家统一与反霸权的深水区作业。两岸学者话语中的不同认知和策略是客观存在的,即便是阐释“九二共识”也有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共谋统一”是大陆主场话语的显着面向,但台湾学者更愿意谈论“一中”观念共识及恢复两岸和平发展状态,对于明确的国家统一路径和方法则回应较少,甚至有所回避。这还是台湾偏向统派立场的学者所论,更别说没有参会的那些偏向民进党的学者及其影响下的社会认知和政治价值观。“反台独”易于达成共识和最大公约数化,但对于“反干预”则探讨不够深入和凸显,“促统一”还存在模糊性甚至混同于两岸和平发展。这是当前两岸互动的一个典型缩影,是有待检讨、升级和突破的。

  田飞龙表示,白皮书是一个政策升级突破的历史契机。两岸学者都认识到,美国因素无法回避,斗争也无法回避。在回击“佩洛西风波”的综合性反制方案中,第三份涉台白皮书是舆论战、法理战和两岸政策进取的关键性文件。在回应此次台海危机的过程中,出现过某些思想性偏差,如有人旧调重弹“只打蒋舰,不打美舰”,这是不准确的简单历史套用:其一,台独之危害已远超“蒋舰”,缺乏民族基本情感与政治底线;其二,“美舰”是台独的支持和决定性力量,必须纳入综合性斗争的范畴;其三,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基本目标不是简单维持现状,不是防止“蒋舰”反攻大陆,而是全力完成国家完全统一的大业。既然“蒋舰”与“美舰”都是两岸统一之障碍,且“美舰”的霸权体系是更具决定性和威胁性的因素,我们就需要建立健全完整的涉台涉美斗争体系。白皮书提供的不是“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历史上保守性和防御性策略,而是面向民族复兴的突破性国家统一策略。

  田飞龙说,与此有关,在涉台政策话语中长期沿用“反独促统”,这是辩证的,也是关键的,但是否仍然是充分的呢?从白皮书瞄准的“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来看,“反独”未必能够达到“促统”,因两岸关系不是纯粹内在性的两岸治权互动问题,而是中美“大两岸”的地缘政治和世界体系斗争问题。“反独促统”巧妙避开了对美国干预因素的揭示和斗争,回避了“大两岸”涉台僵局,保证了改革开放较长时段内中美合作与两岸和平发展的并存协调,但不足以完整支持新时代的国家统一要求。关于“反独”,两岸之间可以有一定的交集,比如“九二共识”讲的就是“一个中国”,自然是支持“反独”的。而美国的立场时明时暗,有时明确“不支持台独”,有时不予表态,其实际政策选择是“以台制华”。既然民进党台独势力持续掌权,就转换为变相支持台独了。

  田飞龙说,此次佩洛西窜访台湾当然是支持“台独”的,是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布确认之“一个中国”原则的,但却以“支持台湾民主”的名义自我标榜和辩护。我们要面对现实,认识到世易时移,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没有出现朝向“共谋统一”的积极进步,而是出现了民进党导引的“去中国化”。这就使得“反独”斗争更加迫切和关键。但“反独”的功能基本上是恢复两岸原状,阻止台湾“再主权化”,对于新时代“促统”事业则支撑力有所不足,必须纳入甚至凸显“反干预”的明确维度。    田飞龙指出,白皮书立足新时代两岸完全统一的伟大事业,其基本指导思想不再是简单的维持原状,而是因应美台勾结危害性和自身主场统一进程而提出了“反台独、反干预、促统一”的完整法理逻辑和行动框架。从针对“佩洛西风波”的反制方案来看,“蒋舰”要打,“美舰”也要打,前者的目标是压制台独势力,分化引导岛内政治生态与发展趋势,后者是对美展现斗争意志并阻止美国盟友跟进。因此,上了大陆制裁名单的不仅仅是台独顽固分子,还包括佩洛西本身及中美关系中美国方面的有关互动利益——八项制裁措施,包括非法移民管理合作、气候变化磋商机制等。

  “大陆此次危机管控与进取策略在于,借助美台勾结刺激而生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国际社会对华支持度,采取突破性行动对台湾地区实施更加完整和可持续的主权管辖与实际控制,测试和检验大陆军事介入的内外压力状况与包围圈坚韧性。从佩洛西的冒失窜台到大陆针对美台分而制之的综合性反制,反‘台独’与反干预已并列凸显且反干预的维度更为显着。”田飞龙说。

  田飞龙认为,白皮书体系有着相对前两份白皮书更为明确和系统的法理斗争意识和国家统一进取意志,也富含斗争谋略。白皮书试图表明,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台独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美台勾结典型体现了对抗统一之主要力量的结合与整合,而白皮书就是要提出破解这一力量体系的法理根据和行动框架。白皮书清醒认识到,只讲“反独”,不讲或少讲“反干预”,不足以完整支持“促统”的体系性展开和实现。

  田飞龙表示,白皮书围绕国家统一的民族复兴目标,展开了系统性话语建构和策略重构,其核心议题范畴包括:其一,历史,从中国的领土史和治理秩序史展开,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论证方式具有中国主权论证和历史合法性逻辑的核心要素;其二,法理,从国际法(联大2758号决议等)和宪法层面进行规范论证,表明“一个中国”具有坚实的国际法基础和国家宪法基础,台湾的治权事实存在与“法规”现象不具有主权性质,更不具有国际法上的独立资格;其三,政策,从两岸关系数十年来的有关政策体系出发,既讲惠台已有安排及融合发展政策进展,也讲统一后台湾的经济社会民生更优安排,以政策实践和政策蓝图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这些政策安排和构想的总框架和第一选择;其四,利益,从两岸关系走和平统一路线的“利益包”出发论证有关政策合理性与正当性,涵盖和平利益、发展利益、民生利益、民族复兴利益等,而原则前提下的具体利益论证和引导,显示出大陆推动国家统一的政治成熟和技艺自觉;其五,体系,从主权国家与民族主义立场否定台独合法性和外部干预正当性,伸张两岸关系一切发展的国家前提和完全统一的终极前景,并将统一后的两岸关系的民族性团结纳入中国文明基础上构想和推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系与范畴,显示两岸统一的民族目标与世界意义的内在融贯性。

  “白皮书将历史、法理、政策、利益、体系诸要素融为一体,开启了两岸关系的新时代,确立了两岸完全统一的新坐标和行动策略。当然,这些具体议题范畴的论证虽自成一体,但思想和制度的斗争远未结束。”田飞龙说,“台独”史观直接挑战中华民族史观,造成岛内民众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出现严重偏差和扭曲。美台势力攻击削弱2758号决议,提出和煽动台湾地位未定论和台湾再主权化,挑战“一个中国”法理地位和规范基础。台独势力对大陆两岸政策进行污名化和实质性抵制,抹黑两岸和平发展的利好与善意。在利益范畴,台独势力煽动“民主民粹化”和本土主义情绪,抵制两岸利益沟通与整合。体系层面,台独势力抵制两岸完全统一的民族复兴前景,不愿意成为民族复兴的一部分,而是醉心于全面亲美,成为美国民主盟友体系的一部分,不惜自甘棋子而损害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民进党台独势力以所谓“民主共识”对抗“九二共识”,阻断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挑动台海战争化风险,确属需要清除的国家统一障碍。但台独孤掌难鸣,其背后的美国干预势力同样构成两岸完全统一的严重障碍,明了完整病灶,才知治本良方。白皮书提供了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真正嵌合的法理论述和行动框架。     
  
  田飞龙表示,新的历史时间开始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严格挂钩,进取型两岸关系政策体系加速形成,反“台独”、反干预的综合斗争框架基本成形。白皮书是一个历史里程碑,也是两岸中国人团结与行动的时代号角。两岸完全统一必然面临内外激烈斗争,有斗争,才有团结、和平与最终统一的前景。我们要善于将斗争与团结相结合,以主场统一的思维和行动展开危机管理、主权管辖和完全统一的时势构造。佩洛西事件是冲击波,是斗争插曲,也是两岸统一的催化剂,我们要以此次危机中的机遇及白皮书的完整行动框架,展开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突破性进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 张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在出席2022年两岸关系研讨会时对中评社表示,《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将历史、法理、政策、利益、体系诸要素融为一体,开启了两岸关系的新时代,确立了两岸完全统一的新坐标和行动策略。新的历史时间开始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严格挂钩,进取型两岸关系政策体系加速形成,反“台独”、反干预的综合斗争框架基本成形。
 
  田飞龙对中评社说,2022年大陆主办的“两岸关系研讨会”主题是“把握历史大势,共谋民族复兴”,而第三份涉台白皮书及其新论述体系成为研讨主线。两岸关系在中美“大两岸关系”结构波动下出现了更为激烈的地缘政治斗争和世界体系竞争,涉及国家统一与反霸权的深水区作业。两岸学者话语中的不同认知和策略是客观存在的,即便是阐释“九二共识”也有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共谋统一”是大陆主场话语的显着面向,但台湾学者更愿意谈论“一中”观念共识及恢复两岸和平发展状态,对于明确的国家统一路径和方法则回应较少,甚至有所回避。这还是台湾偏向统派立场的学者所论,更别说没有参会的那些偏向民进党的学者及其影响下的社会认知和政治价值观。“反台独”易于达成共识和最大公约数化,但对于“反干预”则探讨不够深入和凸显,“促统一”还存在模糊性甚至混同于两岸和平发展。这是当前两岸互动的一个典型缩影,是有待检讨、升级和突破的。

  田飞龙表示,白皮书是一个政策升级突破的历史契机。两岸学者都认识到,美国因素无法回避,斗争也无法回避。在回击“佩洛西风波”的综合性反制方案中,第三份涉台白皮书是舆论战、法理战和两岸政策进取的关键性文件。在回应此次台海危机的过程中,出现过某些思想性偏差,如有人旧调重弹“只打蒋舰,不打美舰”,这是不准确的简单历史套用:其一,台独之危害已远超“蒋舰”,缺乏民族基本情感与政治底线;其二,“美舰”是台独的支持和决定性力量,必须纳入综合性斗争的范畴;其三,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基本目标不是简单维持现状,不是防止“蒋舰”反攻大陆,而是全力完成国家完全统一的大业。既然“蒋舰”与“美舰”都是两岸统一之障碍,且“美舰”的霸权体系是更具决定性和威胁性的因素,我们就需要建立健全完整的涉台涉美斗争体系。白皮书提供的不是“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历史上保守性和防御性策略,而是面向民族复兴的突破性国家统一策略。

  田飞龙说,与此有关,在涉台政策话语中长期沿用“反独促统”,这是辩证的,也是关键的,但是否仍然是充分的呢?从白皮书瞄准的“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来看,“反独”未必能够达到“促统”,因两岸关系不是纯粹内在性的两岸治权互动问题,而是中美“大两岸”的地缘政治和世界体系斗争问题。“反独促统”巧妙避开了对美国干预因素的揭示和斗争,回避了“大两岸”涉台僵局,保证了改革开放较长时段内中美合作与两岸和平发展的并存协调,但不足以完整支持新时代的国家统一要求。关于“反独”,两岸之间可以有一定的交集,比如“九二共识”讲的就是“一个中国”,自然是支持“反独”的。而美国的立场时明时暗,有时明确“不支持台独”,有时不予表态,其实际政策选择是“以台制华”。既然民进党台独势力持续掌权,就转换为变相支持台独了。

  田飞龙说,此次佩洛西窜访台湾当然是支持“台独”的,是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布确认之“一个中国”原则的,但却以“支持台湾民主”的名义自我标榜和辩护。我们要面对现实,认识到世易时移,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没有出现朝向“共谋统一”的积极进步,而是出现了民进党导引的“去中国化”。这就使得“反独”斗争更加迫切和关键。但“反独”的功能基本上是恢复两岸原状,阻止台湾“再主权化”,对于新时代“促统”事业则支撑力有所不足,必须纳入甚至凸显“反干预”的明确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