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加快融入湾区发展 香港需四方面着力
来源:大公网 作者:严刚
随着内地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优化各项防疫措施后,预期内地经济将会继续稳步增长。一贯对市场敏感的欧美跨国企业高层纷纷到访中国,德国大众汽车新任首席执行官奥博穆上月底访华五天,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辉瑞药厂首席执行官艾伯乐、德国平治集团董事长康林松等亦计划于下月访华。未来几个月预计将有数十名外企高层到中国参加包括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等各类会议。跨国企业再次聚焦中国市场,根本的出发点还在于全球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中国,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大众汽车中国业务负责人贝瑞德表示,奥博穆此次访华“是向我们在该地区的合作伙伴发出的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点明了中国市场对我们的重要性”。大众汽车的看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全球对中国市场快速复苏的乐观向往。
2022年中国实现GDP增长3%,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上月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表示,随着中国重新开放,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高盛早前发表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为6.5%,较去年11月底所预测的平均增长5.5%为高,并指中国经济加快恢复将提振全球经济增长。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日趋明朗,中国经济复苏节奏加快,中国经济将通过内需、出境旅游和大宗商品三个渠道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直接的积极影响。
以创新科技为突破口
与此同时,内地各省市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出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投资项目,包括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近期密锣紧鼓地发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项目合计7652个,总投资额合计21.5万亿元,涵盖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多地多项举措表明了地方政府把重大项目作为拚经济的“动力源”和“稳定器”,通过清单发布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冲刺投资“开门红”,为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运行奠定坚实支撑。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过去一个月到访多个内地城市,认为内地在疫情后的发展很畅旺,加上国家政策是全力拼经济,内需大,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有强劲竞争力,故此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
全球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中国,香港发展的最大机遇在内地。国际资本市场已经闻风而动涌向广袤的中国大市场,广东省各地区也已经摩拳擦掌大干快上拚经济。香港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度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是刻不容缓。
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率团出访中东两国,积极向当地资本市场推介香港新优势的同时,期望本港资本能够“走出去”,发挥“两制”优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让香港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内地各省市如火如荼拚经济谋发展,客观上为香港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广东省早前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力推动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广东省的持续发展是香港的最大发展契机。祗有全面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用好“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利用香港创科的巨大优势,借助北部都会区的发展,特别是加快港深口岸经济带的发展,在深港深度融合中,推动香港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要有危机感紧迫感
一是广东特别是深圳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把香港的创科研发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在建设北部都会区时,加快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业,并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本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二是发挥香港的优势,积极投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丢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不仅仅要向海外说好香港故事,也要积极向内地各省市说好香港故事,不仅要欢迎各省市来港招商,也要组团到各省市招商引资,让香港的资本人才市场与内地无缝对接。李家超日前表示,短期内将率团到访大湾区及澳门,推动各方合作至更高台阶,推进湾区高质量发展。
三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了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为香港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发展路向,特区政府应该配合国家规划,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路线图与时间表。特区政府要发挥行政主导的优势,制定高瞻远瞩的发展规划,让特区经济成为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必须具有危机感紧迫感压力感,营造良政善治的和谐局面,只争朝夕,化压力为动力,齐心合力谋发展,发挥优势,强化竞争力,充分把握内地拚经济谋发展带来的新一轮发展空间与契机,利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发展所需。
来源:大公网 作者:严刚
随着内地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优化各项防疫措施后,预期内地经济将会继续稳步增长。一贯对市场敏感的欧美跨国企业高层纷纷到访中国,德国大众汽车新任首席执行官奥博穆上月底访华五天,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辉瑞药厂首席执行官艾伯乐、德国平治集团董事长康林松等亦计划于下月访华。未来几个月预计将有数十名外企高层到中国参加包括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等各类会议。跨国企业再次聚焦中国市场,根本的出发点还在于全球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中国,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大众汽车中国业务负责人贝瑞德表示,奥博穆此次访华“是向我们在该地区的合作伙伴发出的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点明了中国市场对我们的重要性”。大众汽车的看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全球对中国市场快速复苏的乐观向往。
2022年中国实现GDP增长3%,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上月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表示,随着中国重新开放,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高盛早前发表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为6.5%,较去年11月底所预测的平均增长5.5%为高,并指中国经济加快恢复将提振全球经济增长。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日趋明朗,中国经济复苏节奏加快,中国经济将通过内需、出境旅游和大宗商品三个渠道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直接的积极影响。
以创新科技为突破口
与此同时,内地各省市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出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投资项目,包括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近期密锣紧鼓地发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项目合计7652个,总投资额合计21.5万亿元,涵盖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多地多项举措表明了地方政府把重大项目作为拚经济的“动力源”和“稳定器”,通过清单发布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冲刺投资“开门红”,为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运行奠定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