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载皓:北约峰会发出了什么新信号?

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在今年北约峰会上会晤(图片来源:美联社)

  中评社首尔8月5日电(作者 黄载皓)北约峰会可以看作是全球安全变化发出的信号。北约峰会揭示了美国的政策目标,印太战略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新战略。美国在欧洲的战略是北约的东扩,意图把印太和北约连接、捆绑起来。可以说,美国从亚太扩展到印度洋,再延伸至印太地区,延伸到大西洋,又从大西洋经由印度洋延伸到亚洲,意图建立排除中俄、美国占据绝对地位的新秩序。

  当今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改变。美国使现有秩序动荡变化后,能否创造新秩序?但是导致局势从根本上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美国动摇了国际局势?还是由于美国被动摇导致了国际格局动荡?国际秩序有可能崩坏,也有可能动荡。最重要的是,并不是一切事态都会按照美国的意图发展。联合国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有141个国家赞成,5个国家反对,但有35个国家弃权,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

  此次北约峰会的新战略概念中,将俄罗斯从战略伙伴改为对同盟国安全和欧洲大西洋和平与稳定的最严重、最直接的威胁。冷战结束后的较长时间,俄罗斯和西欧各国保持了友好关系。但在此次俄乌战争中,确定了双方绝对不是朋友的事实。欧洲虽然也曾持有与美国相同的意图,但是他们本能的排斥俄罗斯,俄乌战争中也表现出了敌对、反感情绪,芬兰和瑞典也跟随了这种情绪,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相反,此次北约峰会中引人注意的一点是将中国定为了潜在挑战。中国挑战了北约的利益、安全、价值观,所以美国想用“价值观”将中俄捆绑在一起,在国际社会上予以打击。欧洲和中国有着悠久的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比起把中国看作敌人,多数人认为中国是伙伴。因此,美国将俄罗斯定为“眼下的威胁”,但却很难对中国采用同样的方式。考虑到美国的意图和欧洲含糊不清的现实情况,最终将中国称为潜在挑战。尽管如此,在美国的计划下,这样的战略似乎还会继续渐进式向前推进。   那么,这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中美霸权格局会产生何种影响?北约的新战略概念将中国定义为潜在的体制挑战,俄罗斯则是直接威胁。但一旦解除俄罗斯威胁,美国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中国。虽然不知道俄乌战争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但一旦顿巴斯的“独立”(俄罗斯立场)或“脱离”(乌克兰立场)局势得到解决,美国就会把目光转向中国。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被捆住手脚,那么美国就会深入与中国唇齿相依的俄罗斯,向“牙齿”中国展开全方位的攻势。中美之间的最终决赛即将开始。

  另一方面,随着北约峰会以后,美日韩三角合作格局具体落实,很多人担心朝鲜、中国、俄罗斯与美日韩的新冷战局势。时隔4年零9个月,在北约会议上再次举行了美日首脑会谈韩。美国太平洋轴心地位的主要辅助之一就是韩日韩三国合作。美日韩合作的范围从东北亚扩大到印太地区,正向大西洋再度扩大。从时代安全趋势来看,很难反对日本军事实力朝大国化方向发展。

  尹锡悦政府扮演了保守政权角色,清楚明了地表现出韩国参与美日韩三角合作、印太战略和IPEF等战略。对此,中国和朝鲜提出了强烈抗议。朝鲜之所以因韩国参加北约峰会而提出抗议,是因为其应对韩美同盟和美日韩三角合作已经略显吃力,如果北约也介入朝鲜半岛问题,就会使朝鲜面对更大的压力。尽管如此,朝鲜还是会以此前的美国和韩国为对象,进行具有挑战性、对抗性的实验性施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韩国可能会尝试通过中国的对朝仲裁或调停来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但是让中国为了这一问题进行积极地仲裁或调停并不是容易的事。

  韩国外交不能言过其实。美国的同盟国聚集在一起,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国不能因考虑中俄而独自缺席。但是即便如此,仍然还有选择的余地,韩国没有必要走在最前面。对美国来说,韩国无论做什么,其地位都不能超越英国和日本。韩国只要发挥好韩国的作用,坚持低调的态度,放慢半步走就可以。否则,反而会招来朝、中、俄对美日韩的不满与对抗,这样一来韩国的对朝政策将更加艰难。

  (黄载皓: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研究学部教授,韩国全球战略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在今年北约峰会上会晤(图片来源:美联社)

  中评社首尔8月5日电(作者 黄载皓)北约峰会可以看作是全球安全变化发出的信号。北约峰会揭示了美国的政策目标,印太战略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新战略。美国在欧洲的战略是北约的东扩,意图把印太和北约连接、捆绑起来。可以说,美国从亚太扩展到印度洋,再延伸至印太地区,延伸到大西洋,又从大西洋经由印度洋延伸到亚洲,意图建立排除中俄、美国占据绝对地位的新秩序。

  当今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改变。美国使现有秩序动荡变化后,能否创造新秩序?但是导致局势从根本上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美国动摇了国际局势?还是由于美国被动摇导致了国际格局动荡?国际秩序有可能崩坏,也有可能动荡。最重要的是,并不是一切事态都会按照美国的意图发展。联合国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有141个国家赞成,5个国家反对,但有35个国家弃权,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

  此次北约峰会的新战略概念中,将俄罗斯从战略伙伴改为对同盟国安全和欧洲大西洋和平与稳定的最严重、最直接的威胁。冷战结束后的较长时间,俄罗斯和西欧各国保持了友好关系。但在此次俄乌战争中,确定了双方绝对不是朋友的事实。欧洲虽然也曾持有与美国相同的意图,但是他们本能的排斥俄罗斯,俄乌战争中也表现出了敌对、反感情绪,芬兰和瑞典也跟随了这种情绪,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相反,此次北约峰会中引人注意的一点是将中国定为了潜在挑战。中国挑战了北约的利益、安全、价值观,所以美国想用“价值观”将中俄捆绑在一起,在国际社会上予以打击。欧洲和中国有着悠久的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比起把中国看作敌人,多数人认为中国是伙伴。因此,美国将俄罗斯定为“眼下的威胁”,但却很难对中国采用同样的方式。考虑到美国的意图和欧洲含糊不清的现实情况,最终将中国称为潜在挑战。尽管如此,在美国的计划下,这样的战略似乎还会继续渐进式向前推进。