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增强导向 抓准定位 投资未来

  中评社北京2月18日电/网评:增强导向 抓准定位 投资未来

  来源:大公网 作者:简慧敏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四点希望”,为香港指明未来发展路向。行政长官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亦以“四点希望”为纲领,为香港谋划发展蓝图。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即将出炉,各界相信财政司司长也会以“四点希望”作为香港未来发展的依归。

  对于预算案的内容,围绕“四点希望”,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着力提高治理水平

  特区政府作为管治香港的当家人和第一责任人,必然需要提升管治能效,对此,应用好“电子政府”的作用,例如许多政策涉及不同的部门,这就需要“法律赋能”以达至“一网通办”,让政府到市民、政府到企业、政府到政府之间的联系沟通都能保持高效运作,否则事事授权,治理效率自然就会下降。

  另外,政府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上,应避免“一刀切”的做法,结合大数据作调整,增强预算案的政策导向性。早前财政司司长在咨询文件中列举了6点公共财政管理哲学和原则,其中保持香港经济发展与活力,以及开拓新的增长点与提高收入,是目前政府施政的最大考虑。要做到这两点,当务之急便是争夺人才和提高生育率,政府要在这两方面实施针对性措施,不止是提供额外税务优惠或免税额,同时也要配合其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适时推出逆周期措施,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提升人才留港和市民生育的意愿。

  二、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虽然香港面对短中长期各种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国家“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支持香港发展“八大中心”,中共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国家事业发展制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也为香港提供了大量机遇。香港必须抓准自己的定位,不只要巩固国际金融地位,还要做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首要是进一步发挥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独特优势,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作出贡献。

  去年特区政府宣布成立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推出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以及发表了“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等,下一步要有落实相关工作的资源配置。

  其次,香港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如何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吸引全球各地的顶尖科研人才落户香港,全方位从高教到基础研究到科技应用,积极与内地形成合力,期望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有更具体的着墨。此外,通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普通法优势,配合国家的“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策略,也是香港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

  这些目标和定位都需要不少资源和具前瞻性的部署,但只要把握好香港定位,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就必然能够同时为香港经济带来新动力。

  三、切实解决民生忧难

  为解决香港的深层次矛盾,政府加快造地、基建先行、建“简约公屋”等新政策值得肯定,然而经常性开支亦逐年增加,今年估算可能再次有千亿财政赤字,庞大基建规划(比如北部都会区)如箭在弦,虽然为香港谋划未来,但亦带来财政负担。政府用好储备投资未来的同时,也要注意开源节流。笔者建议政府可考虑多种财务融资方案,包括公私营合作(PPP)、发行绿债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

  最近亦有意见提出再派发消费券,政府可借此机会检讨“智方便”等应用程式的使用率和相关功能,例如统计不同市民会使用什么支付工具,再借审计署等部门整合资料和提出建议,加快推行数字治理,高效运用公帑,以达到“一网通办”的目标。

  此外,家庭是稳定社会的重要基石,如上所述,建议推出“倍进”或“渐进”子女免税额,纾缓父母压力,鼓励较有经济实力的年轻家庭,尤其是中产家庭“生得多、养得好”。

  四、共同维护和谐稳定

  发展壮大爱国爱港力量,团结地区力量参与社区支援网络建设和青年建设。例如利用政府最近开始设立的18区“关爱队”,加强支援关爱队以凝聚社会资源做好地区服务。

  最后,我特别想赞赏今届政府增设了不同跨司局的工作组和专班,资源分配上与以往按部门、按总目的分配应有所不同,确保资源配置到位。我十分认同财政司司长在去年财政预算案演辞中提到:“在制订长远经济政策时,我们要清楚知道经济发展的目的,才能令政策的实施不会偏离初心;也要对国家的发展规划和策略,以至香港在其中的角色和功能有充分认识,结合国际市场需求,才能找准定位,把握机会。”特区政府要持续评估国际政经形势,看清长期趋势,把握经济规律,谨慎防控各类风险,避免发展被干扰。

  作为今届政府首份财政预算案,适宜稳中求进,司长既要稳经济、纾民困,亦要配置资源谋长远发展。议政新风下,本届政府须以实际行动来带领香港开新篇,我们期待下周公布的预算案,能为逐步复常的社会带来充足的信心。

  香港立法会议员、中银香港总法律顾问、深圳市政协委员   中评社北京2月18日电/网评:增强导向 抓准定位 投资未来

  来源:大公网 作者:简慧敏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四点希望”,为香港指明未来发展路向。行政长官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亦以“四点希望”为纲领,为香港谋划发展蓝图。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即将出炉,各界相信财政司司长也会以“四点希望”作为香港未来发展的依归。

  对于预算案的内容,围绕“四点希望”,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着力提高治理水平

  特区政府作为管治香港的当家人和第一责任人,必然需要提升管治能效,对此,应用好“电子政府”的作用,例如许多政策涉及不同的部门,这就需要“法律赋能”以达至“一网通办”,让政府到市民、政府到企业、政府到政府之间的联系沟通都能保持高效运作,否则事事授权,治理效率自然就会下降。

  另外,政府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上,应避免“一刀切”的做法,结合大数据作调整,增强预算案的政策导向性。早前财政司司长在咨询文件中列举了6点公共财政管理哲学和原则,其中保持香港经济发展与活力,以及开拓新的增长点与提高收入,是目前政府施政的最大考虑。要做到这两点,当务之急便是争夺人才和提高生育率,政府要在这两方面实施针对性措施,不止是提供额外税务优惠或免税额,同时也要配合其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适时推出逆周期措施,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提升人才留港和市民生育的意愿。

  二、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虽然香港面对短中长期各种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国家“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支持香港发展“八大中心”,中共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国家事业发展制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也为香港提供了大量机遇。香港必须抓准自己的定位,不只要巩固国际金融地位,还要做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首要是进一步发挥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独特优势,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