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李义虎详解统一政策格局

李义虎(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8月19日电(记者林艳)《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8月10日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三份关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距离上一份时隔22年。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义虎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深度剖析了白皮书的背景意义、新时代内涵特点、白皮书三个“新的增量”及国家统一政策格局,并且就如何理解新白皮书不再提“可保留军队”的设计安排,以及大陆方面是否会加速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如何看待大陆方面和民进党当局之间的斗争,两岸是否存在和解空间和破解之道,如何看待两岸启动协商谈判时机与条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李义虎认为,从此次白皮书中可以看出,和平统一是最大基点,非和平方式是战略后手,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可能选项,这三者构成了当前统一方式选择的政策格局。

  白皮书非事态性应对具有战略性意义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台海形势下发表该白皮书,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对此,李义虎表示,这是中国政府历史上关于台湾问题的第三份白皮书,同时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份对台白皮书。白皮书清晰梳理了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和法理事实,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奋斗历程、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与政策主张。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特征和中华民族复兴大趋势背景下,它要向台湾同胞和台湾各政党以及国际社会,厘清台湾问题历史经纬、来龙去脉、性质定位、演变特征,并且说清楚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更加全面、权威、清晰地总结了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和国家统一政策。所以,这份白皮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历史感。

  李义虎指出,此次白皮书发布的时间点有两个背景,大的背景是在二十大即将召开前。他表示,当前中国大陆正处在发展历史交汇期,解决台湾问题是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他认为,《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和二十大将要提出的“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这两份文件,虽然所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但从精神实质上来看是一致的,二者也会相互呼应,都将共同成为对台政策方面的权威文件。其中,白皮书从历史到现实、从事实到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实际上已经初步表达了总体方略的一些基本点,相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还将会更加系统论述“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另一个小背景则是此次白皮书发布的时间点,正好在佩洛西访台引发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紧张之后,而且还是在大陆军事演训进行期间。李义虎认为,尽管如此,但白皮书的战略性远超于此。它并非是事态性的应对,而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也是早晚要发布的。

李义虎(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白皮书与时俱进体现三个新特点

  相比1993年8月发布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今次白皮书标题上重点突出了“新时代”三个字。那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和对台大政方针上体现了怎样的新时代内涵与新特征?

  对此,李义虎认为,这份白皮书的发表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对台政策和国家统一政策上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同时也有与时俱进之处。他指出,一方面,白皮书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做了一个集大成的表述,继承了前两份白皮书对台政策和国家统一政策的基本点,同时更加精准有力地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的基本立场,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作为国家统一最佳方式等。同时,他认为,由于每一代领导人和每一代领导集体所处的条件和背景不同,因此也会推动对台政策的发展创新和与时俱进。尤其是中国大陆这些年取得了诸多历史性成就和转折性突破,中华民族复兴也在大幅度推进,离民族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所以,第三份白皮书正如标题中所强调的,反应了新时代的一些新特点。

  李义虎认为,从宏观上来说,这份白皮书体现三个“新”特点:

  第一,用更加精准有力的语言进行政策立场宣示,把过去一些话里层的意思用更加明确的语言说出来,同时也更加直接挑明原有立场。比如关于“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基本的政策,白皮书中用了“第一选择”这个表述就很明了。大陆方面最初提出这个主张时实际上含有作为首选的意思,但没有直接说出来。李义虎指出,因为这些年大陆内部在台湾问题和对台政策上存在各种声音甚至是杂音,尤其是出现了和统与武统之争,曾有一度武统声音甚嚣尘上,这也让大家以为中共对台政策是否发生了改变,是否要采取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等等。中央在此时用白皮书方式再次重申“和平统一”基本立场,并且将其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第一选择”,无疑是一锤定音。他认为,这是在用很权威的话语来表明我们根本立场,即首先全力推动实现和平统一的主轴并没有因为台海形势波动而改变,这也反应了中央在台湾问题上具有非常强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   第二,更加清晰地勾勒出了对台政策和国家统一政策框架和格局,尤其是更加明确、到位地表达了我们关于统一方式的选择,这是前两个白皮书的政策表述所没有达到的程度和效果。李义虎解读认为,从此次白皮书中可以看出,和平统一是最大基点,非和平方式是战略后手,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可能选项。这三者具有高度的辩证性、互补性及转换性,在战略和战术层面都相互协同与配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结合。由此,构成了当前统一方式选择的政策格局。

  第三,在反台独部分也把过去表述中有所遮掩和含蓄的地方变得更加直接明了。李义虎指出,反对台独是大陆一贯立场,且这么多年来也一直都在努力这样做。这一次白皮书清晰表达反台独立场并且专门点名民进党当局,明确指出它是争取和平统一进程中的障碍必须要清除。

  白皮书有三个“新的增量”值得注意

  李义虎表示,白皮书的亮点是很多的,但有些亮点是对存量的盘活,或者赋予新意,或者把原本就有的意思说得更加挑明了,因而在现在的新形势下也可以成为亮点。但这里特别强调白皮书有三个“新的增量”,也就是过去没有过的。“增”本来有“新”的意思,这里说“新的增量”是要特别强调一下。因此,具体从存量和增量关系来看,此次白皮书相比过去两份白皮书有三个“新的增量”:

  首先,白皮书在提及“两制”台湾方案时指出,“在两岸同胞共同致力实现和平统一的过程中,‘两制’台湾方案的空间和内涵将得到充分展现。”李义虎表示,这是一个比较新颖而重要的表述,其中“空间和内涵”这几个关键字是首次提及且具有非常丰富的意涵。他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增量,意味着“两制”台湾方案的空间和内涵可以在两岸民主协商过程中共同探讨,加以充实和填补,给台湾留有参与空间。

  其次,白皮书中提到“率先在福建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李义虎认为,白皮书首次将还在草案中的示范区写入白皮书是一个很大的动作,为两岸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量,也为两岸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引来活水。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福建视察时提出福建要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这个对台、涉两岸的新区实际上就是在落实这个精神,而且这个示范区应该是以福建全省域为范围、以国家级新区为定位。正如香港发生暴乱发生后的关键期,中央在深圳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因此,针对台湾的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势必会在两岸融合发展方面探索新路、先行先试,会推出更多创新和改革措施,给两岸关系发展做示范。也就是说,将以闽台关系的率先发展、福建省的先行先试为牵引,带动两岸关系的整体发展。比如,是否会把福建更多的特区如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新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厦漳泉闽南金三角、厦门经济特区及概念中的海西经济区等整合起来变成一个空间更大、内涵更丰富的示范区?   再者,白皮书在台湾所谓的“国际空间问题上首次提出了一个具体建议。白皮书提到“统一后,有关国家可以继续同台湾发展经济、文化关系。经中国中央政府批准,外国可以在台湾设立领事机构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机构,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在台湾设立办事机构,有关国际公约可以在台湾适用,有关国际会议可以在台湾举办。”对此,李义虎认为,这部分内容是过去对台政策论述中不曾有过的,说明中央是有诚意本着解决台湾国际空间问题对岛内民众作出善意的回应,从中也可以看出台湾的外事空间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是扩大了。他相信,这类内容也会纳入“两制”台湾方案中,使得方案更趋丰富和完善,也更具有操作性。

  至于此次白皮书中并未提及此前邓六点中提到的“可保留军队”内容,李义虎认为,这里可能会有一些调整,邓小平提的时候有当时的条件,现在民进党长期执政已经导致整个社会绿化。同时,他也指出,军事问题比较敏感,这里虽然没有再提,但也没有否定小平的原话。他认为,这个要从国家国防、外交、防务等一体上进行综合考虑,将以“两制”台湾方案中的定案为准。

  国家统一进程进入进行时 实力统一涵盖三方面

  白皮书指出,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不可阻挡,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否意味着台湾问题的解决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下一步大陆方面是否会加速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如何理解“实力统一”?如何看待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中包含融合发展?李义虎对这一系列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李义虎表示,国家统一进程正在强力推进中,可以说现在已经是进行时。因为大陆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很关键的时期,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的十五年发展将使得大陆综合国力和现代化程度再上一个台阶,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会更加强大,对国际事务影响和话语权也会更大,这个时候解决台湾问题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都更加完善。随着民族复兴目标在加速前进,两岸统一也必然包括在其中。

  对于实力统一问题,李义虎表示,习近平曾指出台湾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是靠大陆的发展和进步。在他理解看来,发展就是指综合国力提升,进步则是指在社会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治理成效更大,政治与行政效能的提升,以此增加对台湾同胞的吸引力。他认为,大陆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以及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的迅速提升,这为最后统一提供坚实的基础。当然,这是基本方面,统一还取决于心理因素或精神条件,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心灵契合”等。因此,我们在制度设计、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等方面也要付出努力,不仅要达到领土统一,也要为人心回归创造非物质性的条件。他认为,下一步对台政策调整和创新很重要,得争取更多台湾同胞认同对台政策,认同国家统一的趋势。总而言之,实力统一包括了大陆实力发展基础和进步,制度和体制创新,对台政策创新。   白皮书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李义虎认为,和平发展和融合发展都是和平统一的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必要的条件。其中,融合发展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和理念,主要是面向台湾同胞,而不是台湾当局的,其目的是希望促使两岸民众有所融合和交流。他指出,融合发展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有内容的生动实践,有让台湾同胞有感的政策举措。这些年也一直在实践,推出同等待遇、惠台政策等措施,此次白皮书中也提到要在福建设置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这说明还会有一些更大的动作。

  大陆军演塑造台海地区战略态势

  有观点认为,佩洛西访台所带来的台海危机是空前的。对此,李义虎并不以为然。李义虎表示,佩洛西访台确实引发两岸关系紧张和中美关系紧张,有人说这是第四次台海危机,但他并不赞同,他认为还没有达到第四次台海危机的程度,至今为止国台办和外交部也未公开使用“台海危机”这个词。李义虎指出,要构成台海危机不能从单方面来说,必须要从双向或多方面来看,比如美国是怎么反应的。事实上,美国这次的反应和1996年有很大不同,1996年台海危机是因为美国两艘航母编队过来要干预大陆军演,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军事对峙。这一次虽然有里根号过来,但它是护送佩洛西的,而不是来保护台湾当局的。事实上,佩洛西一走,里根号也就往日本方向撤离了几百海里,远离了大陆军演的场所,同时只是派了一些侦察机过来观测一下,并没有别的军事动作。另外,台湾当局的调门比较低,除了打了打炮也没有其他军事动作。因此,大陆单方面的军演构不成台海危机,但也确实形成了对“台独”的高压惩戒态势。

  当然,李义虎指出,大陆这次的军演规模确实是空前的,在军事意义和地理意义上都有极大的突破,对台海地区战略态势演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具体讲,相比1996年军演,四个方面的指标有所突破。一是突破了所谓的“海峡中线”。大陆的军机军舰越过了“海峡中线”,而且尺度是比较大的;二是突破了十二海里的界限,也是所谓“领海”、“领空”界限;三是在台湾岛的东面设立了有靶场的实弹演练场所;四是形成围岛或封岛态势,这也是此次最大的突破。对内形成四面合围、高度钳制之势,对外展现区域拒止、反介入的能力,这也表明大陆塑造和控制台湾地区态势的能力大幅提升。佩洛西访台实际上是让我们有机会在台海周边设阵布局,虽然过往这类军演估计也有做过沙盘推演或模拟式演训,但这一次佩洛西访台却为大陆提供了一个现场真刀真枪的演练机会,实战目标很清晰、很明确,指向性更强,效果可当场检验。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大陆方面在佩洛西访台事件上所表现出的战略定力?李义虎认为,佩洛西访台只是一个事件,当然它会造成某种事态。大陆在此前确实是反复交涉、强力阻止,但客观上没能阻止佩洛西访台。然而,在事件应对上是一回事,在台海战略塑造上则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技术性的,后者则是战略性的。我们在应对事态上比较被动,但在塑造战略方面却是主动的。这就像小孩总喜欢搞些小动作,但作为大人最后出手是可以控制局面的,因为他有控制局面的能力。不论是佩洛西访台还是其他议员访台等都是一个事件,虽然不断制造事件会消耗你的精力,也确实让人疲于应对。但正如大象,一旦翻过身来,可以碾压一切。这次演习其实就是大陆塑造了台海地区的战略态势,为以后统一创造了新的条件。   两岸和解空间始终存在关键要回到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

  白皮书系统揭批了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分裂立场,并且指出民进党当局的谋“独”行径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危害台海和平稳定,破坏和平统一前景、挤压和平统一空间,是争取和平统一进程中必须清除的障碍。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大陆方面和民进党当局当前阶段的斗争?以及当前两岸是否存在和解的空间?有何破解之道?如何看待两岸启动协商谈判的最佳时机?台湾方面是否越早参与协商谈判,所能争取到的空间就会越大?对此,李义虎做出了回答。

  李义虎表示,民进党自2016年上台执政以后,一直推行“渐进式台独”路线和抗中政策,在岛内大搞去中国化和文化教育台独,煽动抗中拒统的情绪,对外则是“倚美谋独”,使得两岸关系紧张甚至濒临危机的边缘。他指出,民进党当局是台海地区紧张的根源,尤其是这些年,民进党当局提升了和大陆对抗的调门,包括疫情期间以及一些问题出现时,抗中频率在提高,使得两岸关系一年比一年更趋于复杂严峻。此外,民进党当局还特别加大了和美国、西方反华势力的勾连,使得台湾问题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这次佩洛西访台就是台湾岛内外勾连的结果,所以引发了大陆大规模的围岛演训,其根源都在于民进党当局和美国反华势力。

  李义虎认为,这几年和岛内分裂势力以及民进党当局的斗争是持续进行的,而且达到了比较激烈的程度。这个斗争的本质就是坚持统一方向还是搞各种形式台独之间的斗争和较量,简单而言就是“统和独”的斗争。他指出,这个斗争还可能会继续,因为民进党并没有放弃其抗中立场。即使这一次军演后,蔡英文一方面说可以对话,另一方面也说了一些很强硬的话。所以,估计其基本立场不会改变,包括不接受“九二共识”。大陆方面和民进党当局的斗争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事情,尤其是面对2024年选举,如果其继续执政造成一个长期执政的局面,那么大陆和它的斗争将会是长期持续的。当然,白皮书公开点名后,意味着未来在斗争中会加大对民进党当局和岛内分裂势力的震慑程度,会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有力惩戒措施。

  至于两岸是否存在破解空间,李义虎表示,从白皮书可以透露,如果两岸双方回到“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共同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大陆方面对台湾还是有释放善意的空间,比如外事问题上的解决等等。他认为,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实也证明,两岸关系稳定的基础是“九二共识”和两岸一中,只要回到“九二共识”或“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就可以进行对话或协商谈判。其中,“核心意涵”内含通关密码。这样的话,和解的空间始终存在。蔡英文在佩洛西事件后提出要和大陆对话,关键还是要放弃台独的立场,面对“九二共识”。

  白皮书指出,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李义虎表示,两岸启动协商谈判除了看时机以外,还要看岛内政治势力的分化,尤其要看能否出现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代表性政党。他认为,要有能够认同“九二共识”,共同追求统一目标,愿意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人物和政治势力出现,而且还要能够代表台湾一定的民意。

  同时,李义虎也认为,台湾越早进入民主协商谈判的过程,对台湾越有利,越拖延反而会有反效果。他表示,“时不我待”,随着时间的推延,民进党当局若顽固坚持立场和路线,其谈判的资本将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议价空间会越来越低,现在回头是岸才是让台湾利益获得最大化和最优化的时机。

李义虎(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8月19日电(记者林艳)《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8月10日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三份关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距离上一份时隔22年。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义虎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深度剖析了白皮书的背景意义、新时代内涵特点、白皮书三个“新的增量”及国家统一政策格局,并且就如何理解新白皮书不再提“可保留军队”的设计安排,以及大陆方面是否会加速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如何看待大陆方面和民进党当局之间的斗争,两岸是否存在和解空间和破解之道,如何看待两岸启动协商谈判时机与条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李义虎认为,从此次白皮书中可以看出,和平统一是最大基点,非和平方式是战略后手,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可能选项,这三者构成了当前统一方式选择的政策格局。

  白皮书非事态性应对具有战略性意义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台海形势下发表该白皮书,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对此,李义虎表示,这是中国政府历史上关于台湾问题的第三份白皮书,同时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份对台白皮书。白皮书清晰梳理了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和法理事实,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奋斗历程、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与政策主张。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特征和中华民族复兴大趋势背景下,它要向台湾同胞和台湾各政党以及国际社会,厘清台湾问题历史经纬、来龙去脉、性质定位、演变特征,并且说清楚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更加全面、权威、清晰地总结了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和国家统一政策。所以,这份白皮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历史感。

  李义虎指出,此次白皮书发布的时间点有两个背景,大的背景是在二十大即将召开前。他表示,当前中国大陆正处在发展历史交汇期,解决台湾问题是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他认为,《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和二十大将要提出的“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这两份文件,虽然所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但从精神实质上来看是一致的,二者也会相互呼应,都将共同成为对台政策方面的权威文件。其中,白皮书从历史到现实、从事实到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实际上已经初步表达了总体方略的一些基本点,相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还将会更加系统论述“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另一个小背景则是此次白皮书发布的时间点,正好在佩洛西访台引发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紧张之后,而且还是在大陆军事演训进行期间。李义虎认为,尽管如此,但白皮书的战略性远超于此。它并非是事态性的应对,而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也是早晚要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