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做好兜底保障,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的作用;增强内生动力,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脱贫户进行开发式帮扶;强化对口援助,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在各地各部门的多种举措下,一个个脱贫家庭实现持续增收、逐步致富。本版今起推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编 者
清晨5点,67岁的马凤义摸黑起了床,悄悄进了厨房,烧柴切菜,麻利地做起早餐。锅盖一掀,雾气蒸腾;饭菜上桌,清香四溢,他这才返回卧室,轻声叫醒了妻子。
“今早,咱做个醋溜白菜、炒土豆片。”马凤义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明义乡双龙河村的村民。七八年前,他的妻子张立军接连患上脑梗、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两口子四处求医问药,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数万元外债,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看着踉踉跄跄、生活无法自理的妻子,本来年年外出做焊工或厨师的马凤义决定守在妻子身旁,但没了务工收入,十几种药品的费用还是让他犯了愁。
好在村里很快开发了公益性岗位——马凤义先后担任光伏电站维护员、公共卫生保洁员,还参与了不少公益性灵活用工,不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还利用收入积蓄和贴息贷款发展致富产业,带动其他村民一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